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友情詩(2)(1 / 3)

詞的上闕描寫了為丁玲的到來而舉行的盛大的歡迎宴會。開頭兩句寫景,生動地描繪了古城保安的革命新氣象,並且交代了宴會舉辦的時間和季節,一個“飄”字,寫出了夕陽與紅旗交相輝映的動態美,而“西風漫卷”則突出了西北地區的特定環境,也暗示著小城保安是黨中央的所在地。

接著作者的筆鋒一轉,由寫景開始寫人,“保安人物一時新”是上闕的中心句,含義極為豐富,既指經過長征來到這裏的紅軍,又指那些來自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和革命者,當然也指丁玲的到來。新人物的到來給保安帶來了革命的生氣,也使革命的隊伍變得壯大起來,字裏行間洋溢著作者的喜悅之情。

“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突出了上闋的主旨:歡迎丁玲同誌,設宴的地點並不是在高樓大廈裏,而是在窯洞裏,這已經很特殊了,而被歡迎的對象又是“出牢人”,這就更加不尋常,從中我們可以體味到革命環境的艱苦以及丁玲為革命事業不怕犧牲的精神。

在我國的古代就有許多巾幗英雄,例如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等,而丁玲與這些人有著明顯的不同,因為她是一位著名的左翼女作家,她不舞刀弄槍,而是靠手中的筆和敵人進行鬥爭,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在下闕裏對她進行了高度的讚許。

下闕一開始,作者就化用孫中山先生的名言“一支筆勝過三千毛瑟槍”,稱讚丁玲的文學作品就是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強大武器,這也說明當時的革命需要自己的知識分子幹部。作者采取設問的句式,避免了平鋪直敘,給讀者一種波瀾起伏的感覺。

“陣圖開向隴山東”,這句由寫人轉為敘事,說明了當時紅軍的作戰地點以及丁玲的行蹤,正是因為丁玲隨軍開往前線,作者才唱出“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這樣的豪邁詞句。通過“昨天”與“今日”,“文”與“武”,“小姐”與“將軍”的強烈對比,使丁玲投筆從戎的英武形象躍然於紙上。

總的看來,這首詞格調歡快鮮明,洋溢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並且毛澤東是以一種完全平等甚至有點溢美的口氣寫出的這首詞,顯得格外親切。這固然因為丁玲是湖南人,算是他的同鄉,且才貌雙全、能文能武,無形中拉近了兩者的距離,還在於當時的毛澤東極為重視文化工作,而紅軍中也缺少像丁玲這樣的文藝人才。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曾指出:“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手裏拿槍的軍隊。但是僅僅有這種軍隊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

三十一年還舊國——《七律①·和柳亞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

飲茶粵海②未能忘,索句渝州③葉正黃。

三十一年還舊國④,落花時節⑤讀華章。

牢騷太盛防腸斷⑥,風物⑦長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淺⑧,觀魚⑨勝過富春江。

這首詩最早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附:柳亞子原詩

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開天辟地君真健,說項依劉我大難。

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驩。

頭顱早悔平生賤,肝膽寧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馳捷報,分湖便是子陵灘。

題解

和是詩詞的一種寫作方式,首作叫唱,答作叫和,多用於詩人間的酬答。

毛澤東與柳亞子的交往較早,1926年5月,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兩個人因政見相同,因此成為好朋友,並且從此多書信來往。

1949年2月,解放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柳亞子得到毛澤東的邀請,離開香港,轉赴北平(今北京)。3月25日,毛澤東從西柏坡抵達北平,柳亞子同各屆人士親赴西苑機場迎接。當晚毛澤東在頤和園益壽堂宴請柳亞子先生等各民主黨派負責人,柳亞子應邀出席。在宴會上,他的情緒十分高昂,即席賦詩三首。但是,3月26日,中國共產黨決定派周恩來在4月1日與國民黨代表談判,這讓柳亞子感到難以接受,又聯想到來北平後遇到的一些不快,便在3月28日寫下了一首滿腹牢騷、企圖歸隱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毛澤東在1949年4月29日,依據那首七律寫下了這首酬和詩。

注釋

①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個字,共五十六個字。一般聯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律詩的四聯按順序分別叫做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②飲茶粵海:在南粵海邊喝茶,這裏指柳亞子與毛澤東1926年在廣州的交往。柳亞子在1941年《寄毛澤東延安》詩中曾有“粵海難忘共品茶”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