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7
山的故事
我生在大山之中,許多人都和我一樣來自山的懷抱。山,在許多人心裏都有“欲說還休”的情結。我的故鄉四麵環山,抬頭見山,出門上山,出山進山,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我對山有一種依賴,一種親情。每座山都有讓人刻骨銘心的記憶,有趣的傳聞,那裏有同伴的笑容,有親人的叮嚀,有戀人的身影,有牧鞭的回音,也有信天遊的歌聲。早年在家鄉種地拾柴放牛放羊,我總喜歡爬上山頂,登高遠望,放聲大叫,靜聽天籟之音,遙想山外之景。看到的是關山蒼蒼,雲霧茫茫;聽到的是山風蕭瑟,霜晨雁鳴。白天看日出日落,雲卷雲舒;入夜看滿天星鬥,星光閃閃。過年了上山拜神,祈求四季平安;春日裏請神下山,唱堂戲、演皮影,祈求風調雨順。從小到大,山的厚重,山的神聖,山的奇妙總是縈繞心間。長大了,求學求職,謀衣糊口,背井離鄉,走過了山山水水,經曆了風風雨雨,領略r世態炎涼,對山更加敬重,更加神往。
離開故鄉三十多年,走南闖北,浪跡天涯,看過許多山,越過許多山,聽過許多山,山的身影雄偉壯麗,風情萬種;山的故事精彩浪漫,神奇美妙。山,首先給人的感覺是雄偉、厚重和高大,是一種氣節。毛主席寫過一首《十六字令》的詞: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踏上過青藏高原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那銀蛇飛舞、雪原莽莽、氣勢磅礴的昆侖山。當年紅軍過岷山,由於此山是昆侖山的支脈,毛主席寫了《昆侖> -詞,其中有“飛起玉龍j百萬,攪得周天寒徹”的壯麗描繪;祁連山也是昆侖山的支脈,每年夏天到河西走廊旅遊的人無不為那白雪皚皚的雪山冰川所感動。到過新疆的人一定會牢記天山,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渡玉門關”,真是美妙無窮。小時候讀《林海雪原》,對長白山、鏡泊湖非常向往,後來到東北第一個願望就是上長白山,看鏡泊湖。我曾乘飛機翻越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和歐洲的阿爾卑斯山,銀裝素裹,綿延萬裏,讓人心動不已,思緒萬千。山的雄偉激勵過多少豪傑的淩雲壯誌,山的險峻催生過多少梟雄的政治野心。因此人們將強大的勢力叫做靠山。據說朱元璋登上華山,就生出了搶天下的念頭。後周時期天下英雄逐鹿中原,隱居華山的陳摶先生率領弟子下山爭搶天下,半路裏聽說趙匡胤陳橋兵變,便從驢背上摔下來說:天下從此定矣。傳說陳摶先生和趙匡胤賭棋,以華山為注,陳摶贏了,有個歇後語“趙匡胤賣華山——龍手一指”。小時候看過《劈山救母》的戲,後來又看金庸武俠小說,上華山時特意去看了劈山救母和華山論劍的地方,也引發了不少感慨。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遭受挫折時就躲到商洛山中養精蓄銳,卷土重來,攻城略地,最後坐上了金鑾寶殿。宋江義軍離開水泊梁山接受招安,從此煙消雲散。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離開花果山就成了行者僧人,連幾個小妖怪都鬥不過。毛主席從韶山出發,率領紅軍上井岡山,經過白雲山、武夷山、婁山關、烏蒙山、夾金山、六盤山、寶塔山,再派他的軍隊奔赴祁連山、太行山、長白山、沂蒙山、大別山,最後落足燕山腳下,雄踞燕雲州,俯瞰全世界。
山的神聖。凡山都有一種神聖感。自古名山僧占多,許許多多的山都有神仙,《 封神演義》裏薑太公封的神仙基本都在山上,至今被人祭拜。還有許許多多的人造神仙,同樣都在山上,村村寨寨都有趕廟會的傳統,那就是敬神、看戲、遊山。禮縣的祁山堡,隻是一個小土墩,但上麵卻供著諸葛亮及其部屬的塑像,千年來香火不斷,氣氛森然。白雲仙在峨眉山潛心修道千年,將自己白蛇之身竟然修成正果,沒承想一到金粉之地的杭州西湖,就墮入紅塵,萬劫不複。有一年我陪同部裏的朋友遊覽敦煌的鳴沙山,一起爬沙山,朋友因為身體發胖爬山吃力,看到大家都上了山,他同樣堅持到頂,並說大家都上了山,我上不去,豈不丟人?我說男人向大自然和女人低頭不丟人,他說此言不虛。是啊!敬畏大自然,才能順應大自然。古代哲人說得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任何人都沒有資格蔑視大自然。近些年有許多登山愛好者攀登高山,攀登世界高峰——珠穆朗瑪峰,並聲稱征服了世界屋脊,真是可笑、可歎。看看印尼海嘯、海地和汶川大地震,人是多麼渺小、脆弱。有一年我回家鄉到一個小時候放羊經常玩耍的土台上小憩,發現四十年過去了,這個土台竟然一點變化都沒有,草依舊、風依舊、土台依舊,而周圍當年栽的樹木已經蒼老不堪,我自己也是塵滿麵、鬢如霜,難免讓人生出“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悲歎。我到崆峒山尋訪過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地方,到武當山探尋過張三豐的遺蹤,到神農架和橋山拜謁過炎黃廟宇,每到有山有神的地方,總要燒三炷香.捐幾個錢,敬神?敬山?
山的神奇,神秘。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山,萬水千山,群山點點,千姿百態,氣象萬千,這就是人們貪看名山大川的道理。文章也應該寫得像山一樣,跌宕起伏,文采飛揚。如果文章總是平平淡淡,千篇一律,那就是官樣文章,誰人不打瞌睡?許許多多的山都有神奇的故事,神秘的傳說。喜馬拉雅山海拔高達八千米,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她是兩大板塊相撞隆起的結果,她的山頂原來是海底,這座世界屋脊至今還在移動,還在往上長,令人恐怖。冰山是移動的幽靈,她是泰坦尼克號的殺手,她雖然高大堅硬冷峻,可總有一日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火山為什麼能噴出流動的岩漿,2010年冰島火山噴發40天,造成歐洲航空一度癱瘓,一周之內歐洲取消約10萬架次航班。廬山本來是陶淵明隱居的世外桃源和呂洞賓修道的仙人洞府,“桃花源裏可耕田”。上過廬山的人難以忘記在仙人洞縱覽雲起雲飛,在含鄱亭遠眺蒼茫秋水的情景。誰能想到這樣美妙的地方曾經成了蔣介石擁美人、住美廬、圍剿紅軍的指揮所,難怪蘇東坡說“不識廬山真麵目”了。邙山,位於鄭州洛陽一帶,是一條長達百餘裏的黃土梁,但卻土而奇,上麵有“楚河漢界”、“虎牢關”、“秦王寨”、“澠池”和“新安”(白起坑趙卒之地),還有許多皇王之陵,兵家必爭,風水寶地,常言“生在蘇杭,死葬北邙”。毛主席曾專程登上邙山,看著高懸城頭的黃河說:“黃河漲到天上怎麼辦?”中國古代許多士人求官,不是到官場運動,而是隱居深山,以致出現了“終南捷徑”和“東山再起”的典故,給山披上了更為神秘的色彩。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謝安隱居後複出做官,有人指一付草藥中的遠誌問謝安,這種草藥為何又叫小草?另一人說,這種草藥“隱居時是遠誌,出山了就是小草”,謝安甚慚。士人不做官就是處士,如遠誌;做官了,就像姑娘嫁人成女人了,是小草,可見古人非常鄙視士人通過“終南捷徑”做官的行為。如今的“無知少女”走“終南捷徑”當官,已經是特殊通道,陽光事業。
山的蘊情。山,總是有情的,情山意水,青年男女相戀相愛,總要以山設誓,山盟海誓,把一座山作為愛的見證,永存心底。據說雲南有一座梅裏雪山,戀愛的男女如果因種種原因不能結合,他們就會跑到雪山裏殉情,十分淒美。敦煌的鳴沙山伴著月牙泉,如一對戀人,遙相呼應,幾千年沙不埋泉,泉不幹涸,永遠相擁相守,令人感歎。白娘子為了救她的情人許仙,不顧性命危險,到昆侖山盜取仙草,感動了神仙,便放愛一條生路,這樣美麗的故事在戲劇舞台上千年不衰。巫山有神女,朝雲暮雨,楚王夢驚高唐,以致後世拿雲雨比喻男女情愛,雨恨雲愁。帝舜南遊死於蒼梧山,其二妃娥皇、女英追至,痛悼不已,淚灑湘竹,斑斑點點,投水殉情,腸斷青山。張掖有座焉支山,據說是匈奴人的樂園,漢武帝收複河西諸郡,匈奴人悲歎“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從此匈奴人被迫西遷。李太白一生好人名山遊,唯獨鍾情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據學人考證,敬亭山有他的情人——玉真公主在那裏修道,情人看不夠,山也看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