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韶山是毛澤東的故鄉,在這裏他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27年1月,毛澤東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曾回到韶山,在這裏他積極開展農民革命運動,特別指出要建立農民革命武裝,隨時準備粉碎反動派破壞農民運動的陰謀。不久,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湖南的軍閥許克祥也於5月21日在長沙襲擊總工會和農民協會,逮捕屠殺大批共產黨人,這就是血腥的“馬日事變”。湖南各地憤怒的工農群眾立刻組織了工農革命武裝,當時韶山也組織了農民自衛隊,準備配合各地工農武裝力量進攻長沙,後來反動派調集兵力大舉進攻韶山,農民自衛隊在英勇抵抗後失敗。
這一段曆史,深深地留在了毛澤東的記憶中。1959年6月,毛澤東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32年前的深沉回憶,32年後的社會變遷,自然引發了毛澤東的無限感慨,於是,他撫今遙昔,創作了這首詩。
注釋
①韶山:位於湘鄉、寧鄉、湘潭交界處,距湘潭市40公裏,距長沙市120公裏。相傳舜帝南巡到此,見這裏風景優美,曾奏韶樂於此,或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因此得名。
②咒:初稿為“哭”字,後來毛澤東接受湖南省委秘書梅白建議改為“咒”。
③逝川:消逝的流水,這裏比喻逝去的歲月。
④故園:故鄉,指韶山。
⑤農奴戟:戟是古代的一種兵器,農奴戟在這裏指代農民武裝。
⑥菽:豆類的總稱。
⑦遍地英雄下夕煙:初稿為“人生崢嶸勝昔年”,改後增強了全詩的審美意境。
賞析
從古至今,以老大還家為題材的詩篇數不勝數,感舊傷時是這類作品的共同基調。毛澤東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心裏裝的是億萬中國人民,他關心的首先是革命事業,所以毛澤東的詩詞具有時代性、人民性、階級性,這首七律就鮮明地體現了他高遠的思想境界。
首聯“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作者回到韶山,32年前離別故鄉的情景像夢一樣浮現在腦海裏,一個“咒”字,寫出了作者對過去黑暗現實的憎恨情緒和對往事難以忘懷的沉痛之感。
頷聯緊接上文“三十二年前”,回憶家鄉韶山農民運動的興起和失敗。“紅旗卷起農奴戟”寫的是受壓迫的農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拿起簡陋的武器,如火如荼地進行武裝革命鬥爭。“黑手高懸霸主鞭”則描寫出國民黨反動派舉起血腥的黑手,拿起殺人的武器,對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進行瘋狂的鎮壓。“紅旗”和“黑手”,在視覺和感情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力地突出了當時階級鬥爭的尖銳激烈。1926,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湖南的農民運動掀起了高潮,這自然引起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反動階級的不滿,在武漢政府的指使下,1927年在湖南發生了鎮壓農民運動的“馬日事變”,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慘遭屠殺,但無論反動派怎樣囂張,革命者都是不會被嚇倒的,由此也就引出了頸聯。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反動派的瘋狂屠殺,不僅沒有嚇倒革命者,反而激起他們對敵人的仇恨,增強了他們要推翻反動統治的決心。頸聯是全詩的重點,它概括了數十年來,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戰士為了人民的事業,為了中國革命而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而他們所做的這一切就是為了推翻舊社會,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這兩句充分表現出中國人民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敢於鬥爭的英雄氣概。
尾句,作者從對過去曆史的追憶中轉回到現實,眼前所見到的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美好動人的景象,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一望無際的稻菽像海洋一樣,迎風掀起千重浪,昔日與“霸王”搏鬥的“農奴”,如今成了英雄,成了國家的主人,他們正在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著家鄉,32年前可以詛咒的“逝川”,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看到這樣美好的景象,作者的心中自然充滿了喜悅之情。
這首詩寫得大喜大悲,氣勢宏大豪放,首句以“別夢”開始,然後將32年前的情形展開,尾句以“喜看”作結,前咒後喜,對照鮮明。全詩雖然隻有8句56個字,卻形象生動地把一段30多年的中國曆史展現在我們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