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友情詩(1)(2 / 3)

從第五句起,毛澤東開始轉入送友的主題。當時去日本求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日本當局在那時經常會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所以留日的愛國學生經常要同他們進行鬥爭,這就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有些人也就會放棄抗爭。因此作者連用兩個宏大的意象“鯤鵬”、“艟艨巨艦”來勉勵友人要奮發向上,勇往直前,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裏。”這兩句通常被理解為友人要東渡日本留學,因此分別在即,離愁別緒自然油然而生,但是這種感傷很快就被革命的豪情所取代,就好像滿天的愁雲被東風吹得無影無蹤一樣。但是據羅章龍回憶,當時他的家境困難,沒有錢支付他去日本留學的費用,新民會的同誌們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就一起湊錢資助他一部分留學費用,因此這兩句理解為羅章龍所抒發出來的滿天愁雲被友誼的春風吹得無影無蹤,也許更為貼切一些。

接著,作者開始勸勉友人,同時也是在警醒自己,由於當時中國各派軍閥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連連挑起內戰,使人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有識之士都在積極尋求救國的良策,因此作者對羅章龍寄予了厚望,他希望羅章龍不要因為小事而縈懷於心,有所牽絆,而要有“將宇宙看稊米”的遠大誌向,要在“滄海橫流”之際收拾這紛紜的世事。當然,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內心世界就像日月一樣清新美麗是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接著作者借用孟子的話,來說明當時的中國正處於需要產生曆史巨人的時代,但是那些軍閥政客腐敗無能,都是些碌碌無為之輩,言外之意,就是說打出一片新江山非我輩莫屬,這充分表現出作者的雄心壯誌。

全詩的最後四句再次回到送行的主題,寓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意,中日之間隻有一衣帶水的距離,因此隔不斷革命者之間的友情和書信的往來。作者化用《莊子·山木》中的話作為全詩的結尾,並且在詩中多次引用典故,由此可見其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修養可謂是語熟於胸而又有日月之新美。

值得一提的是,羅章龍到上海後正好是5月7日,這是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的最後通牒時間,當時日本政府毆打、侮辱中國的留學生並迫使他們回國,因此羅章龍並沒有去成日本。

唯我彭大將軍——《六言詩①·給彭德懷同誌》

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②縱橫③馳奔④。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這首詩最早刊載於冀魯豫部隊1947年8月1日出版的《戰友》報上。

題解

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和紅軍抗日先遣隊,翻越六盤山走完二萬五千裏長征的最後一程,到達陝北保安的吳起鎮,準備與陝北紅軍會合。蔣介石派5個騎兵團尾隨而至,企圖在紅軍主力部隊會合前把中央紅軍吃掉。為了防止敵人進入陝北根據地,毛澤東命令彭德懷指揮先遣隊在吳起鎮附近進行“切尾巴”戰鬥。彭德懷領命迎敵,指揮紅軍殲滅敵軍一個騎兵團,俘虜敵軍700餘人,幹淨利落地將敵人擋在了根據地之外。為此,毛澤東即興創作了這首六言詩贈予彭德懷。

彭德懷(1898~1974年),湖南湘潭人,我國傑出的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領導平江起義,曆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一方麵軍司令員、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先鋒軍司令員、八路軍副總指揮、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西北野戰軍和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參與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開辟華北抗日根據地,指揮百團大戰和保衛延安等戰役。建國後,曆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文革”中遭到嚴重迫害,於1974年在北京逝世。

注釋

①六言詩:舊體詩的一種格式,全詩都是六個字一句,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句數和平仄不像律詩那樣嚴格。

②大軍:指紅軍,大有敬稱之意。

③縱橫:奔放而不受拘束的樣子。

④馳奔:本意是指車馬疾行,這裏指紅軍行軍迅速,所向披靡。

賞析

在中國的詩歌曆史上,主要是以五、七言詩為主,它們就如同洶湧奔騰的長江黃河,氣勢宏偉壯觀,引得無數文人的陶醉仰慕與傾心研究;而六言詩卻如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平凡小溪,雖然也是潺潺而流,但卻不能奏出宏偉的樂章和展現壯闊的景象,以致被冷落到很少有人顧及的地步。而毛澤東的這首六言詩在他的詩詞中可以說是別具一格,雖然是即興之作,但在藝術上還是很成功的。全詩以寫景、抒情相結合的手筆,再現了經過長征後初到陝北的紅軍以及他們的指揮者之一彭德懷同誌的威武英姿,從而表達了作者的讚譽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