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1 / 3)

章節6

看足球說規則

南非世界杯足球賽結束了,西班牙隊以首場失利、7場比賽進8球的戰績捧走了大力神杯,成為第八支獲得世界杯冠軍的球隊,進球數雖然差強人意,但技術統計顯示幾項指標排名第一,冠軍也是實至名歸,也表明技術足球的前景樂觀。本屆杯賽可以說冷門迭曝,新奇不斷。意大利、法國等世界冠軍球隊提前回家不足為奇。巴西、阿根廷、英格蘭等奪冠熱門隊止步8強,很多被看好能奪冠的球隊都在決賽前被淘汰,著實令球迷酸楚,有心傷離別無語話淒涼。德國4比1勝英格蘭,4比0勝阿根廷,3比2勝烏拉圭,痛快淋漓,無招勝有招,雖然沒有奪得冠軍,但無疑是一支王者之師。據說德國隊以年輕隊員為主,並沒有大牌明星,20歲出頭的德國球員穆勒踢進5球而得金靴獎。阿根廷的梅西據說無人能盯得住,整個世界杯賽未進一球。這也說明英雄不問出處,隻認實力;鈔票隻認麵額,不計較發行期。足球號稱世界第一運

動,足球賽最讓人如癡如狂,原因很多,但由足球比賽規則形成的博弈性和不可預見性,讓那些拿著青春賭明天的少男少女興奮不已。足球比賽的規則很特別,有越位規則,既要鼓勵進攻隊員跑得快,又不能處在最前麵;有裁判權威規則,即不相信科學甚至事實,隻相信裁判的眼睛。嚴重犯規(包括手球)隻能出示紅牌,罰點球,但不能送分(如籃球在投球下降時蓋帽的算進球),等等。本屆杯賽德國隊對英格蘭隊,英格蘭隊一個很清楚的進球被裁判判為無效球,給英格蘭隊在心理上很大打擊,卻沒有地方講理。1986年世界杯,馬拉多納用上帝之手將球敲進英格蘭球門,英格蘭隊門將捶胸頓足也無濟於事,隻能承認自己運氣不好,因此運氣就成為足球比賽的一個常見

詞。再如烏拉圭對加納,在加時賽的最後一刻,烏拉圭隊的前鋒蘇亞雷斯在球門線上用手將一個必進之球擋出,蘇亞雷斯被紅牌罰下,並罰點球(給你的點球要你自己憑能力去拿分),而點球竟然被加納隊的頭號射手吉安踢到橫梁上,最後點球大戰加納失利,無情地摧毀了該隊為非洲球隊創造首次打進世界杯四強曆史的夢想。遺憾歸遺憾,規則如此,沒有酌情之說。這就是足球規則。

和足球比賽一樣,當今社會60多億人同處一個地球村,雖然紛爭不斷,基本和平共處,完全由大大小小的規則維係著,地球就是一個規則的集合體。規則是什麼?規則就是法律、是指令、是條例、是規定、是細則,也是約定;規則是紀律、是約束、是範圍,也是邊界。人類社會的發展處處都是規則,原始社會有原始人定的規則,奴隸社會有奴隸主定的規則,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都有規則;世界有世界的規則,國家有國家的規則,政府有政府的規則,民間有民間的規則,江湖有江湖的規則;白道有規則,黑道也有規則;運動有運動的規則,遊戲有遊戲的規則;分錢分物有規則,行車走路有規則,做人做事都有規則。規則既有明文規定,也有約定俗成。據說和尚分粥規則很簡單,那就是分粥者最後一個拿粥,保證了公平。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由亂人治是規則的製定和執行,由治到亂是規則的破壞和缺失。不公平的社會,規則的製定權掌握在既得利益者手中,奴隸社會在奴隸主手中,封建社會在封建領主手中,資本主義社會在資本家手中,那當然是有利於規則製定者的不公平規則。當不公平發展到弱勢群體無法生存時就會出現反抗和革命,砸碎不公平的規則,建立公平的規則,達到由亂人治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不斷進步,規則不斷地增加公平因素,維護社會的公正和穩定,製定、修改並執行規則的是傑出人物,破壞、踐踏和無視規則的是腐朽人物。拿破侖曾說過,我一生的功績並不是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一戰抹去了這所有記憶,而真正不朽的是我的《民法典》——《拿破侖法典》。美國曆史上真正偉大的總統並不是那些窮兵黷武、侵略別國的人,而恰恰是建立規則的人。魯迅說“流氓的特征就是不講規則”,不講規則的社會就是流氓橫行的社會。竊國大盜袁世凱自立皇帝後對他妓女出身的老婆說:一個婊子當了皇後。老婆接著說:一個流氓當了皇帝。兩人同時說:那才叫有理想有抱負呢!利用規則是智慧,玩弄規則是權術。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國家規則由人民代表大會製度來製定,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一般規則由各級政府製定,主要是規範政府行為。製定規則者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製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各項規則,並適時予以修改和完善,所有的相關人員包括規則製定者在內都要認真執行每一項規則,社會才能公平,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任何好的規則必須認真執行,才能維護規則的嚴肅性,規則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反之亦然。如果一項運動、遊戲的規則不能得到執行,有人搞特權,這項運動、遊戲就進行不下去了;如果一項事業的規則不能得到執行,有人搞特權,這項事業也就無法正常進展了;同樣,一個單位、一個國家的規則不能得到執行,有人搞特權,這個單位和國家也就無法維持了。當今社會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盛世,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各項規則的建立、修改、完善和貫徹執行。但是社會矛盾仍然不少,有的地方相當尖銳,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現象仍然屢見不鮮。這種情況的出現,除了規則本身脫離實際之外,更主要的是規則的執行打了折扣,有的人總是把自己看成特殊人,不受規則的約束,破壞了規則,也破壞了道義和秩序,危害了社會也最終危害了自己。有人說規則就像一張蜘蛛網,小蟲子都被網住了,大鳥卻一衝而過,連網也被衝了一個大洞。可見野蠻有野蠻的強悍,文明有文明的軟弱,規則本身並不是堅不可摧。規則是由大家製定的,需要大家共同維護,才能發揮規則的作用。規則不能容忍特殊,規則不能允許特權,特權是規則的天敵,沒有特權的社會才是真正公平和諧的社會。一個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規則,更需要認真和諧地執行規則,這是黨和政府的期望,也是百姓的福氣。

故鄉情結

離開故鄉三十多年了,每想到她總是怦然心動,思緒萬千,回味無窮。故鄉的杏花,家山的明月,柴門的雞犬,堂前的燕子,多少人懷的叮嚀,多少斷腸的牽掛,凝結成鄉思鄉情鄉戀鄉魂,總是揮之不去,縈繞心間。兒時的夢幻,少年的悲歡,帶來鄉情的溫馨。閑日裏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讀一篇漢賦,吟幾句唐宋,回想那漸行漸遠的少年生活和山依舊、水依舊、風依舊的雲鄉山村,歲月的風塵掩不住追憶的情思, “征夫懷遠路,遊子思故鄉”。正如一位詩人說的,十幾歲遙望六十歲,就像遠在天涯邊的海港,六十歲遙想十六歲,就像風雨迷蒙的故鄉,對年近花甲的人來說真是恰如其分,總把“從前”這個許多故事的開頭和懷舊的符號閃念腦際。那瑟瑟搖動的樹影,飄飄而落的雪花,徘徊哀鳴的飛鴻;那山山水水、親朋故舊和早年趣事一幕幕、一件件縈繞心頭。故鄉是山水成長的地方,故鄉是青春老去的地方,故鄉是收藏童年、見證青春的地方,故鄉有深厚的養育之恩,有風情景物之戀,有親朋故舊之情,有逝水年華之憶,就像花戀故土,雲戀青山。故鄉是什麼?

故鄉是明月。月是故鄉明,小時候記憶最深的莫過於家鄉山月,經常唱的兒歌是“月亮月亮光光,把羊趕到梁上……”,那一輪讓曆代的詩人情人農人牧人漁人獵人征人賦詩抒懷、寄托情思的明月,總是不知不覺跳出山巔,爬上樹梢,雲裏雲外,或缺或圓,風姿綽約,顧盼多情,一鉤新月天如水,一簾幽夢在窗前。小時候隻覺得“月上柳梢頭”很好、很美,卻不知“人約黃昏後”更神秘,更動人,更迷人。珍重少年時,不負雲和月。月,更多的是屬於少年的,每當你浪跡天涯特別是異國他鄉時,人是陌生的,山川大地和江河湖海雖然都很美,也是陌生的,不屬於自己,唯有那清美的月色是最親切的,似乎她隻屬於你,屬於你的童年和少年,屬於你的故鄉,是你的夢中情人,拉起你心扉的門環,叩開你粉紅色的憧憬。長大了,有了生活的重任和負擔,忙碌於安身立命,醉心於功名利祿,特別是城市燈紅酒綠的熏染,心情蒼老,處事世故,再好的月亮也曬不了穀子,月色暗淡、疏遠了,隱約雲天,不屬於你的生活了。看遍了春花秋月不同的風景,掙脫了名韁利鎖的束縛,沉澱了浮躁喧囂的機心,抖落靈魂的灰塵,故鄉的月,童年的月,又回到了心底那遙遠的夜空,神奇而迷茫,月色溶溶,楊柳依依,風月無邊,情景無限。

故鄉是山川大地。人的一生起點是童年,看見的是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風雲空氣,人物事件,為人的一生定音定調定向定位,這是人一生的根,祖祖輩輩繁衍其上,千絲萬縷連著根,魂牽夢縈烙在心。晚風輕輕吹,小河靜靜流那就是故鄉的景致;粉牆低埡,小橋流水是故鄉的情調;流雲飛絮,如紗如縵是故鄉的天空;雞鳴犬吠,炊煙嫋嫋是故鄉的巷陌;雲山縹緲,麥浪層層是故鄉的山川;鳥戀舊林,魚思故淵,落葉歸根是遊子的情結。中國的古代文化和傳統,總是鼓勵人走出家門,擠幹淨身上的眼淚和過於纏綿柔軟的水分去闖蕩世界,去追逐夢的華裳。 “男兒立誌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這是闖蕩者的誓言和決心; “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如今妾麵羞君麵,君若來時近夜來”,這是愛人的激勵。因此有的走西口、闖關東、赴口外去討生活,謀衣糊口,四十八馬站,站站有血汗;有的邊關立功,雄心萬丈,仗劍從戎;有的刻苦求學,考取功名,以身許國,顯親揚姓。中國的章回小說和戲劇舞台上演義的大多是夜雨殘燈,懸梁刺股,金榜題名,洞房花燭的學子故事,這是中國人難以釋懷的情結,無限的向往,是心靈的寄托。但這樣的成功者畢竟隻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是平平常常,閱盡了人間的冷暖和炎涼的世態,略有收獲就想往家裏跑,迷戀著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