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作者用一個“望”字承上啟下,既望千裏萬裏,又望北國特有的景色。首先作者遙看長征內外,看到的是茫茫無邊的積雪,這呼應了“萬裏雪飄”;然後作者又看到黃河被冰雪覆蓋,失去了平時波濤滾滾的聲勢,這呼應了“千裏冰封”。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長城則是雄偉創造力的象征,作者在這裏點出,不僅顯示出祖國的地域遼闊和曆史悠久,還有喚起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意識的之意。
看完長江和黃河後,作者又看到“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被冰雪覆蓋的群山蜿蜒曲折,看上去就像銀蛇在舞動;被冰雪覆蓋的高原起伏不平,看上去就像蠟象在奔馳,一“舞”一“馳”,把靜態的群山和高原寫成了動態,使北方冰雪中的群山和高原顯得生機勃勃。麵對這樣的景象,作者產生了它們“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感覺。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顯示出一種大無畏的抗爭精神。
眼前的雪景是如此的生動、如此的壯闊,鋪陳到此,已經淋漓盡致,但是作者似乎意猶未盡,又發揮豐富獨特的想象,巧妙地用“須晴日”三個字使詞的上闋轉入另一種境界。“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作者想象雪後天晴,紅豔豔的陽光照耀在白雪覆蓋的祖國山河上,就如同一個紅裝素裹的少女一樣,更加絢麗多彩、嬌媚動人。以這樣的奇想為上闋做結,就使他描寫的雪景圖具有一種不飾雕作的妍新之美。
詞的下闕作者評論曆史,抒發自己的情感。“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這兩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前句是對“北國風光”的總結,後句中的一個“引”字,引出了為多嬌的江山“競折腰”的英雄人物來,使全詞轉到對英雄人物的評說上來。作者用一個“惜”字領起七句,以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在中國曆史上有過赫赫功業的人物作為“無數英雄”的代表,既說他們競相向這壯麗河山“折腰”,又評論他們的曆史局限性:有的“略輸文采”,有的“稍遜風騷”,有的“隻識彎弓射大雕”,這也是作者間接地對兩千多年來的封建主義進行批判。
接著,作者用“俱往矣”三字,結束了上文所敘的已經過去的幾千年曆史,總述了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引出今朝。“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全詞的高潮部分,意思是隻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的江山完全稱意,這充分表現了無產階級肩負曆史使命的自豪感和完成曆史使命的自信感。
這首詞境界高遠,氣勢宏偉,景象非凡,作者通過對雪景的描繪抒寫祖國山河的壯麗,然後評古論今,評價封建人物,讚美革命英雄人物。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這就使全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享受。
初稿對照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看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臘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多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絕代姿容,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她在叢中笑——《卜算子①·詠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讀陸遊②詠梅詞,反其意③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④,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⑤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⑥,
隻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⑦。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詩詞》。
附:陸遊原詞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題解
1961年前後是新中國最艱難的歲月,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麵臨著極其險惡的國內外環境。在國內,“大躍進”失敗後,中國又連續出現三年的自然災害,使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在國外,反華勢力在正緊鑼密鼓地加快反華的步伐,美國對我國進行經濟封鎖,前蘇聯奉行大國沙文主義,背信棄義地撕毀了所有援華合同,撤走了所有專家。一時間整個中國上空烏雲滾滾,中國人民麵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