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複斜陽⑤,
關山⑥陣陣蒼。
當年⑦鏖戰急⑧,
彈洞⑨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題解
1929年初,湘贛兩省軍閥何鍵、魯滌平聯手對井岡山進行第三次“會剿”。1月14日,毛澤東率紅軍主力下山,意圖將敵軍引離井岡山。離開井岡山後,紅軍在贛南數戰不利,直到2月11日才擊敗尾追的國民黨贛軍劉士毅部,殲敵近兩個團,俘敵800餘人,並繳獲了大批武器。這是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的紅軍部隊離開井岡山後打的第一場大勝仗。三年後,也就是1932年10月,中央蘇區召開寧都會議,在會上,毛澤東被免去紅一方麵軍總政委的領導職務,改做地方政府工作。1933年夏,毛澤東在檢查工作時重回大柏地,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詞。
注釋
①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又名《子夜歌》、《花間意》、《重疊金》等。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女蠻國派遣使者進貢,她們身上披掛著珠寶,頭上戴著金冠,梳著高高的發髻,號稱菩薩蠻隊,當時教坊就因此製成《菩薩蠻曲》,於是《菩薩蠻》就成了詞牌名。
②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縣城北六十裏,是瑞金通往寧都的必經之地。
③赤橙黃綠青藍紫:指彩虹中呈現出來的七種顏色。
④彩練:彩色的綢帶,這裏指彩虹。
⑤雨後複斜陽:唐朝的溫庭筠《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中有:“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⑥關山:泛指附近群山。
⑦當年:指1929年2月的大柏地戰役。
(8)鏖戰:苦戰。急:激烈。
(9)洞:洞穴,也可作為動詞,作“洞穿”解。
(10)裝點:裝飾,點綴。宋華嶽《登樓晚望》中有:“裝點江山歸畫圖。”
(11)今朝:如今,指1933年夏天。
賞析
這是一首追憶戰爭的詞作,但是毛澤東並沒有像寫《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或那兩首《漁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圍剿”那樣,以“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的壯誌豪情直抒胸臆,而是在描繪大柏地雨後美麗景色的同時憑吊昔日得勝戰場,從而熱烈謳歌了人民革命戰爭,在表現了他當時心境孤寂鬱悶的同時,也體現了他獨有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詞一開篇,作者就為我們描繪了大柏地雨後那色彩繽紛的風景,他先從雨後初晴的天空入筆,連用七個單音字寫出七種顏色,以這七種色彩組合成一個句子,這種句法在前人的詞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可謂是前無古人的獨創。而且作者用七色代指彩虹,使我們讀後馬上就能感覺到一條絢麗奪目的彩虹已經呈現在眼前。而第二句就顯得更加大膽靈妙,彩虹本來是靜止的,但是作者筆下的彩虹卻好像是一條美麗的彩練在萬裏長空中舞動著,這就把彩虹的靜態美轉化為動態美,而且作者並沒有點出舞者是誰,這就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開篇兩句寫大柏地雨後彩虹當空的美景,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使詩情更濃,詩味倍增。
從第三句開始,作者將視覺從空中轉到眼前的夕輝與青山,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更美麗的圖畫:雨過天晴後的群山顯得格外蒼翠欲滴,在夕陽的映襯下不斷變換著色彩。第三句雖然化用詞人溫庭筠的“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但是境界卻與其有著很大的區別:溫詞所表達的是閑情傷感,雖是詠春卻近似悲秋,而作者僅改動一個字,卻顯得豪放得多;而且下句兩者也有明顯的不同,溫詞寫的是零落的花香,屬孤情綿意,而作者卻寫的是“關山陣陣蒼”,“陣陣”二字,有浩蕩鋪展之勢,“關山”二字也是從大的意象入手,最後一個“蒼”字也顯得氣韻悠蕩,使得這兩句顯得浩然大氣。
詞的上闋生動地描繪了大柏地雨後的美景,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絢麗奪目、寧靜優美的圖畫,表現了作者故地重遊後的喜悅心情,
下闕的起始兩句點出了這首詞追憶的主題,也就是當年的“大柏地戰鬥”。當年紅軍利用大柏地以南有利的地形伏擊尾隨的敵人,取得了退出井岡山後的第一場勝利。雖然現在已經過去四年,但是當作者故地重遊時,仍然能看見前村壁上的彈洞,這照應了上句的“當年鏖戰急”,也說明今天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