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下闕起始兩句作者並沒有寫紅軍搶關奪隘的戰鬥過程,而是直接書寫了戰鬥勝利後紅軍戰士們帶著喜悅的心情跨越婁山關的情景。這兩句的格調與上闋的格調明顯不同,蒼涼、沉鬱的情調已經變為雄壯、豪邁的情調。雖然以前紅軍由於受到錯誤路線的指引而遭遇過一些失敗,但是戰士們的意誌不衰,豪情不減,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攻克了婁山關,這說明我軍完全可以“從頭越”。
現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已經成為名言警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極為廣泛。當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難時,我們就會情不自禁或下意識地說出這兩句詩,從而表示我們會樹立必勝的決心,克服種種困難,最終獲得成功。
接著作者巧妙地利用格式上的重複,又用一個“從頭越”來進一步豐富、加深這種昂揚的感情。然後他又以寫景落筆,把連綿起伏的群山比喻成波濤翻滾的大海,把快要落山的太陽比喻成像烈士的鮮血一樣鮮豔,這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雄奇、磅礴、壯美的畫麵。這與“從頭越”的豪情是一致的,與紅軍奪關後繼續勇往直前的情景是相協調的,但是這幅畫麵也包含了艱難、流血、犧牲的一麵。因此,我們在讀後既能感受到作者的萬丈豪情,也能體味到裏邊夾雜著的一絲悲涼和無奈。
這首詞以寫景開篇,以寫景結尾,在對景物的描繪中又夾雜著自己的情感,可謂是情景交融。毛澤東實寫紅軍行軍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虛寫婁山關戰役,明寫自然景色,暗寫紅軍的精神氣概,這體現了他的才情和獨特的作詞技巧。另外,這首詞上闋沉鬱,下闋激昂,上闋取冷色調,下闋取暖色調,色彩對比非常強烈,感情對比也同樣強烈,通過上下闋的強烈對比,從而表現出作者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初稿對照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梧桐樹下黃花節。黃花節,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三軍過後盡開顏——《七律·長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五嶺①逶迤②騰細浪,烏蒙③磅礴走泥丸。
金沙④水拍⑤雲崖⑥暖,大渡橋⑦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⑧千裏雪,三軍⑨過後盡開顏。
這首詩最早收入埃德加·斯諾著《西行漫記》。後經作者同意,正式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題解
1934年10月,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開始戰略大轉移,進行長征。
1935年紅軍到達遵義,在那裏召開了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會後,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紅軍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6月,在懋功與從川陝根據地退出的第四方麵軍會合,繼續北上,翻越大雪山,軍分兩路跨過大草地,張國燾分裂紅軍的陰謀被粉碎後,中央紅軍主力又繼續北上。1935年10月,到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及先期到達的紅二十五軍會師。這標誌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毛澤東曾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宮到於今,曆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天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我們開動了每個人的兩隻腳,長驅兩萬裏,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曆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這首詞就是毛澤東在長征即將勝利結束時,懷著喜悅而吟詠出來的。
注釋
①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所以稱“五嶺”。地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福建五省區交界處,中國江南最大的橫向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的分水嶺。
②逶迤: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③烏蒙:山名,綿延在貴州、雲南兩省之間,氣勢雄偉、磅礴。
④金沙:指金沙江。長江上遊從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縣之間的一段,江麵寬闊,水流湍急。
⑤水拍:初稿為“浪拍”,1952年元旦,大學老師羅元貞曾指出“騰細浪”與“金沙浪拍”兩個浪的重複有違詩作大忌,建議改為“水拍”,毛澤東欣然接受。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又在詩旁批注:浪拍,改水拍。
⑥雲崖:金沙江兩岸除了幾個渡口外,都是高聳入雲的懸崖絕壁,因此說“雲崖”。初稿“懸崖”,改後逼真地寫出了金沙江兩岸的地貌,並顯得氣勢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