合作創新戰略是以創新為目標,以合作為基本手段,以資源互補為內容的技術創新方式。這也是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目前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式。
合作創新戰略可以充分利用創新資源,直接實現科技與經濟的有效結合。以市場機製為基礎,通過集中各種創新資源進行創新活動,可以實現創新的規模經濟,降低創新成本,縮短創新周期,提高創新檔次,促進經濟增長。在技術引進中,通過引導和組織產學研合作、開展公司聯合引進、集中消化、協力創新,不僅可以減少重複引進、無效引進,而且可以依靠多學科合作、配套公司合作,迅速提高公司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再創新能力。
中國企業走技術創新之路要做的事情和麵臨的困難還有很多,如改造體製、加大投入、開發人才、苦練內功等。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借這次財富論壇上海年會召開的東風,中國企業隻要自強不息,堅持走有自己特色的技術創新之路,21世紀的騰飛將指日可待。
中國企業必須重組改製,實行資本經營
“十五大”後的中國經濟正在湧起一陣熱潮:重組改製、資本運營。世紀之交的中國企業正在撰寫著一部大書:運財謀利、升值資本。
資本經營,對世界500強來說,是輕車熟路,致富法寶。對中國企業而言,它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領域,更是一個充滿誘惑卻又遍布陷阱的挑戰。在重組改製中怎樣用這部天書指導經營、超速發展,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同樣都麵臨抉擇。
1.困境:中國企業的體製與經營現狀
(1)資產重組、企業改製:中國企業迫在眉睫
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中國企業改革的方向。
現代企業,它的運行環境是市場經濟體製,它的生產技術條件是社會化大生產。其核心內容應當包括:規範和完善的企業法人製度;嚴格而清晰的有限責任製度;科學而完備的組織管理製度。
自中國經濟體製轉軌以來,國有企業因體製改革滯後和受曆史包袱的拖累,難以適應整個體製環境從計劃走向市場的巨大變遷,逐步陷入重重困境。從國有工業企業的情況看,國有企業盈利能力逐漸下降,虧損麵不斷增加,1994年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利潤額為829.01億元,虧損額為482.59億元;1995年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利潤額為665.60億元,比1994年下降近20%,虧損額為540.61億元,比1994年增長12%;1996年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利潤額為417.5億元,比1995年下降37%,虧損額為726.7億元,比1995年增長35%。這是一個十分嚴酷的事實,1996年國有工業按企業個數計算的虧損麵為37.7%,涉及職工1550多萬人。由此可以看出,國有企業的形勢十分嚴峻,中國企業不僅落後世界500強較遠,而且距現代企業要求也還有較大差距,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明顯高於股份製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據1996年《中國統計年鑒》統計,1995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為96425.3億元,負債總額為58126.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5.9%。
第二,國有工業企業利潤急劇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
第三,經營效率下降,虧損增長,發展麵臨困境。
第四,經營管理不善,缺乏領導人才,資產升值緩慢。
第五,籌資困難,資金緊張,投入減少,發展後勁不足。
第六,品牌意識不強,缺少拳頭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差。
中國企業的發展現狀已引起從上到下的普遍關注,傳統企業製度已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成了各界人士的共識。在發展我國經濟的新形勢下,用過去傳統辦法挽救企業既不能用也行不通,隻有改造變革才能從根本擺脫困境。
(2)資本經營盤活企業:中國企業柳暗花明
資本經營是指企業外部交易型戰略的應用,是企業在現有資本基礎上,借助市場,擴充資源並優化資源配置的整體戰略。兼並、收購、重組上市是資本運營的核心。其中股份製改造是優化資本組合、突出企業組織資源的運作機製,是深層次解決企業體製及經營管理問題的一個標誌。
中國企業當前麵臨的難題,有的是在傳統體製下積累起來的,有的是在改革過程中形成的,但總體上講,是缺乏資本觀念和資本經營觀念,長期進行粗放經營的結果。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狀況,就要求在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基礎上,實施資本經營。比如,一方麵在國有企業大量資產閑置、流失的同時,另一方麵企業資產嚴重短缺,國家投入不足,約有99%的國有企業近10年來幾乎沒有任何資金投入,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70%以上,許多企業因此背上巨額利息的包袱,每年利息支出高達年利稅的3~4倍。在3萬多億元的國有資產中,需要盤活的國有資產超過1萬億元,而每年流動重組的資產僅10來億元。資本經營將使中國企業重現曙光。
(3)兼並收購、包裝上市:資本經營初見成效
一個現代企業,必須是善於進行資本經營的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惟有進行資本經營,中國企業才能獲得超常規的發展。惟有進行資本經營,將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在一起,中國企業才能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甚至才能走出國門,成為像世界500強企業一樣的國際性跨國公司。
隨著改革的深入、市場的發展,中國企業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自覺還是無意識,以兼並、重組、參股為特征的企業資本經營已經在中國大地悄然興起並迅速發展。
其中不乏成功之作。事實證明,中國企業的資本經營正初見成效,並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國企業的資本經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借鑒:世界500強資本經營對中國的啟示
世界500強企業來到中國,有誌者觸動了探究取經之心,中國企業催發了師夷圖強之意。觀念的壁壘已被打破,誤區的堅冰已被衝潰。資本經營,這個長期被誤認為“剝削者專利”的經營觀念和模式,堂而皇之地走近我們。關於資本經營,世界500強帶給中國企業這樣的啟示:
(1)集中籌措、優化結構是資本經營的準備條件
資本經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世界500強認為,資本籌措是資本經營的出發點,是實現資本擴張的起跑線。資本籌措包括確定資本積聚方式、優化資本結構等。資本積聚有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兩種方式。
資本積累是資本經營主體將自己的一部分利潤再投資的方式。其特點是資本所有權和使用權沒有分離,責權利統一。在工業革命前,采用的都是這種“滾雪球”式的自我積累方式,這種方式的缺點是時間長、規模小。工業革命後,這種資本積累方式已不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要求,逐漸讓位於其他更為有效的資本積聚方式,而成為一種輔助方式。
世界500強更多的或主要是采用集中資本的積聚方式。資本集中是指不同資本所有者之間的資本集合。資本集中是社會資本的重新分配和優化配置。資本的相對集中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現代化大生產的不可分割性、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等都要求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促使企業在一定的規模上經營,為此,需要資本的相對集中。企業依靠資本集中取得資本,其優越性在於集中的範圍廣大,集中的數量眾多。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指出:“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資本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
資本籌措的主要方式有:利用企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和債券、吸引外資等,除了以上幾種主要方式外,還有企業兼並、收購、聯合、租賃、項目融資、補償貿易等。
資本籌措不但要處理好資本積聚的方式,還要優化資本結構。通過籌資決策,確定最佳的資本結構,並在追加籌資中保持最佳結構。
資本能否集中、積聚,資本發展到多大規模取決於企業吸納資本的能力。世界500強在集中資本的同時,往往在不斷地優化資本結構,理順企業機製,靠企業自身的實力、信譽、經營謀略和發展前景來吸納資金集中資本的。這就告訴我們:企業必須注重提高資本的吸納能力,亦即:作為一個現代企業必須具有實力。
(2)科學決策、合理投資是資本增值的途徑
世界500強每一個企業發展的曆史幾乎都是資本經營的典範案例。他們的手段大都如出一轍:抓住機遇——快速聚資——準確投入——獲利暴富。中國企業家不乏能人,完全可以利用資本經營手段,使企業快速發展。
世界500強投資的過程,就是一個把資本轉變為資本要素,並用於建設、形成資產的過程。其中,投資決策是資本運用階段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決策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資本經營的成果。投資決策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實力及發展戰略,尋找投資機會,選擇投資方式。
世界500強的投資方式主要有實業投資、金融商品投資和產權投資。
世界500強的實業投資也稱為直接投資,它是指企業建造廠房、購置和安裝設備以及購買原材料等以形成實體資產為目的的活動。實業投資是和資本形成相聯係的一個概念,其結果是資本存量的增加、生產能力的擴大和競爭能力的增強。
實體資產一旦形成,其變現能力就隨之降低,尤其是固定資產,隻能通過折舊的方式實現價值的轉移。實體資產的經營是通過變換資產的物質形態來取得收益的,最典型的方式是根據市場需求加工既定的產品。實體資產經營必須謀求“整合效應”,最大限度地發揮資產的整體優勢。世界500強企業每當資產經營並不能帶來滿意的收益時,就通過租賃、拍賣等形式,將其活化為價值形態的資本。
世界500強的金融商品投資是為獲得收入和資本增益而購買金融商品(貨幣商品)的活動,如債券投資、股票投資、期貨投資、投資基金等。金融商品投資是和資本運用相聯係的概念,其結果是企業所持有的金融資產的增加。
世界500強的產權投資,是指以產權為對象的投資。直接投資的投資要素是勞動力、生產資料、技術和信息等,產權投資則是以這些投資要素的部分或整體集合為投資要素。產權投資的主要形式有兼並、收購、參股、控股、租賃等。產權投資由於投資方式和數量的不同,形成的資產形式是不同的。世界500強的一般做法是:當企業收購的股權達不到控股的要求時,企業獲得的資產可以視為金融資產,當企業達到控股權後,企業就有權對以企業形態存在的資產包括實體資產、無形資產等進行經營活動。
這三種基本的投資形式並非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和相互促進的。實業投資在一定程度上要通過金融商品投資和產權投資來實現;而金融商品投資要為實業投資、產權投資服務;產權投資可以通過金融商品投資來實現,例如,可以通過對上市公司的收購來實現產權投資。企業要根據自己的經營戰略,根據不同的時機,將這三種投資方式有機地結合進行。
(3)兼並收購,參股經營是資本擴張的手段
本書前幾章對此已做了詳細的剖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世界500強企業的資本經營之路大致都是以資本升值為因,資本積聚為始,資本擴張為果。這實質上就很好地詮釋了資本經營的全部內容,為中國企業做了鮮活的示範。
3.前景:中國企業資本經營浪潮正在興起
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中明確指出:“把國有企業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結合起來。”“采取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製、出售等形式,加快放開搞活國有小型企業的步伐。”“實行鼓勵兼並、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形成企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製。”這不僅昭示著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由此進入了一個攻堅的階段,而且也是一次對中國企業資產經營的鼓勵和動員。攻克這一世紀性的難題,理論工作者責無旁貸,中國企業家使命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