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戀情與悼亡詩(1)(1 / 3)

有情乃是真英豪——《虞美人①·枕上》

一九二一年

堆②來枕上愁何狀,

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總難明,

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③來百念都灰盡,

剩有離人④影。

一鉤殘月⑤向西流,

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這首詞最早正式發表於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根據作者審定的抄件刊印。

題解

毛澤東與楊開慧的生活既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說平凡,是因為他們有著戀人情、夫妻情;說偉大,是因為為了革命理想他們付出了艱辛;說短暫,是因為毛澤東與楊開慧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隻有幾年,而且因工作需要兩人經常分離。

毛澤東與楊開慧在1920年結婚。1921年初夏,毛澤東就告別新婚妻子,沿著洞庭湖的嶽陽、華容、南縣等地進行社會調查,剛新婚即長別,因此兩個人都產生了強烈的離愁別緒,這首詞就是毛澤東在旅途中寫的。

楊開慧(1901~1930年),名霞,字雲錦,湖南省人,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季與毛澤東結婚,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一直追隨毛澤東從事革命活動,1930年11月14日,因叛徒出賣,被反動派殺害於瀏陽門外識字嶺,年僅29歲。

注釋

①虞美人:詞牌名,出處無從考證。

②堆:指物品堆積,這裏指愁苦多。

③曉:天亮。

④離人:指楊開慧。

⑤殘月:拂曉時形狀如鉤的月亮。宋代梅堯臣《夢後寄歐陽永叔》:“五更千裏夢,殘月一城雞。”

賞析

在我們的印象中,毛澤東的詩詞大多都境界開闊、氣魄宏大。他的詩詞,不管是早期作品,還是後期作品,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熾熱感情、以天下為己任、改造舊中國的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誌豪情。但是,革命者也有自己的愛情生活、離愁別緒,在一代偉人的博大胸襟、昂揚熾熱的革命情懷的背後,也有著極其豐富的感情世界。這首《虞美人·枕上》就是一首純粹表現愛情的作品。

上闋寫的是作者新婚別後夜不能寐的愁苦和寂寞。開頭兩句“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作者以自問自答的形式表現了自己愁苦之多,這種愁苦不是一時襲來,而是層層“堆來”。這還不算,作者又用“江海翻波浪”來形象自己內心的愁緒就像江海波濤翻滾一樣,久久不能平靜。

接下來兩句寫作者因愁苦而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思念之情無法排解,隻能怨恨夜太長、天難明,無奈中,隻好“披衣起坐數寒星”,獨自體味離愁。

詞的下闋抒發的是作者對離人的思念之情。“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這是化用了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名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此時已經破曉,天上的寒星隨著天亮而逝去,作者一夜未眠,而且又一直沉浸在愁緒中,自然是心灰意冷。因為心中充滿了離愁別緒,所以腦海裏隻剩下妻子的身影,這不僅點出了作者愁苦的原因,也突出了楊開慧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當作者將視線轉向西邊的天空時,看到一鉤殘月漸向西落。在古代,“花好月圓”是美滿幸福的象征,“殘月”則是表現親人的離別。如今,麵對著西沉的殘月,作者不禁黯然神傷,積壓在心頭的相思之苦和滿腔的離愁別恨,頓時化作熱淚,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從而把相思之苦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深受我國曆史上婉約派詞作的影響,雖然詞中飄逸著一絲陽剛之氣,但是陰柔是其基本格調。有人將詞中的“愁”理解為是毛澤東對革命前途的憂慮,認為這首詞仍然表現出作者對祖國命運的關切。這恐怕有點牽強附會。因為毛澤東雖然是一代偉人,但是他首先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兒女情長,所以這首詞表達了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深深思念之情是不可否定的。

初稿對照

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曉來百念皆灰盡,倦極身無憑。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淚眼也無由。

人間知己兩依依——《賀新郎·別友①》

一九二三年

揮手從茲去②。

更那堪淒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

熱淚欲零③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④。

過眼滔滔雲共霧⑤,

算人間知己吾⑥和汝⑦。

人有病⑧,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⑨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

淒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