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詠誌與詠物詩(1)(1 / 3)

橘子洲頭沉思錄——《沁園春·長沙①》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

湘江②北去,

橘子洲③頭。

看萬山紅遍④,

層林⑤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⑥爭流。

鷹擊⑦長空,

魚翔淺底⑧,

萬類霜天⑨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詩刊》1957年1月號

題解

1925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形勢高漲,震驚世界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顯示了中國工人的偉大力量,而各地農民運動也風起雲湧地開展著,農民協會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

轟轟烈烈的工農運動引起了反動派的仇恨和極大恐慌,為了維護其統治,他們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鎮壓。毛澤東這時正在韶山一帶建立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麵對韶山地區蓬勃發展的農民運動,湖南軍閥趙恒惕在9月末下令逮捕毛澤東,於是毛澤東離開韶山,秘密來到長沙,準備在1926年到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離開長沙前夕,他重遊了橘子洲。麵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他寫下了這首詞。

注釋

①長沙:湖南省省會,位於湘江東岸,風景秀麗。毛澤東青年時期,大部分時間在長沙學習和進行革命活動。

②湘江:又名湘水,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海洋山,流經過長沙,北入洞庭湖。

③橘子洲:又名水陸洲,長沙城西湘江中的一個狹長的小島,西麵靠近著名的風景區嶽麓山。

④萬山紅遍:指嶽麓山的楓樹正盛。唐代詩人杜牧《山行》中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⑤層林:指一層層的楓林。

⑥舸:大船。

⑦擊:搏擊。

⑧淺底:並非說水淺,而是指清澈可見底的水下。《水經注·湘水》引《湘中記》:“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見底。”

⑨霜天:指秋天。

寥廓:廣遠空闊。這裏用來描寫廣闊的宇宙。西漢司馬相如《大人賦》:“上寥廓而無天。”

百侶:形容朋友多。

崢嶸:本指山的高峻奇特,這裏指不平凡、不尋常。

揮斥方遒:揮斥,奔放。《莊子·田子方》:“揮斥八極。”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遒,強勁。全句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萬戶侯:食邑萬戶以上的侯,後泛指高官顯爵的人,這裏指當時掌權的人。

擊水:作者自注:“遊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隻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

賞析

古代描寫秋天的詩詞,大多以悲秋為主,而毛澤東這首秋景詞一掃古人悲秋衰頹蕭瑟之氣,以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壯闊高遠的深秋境界,引領我們感受其博大情懷和革命的豪情壯誌。可以說,這首詞就是一首秋的讚歌,自由的讚歌,風華少年的讚歌。

詞的上闋從寫景入手,開頭三句描繪了一個卓然獨立的詞人站在橘子洲頭的形象,以“寒秋”“橘子洲”點明季節和地點。接著詞人把自己置身於一個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以一個“看”字統領以下七句,向遠望去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近觀則是“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抬起頭來看到“鷹擊長空”,俯下身去可以看到“魚翔淺底”,短短的幾句話,詞人就為我們描繪出一幅色彩繽紛而又富有活力的秋景圖。“萬類霜天競自由”是詞人在橘子洲頭獨立眺望的總印象,也是其對眼前生機勃勃的秋景的讚歎。毛澤東之所以大力謳歌、讚美秋天,並不是他對秋天情有獨鍾,而是他以一個革命家的眼光,采用象征的手法,用這壯觀雄偉的秋景象征當時風起雲湧的革命形勢。

上闋描寫完壯麗的秋景後,詞人筆鋒陡轉,由眼前之景推及茫茫宇宙並化景為情。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前途,應由“誰主沉浮”?上闋以設問句作結,不僅表現出一個革命者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又開啟了下闕的內容。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是下闕的總述,寫出了詞人故地重遊引起對故人的懷念和對往昔不平常的鬥爭生活的回憶,照應上闋的伏筆,十分自然。然後詞人用一個“恰”字領起,這也是對昔日戰友和戰鬥生活的追憶。前四句著重描寫同學們當年朝氣蓬勃、才華橫溢、奮發有為的精神麵貌,後三句則描寫出他們對於混亂不堪的舊中國進行的學生式的批判,也就是他們在“崢嶸歲月”中的政治活動。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裏,同學們寫出了一篇篇抨擊黑暗製度,宣傳革命真理的戰鬥篇章,他們有豪邁的氣概,視軍閥﹑官僚如糞土。作者在這裏既是追憶往事,又是對上闋“誰主沉浮”問句作進一步的回答。這些有著“糞土當年萬戶侯”豪邁氣概的革命者才是中國脊梁,他們代表著革命的新生力量,事實也證明他們最終戰勝了一切腐朽勢力而主宰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