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越台:越王台,在會稽(今紹興)境內,春秋時越王勾踐為招賢士而建。
④劍南歌: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的詩集名為《劍南詩稿》。
⑤秋風吟:指秋瑾作的《秋風曲》和被清政府殺害前書寫的絕命詞“秋風秋雨愁煞人”。
⑥一例:一律,一樣。
⑦氤氳:形容煙或雲氣很盛,這裏比喻陸遊、秋瑾與魯迅的詩篇都富有詩味和愛國主義熱情。
⑧詩囊:裝詩稿的袋子。
賞析
第一首作者從正麵描寫,讚揚魯迅偉大的精神品格以及勇敢的鬥爭精神。首句“博大膽識鐵石堅”寫魯迅偉大的人格、博大的膽識以及堅如磐石的意誌。毛澤東曾稱讚魯迅“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這充分說明魯迅具有寬廣的胸懷和頑強的鬥誌。
“刀光劍影任翔旋”則形象地描述了魯迅戰鬥的英姿與卓越的膽識。“刀光劍影”喻指國民黨反動派對左聯作家圍剿的凶狠以及所製造的白色恐怖。在這種險惡的環境下,魯迅毫無畏懼,從不退縮,與敵人巧妙的周旋、鬥爭,最終取得輝煌的戰果。一個“任”字表現了魯迅在戰鬥中無往不勝,隨意進止,而敵人奈何不得的情景。
“龍華喋血不眠夜,猶製小詩賦管弦”,這兩句由虛到實,寫出魯迅的偉大人格和頑強的戰鬥精神。1931年2月7日夜晚,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了包括“左聯”作家在內的23名革命青年,魯迅對此異常悲憤,以至於夜不能寐,寫下了一首《七律·無題》,在對革命烈士表示沉痛哀悼的同時,也表明自己要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到底。尾句中的“小詩”就是指的這首七律。作者把“喋血夜”和“猶製小詩”聯係在一起,說明魯迅並沒有被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嚇倒,而是把這首小詩作為匕首投向敵人,從而表現出他的大無畏精神。
第二首七絕是從側麵描寫魯迅。開頭兩句“鑒湖越台名士多,憂忡為國痛斷腸”,寫魯迅的故鄉紹興人傑地靈,自古以來出現過許多名士,而且這些名士都具有“憂忡為國”的高尚情操,這是作者對紹興名士愛國主義思想的高度概括。
“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則是對前兩句的印證。南宋紹興籍愛國主義詩人陸遊的詩集《劍南詩稿》中有許多富有戰鬥精神的詩篇。紹興籍的現代女革命家、詩人秋瑾的許多詩篇也都充滿了濃鬱的革命激情和愛國主義精神。他們是紹興名士的代表,他們的名字將被永久地載入史冊。
通過前麵的鋪墊,作者在最後一句提到了魯迅,“一例氤氳入詩囊”,這說明魯迅的詩歌與陸遊、秋瑾等人的詩歌一脈相承,同樣富有愛國熱情和詩情韻味,因此可以稱為我國詩歌寶庫中的珍品,這也是作者對魯迅創作的詩歌所體現出來的思想藝術價值的充分肯定。
試看天地翻覆——《念奴嬌·鳥兒問答》
一九六五年秋
鯤鵬展翅,
九萬裏,
翻動扶搖羊角。
背負①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間城郭②。
炮火連天,
彈痕遍地,
嚇倒蓬間雀③。
怎麼得了,
哎呀我要飛躍。
借問君去何方,
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④。
不見前年秋月朗,
訂了三家條約。
還有吃的,
土豆燒熟了,
再加牛肉。
不須放屁,
試看天地翻覆⑤。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詩刊》1976年1月號。
題解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與前蘇聯共產黨就國際共產主義的若幹問題展開了一場大辯論。1963年3月,蘇共向我黨發出一封公開信,攻擊我黨堅持的馬列主義原則,對於蘇聯共公開信中的錯誤,中共在1963年6月到1964年7月連續發表了九篇文章,批評蘇共為現代修正主義。不久之後,赫魯曉夫下台,他的繼任者勃列日涅夫並沒有改善同中國的關係,這導致雙方的分歧和鬥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複雜。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寫了這首詞,這也是他最後一首關於中蘇論戰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