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軍旅詩(4)(2 / 3)

⑤閩山:指武夷山。

⑥有人泣:第二次大“圍剿”失敗後,蔣介石在南昌大罵部將,以至於失聲痛哭。

⑦為營步步:“步步為營”的倒裝。蔣介石在對中央蘇區紅軍發動第二次大規模“圍剿”時,吸取了第一次“圍剿”紅軍時失敗的教訓,製定了“厚集兵力,嚴密包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新的作戰方針,但在英勇善戰的紅軍麵前,再遭慘敗。

賞析

從古至今,描寫戰爭的詩詞有很多,其中也不乏佳作妙句,但是以詞的形式完整地表現整個戰鬥過程,這在前人所作的詩詞中是極為少見的,這主要是因為這些詩詞的作者大都沒有實戰經驗,對戰爭生活缺乏了解。然而毛澤東卻改變了這一現象,作為一個有著豐富戰鬥經曆的軍事家,他常以戰事入詞,因此寫下了大量謳歌革命戰爭的詩詞,其中直接描寫戰場的精彩篇章也不在少數,這篇《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就是反映根據地軍民反“圍剿”戰爭的光輝樂章之一。

上闋描寫了在反第二次大“圍剿”中,具有決定全局勝利意思的首戰——白雲山伏擊戰。“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這三句形象地描繪了戰鬥開始前敵我雙方的形勢和戰地總的氣氛。“雲欲立”是虛寫,用擬人的手法移情入景,寫戰前的紅軍戰士和人民群眾,麵對敵人的瘋狂暴行義憤填膺,熱血沸騰。這種壓抑不住的憤怒心情也感染了白雲山上的雲彩,使它們像人一樣憤怒地站立起來,充分地表現了戰前紅軍的高昂鬥誌和誓與敵人決一死戰的急迫心情。“呼聲急”是實寫,說明紅軍戰士們已經由埋伏狀態進入到呐喊、衝殺的激戰狀態,這表明反第二次大“圍剿”的首戰已經打響。“枯木朽株齊努力”則再次采用擬人的寫法,說明連“枯木朽株”都投入到戰鬥中,為殺敵而“齊努力”。在這裏,“枯木朽株”象征著根據地裏的老人、小孩和傷員,連老弱病殘都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戰鬥中奮勇殺敵,這預示著這次戰役必然會取得勝利。

前三句是從側麵描寫戰鬥,而“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則是從正麵概括描寫。當敵人進入埋伏圈後,蓄勢已久的紅軍如同排山倒海般從白雲山上衝向山下的敵人,仿佛從天而降一樣。一個“逼”字,形象地寫出紅軍居高臨下,壓倒一切的氣勢,以及敵人狼狽逃竄、走投無路的情景,用漢代名將“飛將軍”李廣比喻紅軍戰士,則進一步突出了紅軍戰士們的英勇善戰。

下闕用倒敘的寫法反映了反第二次大“圍剿”戰役的全過程。“七百裏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這三句是從我方寫起,概括了紅軍反第二次大“圍剿”中跨越的時間和地點。這次戰役整整打了15天,紅軍一共行走了700裏的路程,從煙波蒼茫的贛江一直打到群峰蒼翠的福建,整個過程就像卷席子一樣把敵人收拾得幹幹淨淨。這充分表現出紅軍戰士們不怕犧牲、不怕疲勞的作戰風格,以及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在詞的結尾,作者筆鋒一轉,用犀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出敵人慘敗後的可憐相。“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在這裏作者並沒有點明是誰在哭泣,但是因為“步步為營”的策略正是蔣介石提出來的,所以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到這是在說蔣介石。這兩句與紅軍“橫掃千軍如卷席”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從這嘲笑中,我們似乎看到了敵人那狼狽不堪的樣子以及作者那必勝的信念和雄心。

通觀全詞,我們會發現這首詞非常有特色,作者一開始並沒有直接描繪戰爭場麵,而是通過擬人、象征等藝術表現手法從側麵描繪戰場,如密布的戰雲、四起的殺聲、搖曳的樹木等,經過一係列的側麵描寫後,作者才正麵描寫戰場,並用“飛將軍”比喻“紅軍”,用典明確。

另外,這首詞上闋描寫初戰場麵,下闕概述戰局過程,這種結構上完美的變換充分體現出作者對戰況的把握以及非凡的筆力,同時也渲染出紅軍戰士的銳不可當、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初稿對照

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三路大軍各進逼。包抄疾,拉朽摧枯如霹靂。

八百裏驅十四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蔣何泣,步步為營嗟何及!

當年鏖戰急——《菩薩蠻①·大柏地②》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③,

誰持彩練④當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