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抗戰形勢已有好轉,抗日軍民已經對日本侵略軍發起進攻性戰役。在這種抗戰的有利時刻,蔣介石卻在1943年春掀起了第三次“反共”浪潮。麵對這種情況,毛澤東寫下了這首詩,在對戴安瀾將軍緬懷的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抗民族內戰者的唾棄。
戴安瀾(1904~1942年),號海鷗,安徽無為人。黃埔軍校畢業後,曾參加北伐。在抗擊日本侵華戰爭中,戰功卓著。1939年任國民黨第五軍第二OO師師長,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1942年3月,率第二OO師出師緬甸,協同英軍對日作戰。後在率師返國途中,遭日軍伏擊,不幸犧牲。不久,被國民黨政府追授為陸軍中將。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戴安瀾為革命烈士;1985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革命烈士證書。
注釋
①將軍賦采薇:賦,朗誦。采薇,《詩經·小雅》中有《采薇》篇,是周宣王時戍守邊疆的士兵所唱的歌。
②虎羆:這裏比喻凶猛的敵人。
③浴血東瓜守:冬瓜,同古,緬甸南部重鎮。1942年3月18日,戴安瀾將軍率部與日軍五十五軍團激戰於冬瓜,在敵人以多餘我四倍兵力的合圍下,戴軍浴血奮戰,堅守12天,不僅殲敵5000,重創了日寇,而且阻止了日軍向緬中、緬北的推進。
④驅倭棠吉歸:棠吉,緬甸中部地名。1942年4月23日棠吉淪陷,戴安瀾率部增援,經過兩晝夜的激戰,迅速收複棠吉。
⑤無違:沒有背離。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挽詩,也稱為悼亡詩,悼念的是一個抗日救國的國民黨將領。作者從當時抗日民族統一陣線的立場出發,高度讚揚了戴安瀾將軍反抗侵略的鬥爭精神,表達了抗戰軍民團結一心驅除外敵,最終取得勝利的決心。
首聯對戴安瀾將軍抵禦外侮,出師遠征的壯舉進行了高度的讚揚。“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當日寇入侵,國難當頭之際,戴安瀾將軍臨危受命,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率領部隊遠征,用行動證明了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其中“賦采薇”一句,表現出戴安瀾將軍慷慨禦侮的豪情,使整首詩具有一種典雅的氣質。
“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戴安瀾將軍所指揮的二OO師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在1939年11月與日本精銳部隊的交戰中,取得了著名的昆侖關大捷。因此作者在頷聯裏稱讚戴安瀾所率領的部隊裝備精良,士卒英勇,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增強了抗日盟軍的士氣。
頸聯記錄了戴安瀾將軍率領部隊取得的赫赫戰功,一是“浴血東瓜守”,二是“驅倭棠吉歸”,從而表現出戴師艱苦頑強、英勇無畏的戰鬥曆程,稱讚戴安瀾將軍戰績卓越,揚威國外。
尾聯“沙場竟殞命,壯誌也無違”,這兩句表達了對戴安瀾將軍不幸犧牲的哀悼和痛惜。一個“竟”字,表現出作者對戴安瀾將軍戰死沙場的震驚,也表達了作者對其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無違”是說作者認為戴安瀾將軍雖然犧牲了,但是他實現了自己的淩雲壯誌,所以是死而無憾的。同時作者也勉勵人們要繼承戴安瀾將軍的遺誌,團結抗日,奮勇殺敵,從而把日本侵略者徹底趕出中國。
在此之前國民黨反動派置民族危亡於不顧,製造了“皖南事變”,掀起了反共浪潮。這首詩高度讚揚了國民黨抗日愛國將領抗戰救國的壯舉,這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鮮明立場,而不論哪黨哪派,隻要是抗日救國,共產黨都是歡迎的,這與國民黨的反共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當時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
我失驕楊①君失柳②——《蝶戀花·答李淑一》
一九五七年五月
我失驕楊君失柳,
楊柳輕颺③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④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⑤舒廣袖,
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1958年1月1日湖南師範學院院刊《湖南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