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 賀濤,李永紅,段麗.朱宗元教授治療頸椎病經驗擷菁.中醫藥學刊,2005,23(9):1576
骨折——接骨丸(馬耀軒方)
【組成】
當歸18g,煆自然銅18g,白芍10g,製乳香10g,製沒藥10g,炒申薑30g,炒土鱉蟲30g,紅花18g,炒虎骨30g,三七粉15g,炙麻黃10g,大黃10g,炒神曲18g,炒補骨脂18g。
【用法】 蜜丸。共為細末,煉蜜為丸,10g。兒童每日半丸,成人每日1丸,3歲以下酌減。
【功效主治】 破瘀生新,活血止痛,促進骨痂形成。用於骨折,陳舊性骨折。
【驗案】
田某,男,25歲。據1986年10月1日函述:患者於1986年4月被摩托車撞傷,經X線檢查診斷為;兩腿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在某醫院治療半年,仍無骨痂生長、下肢不能活動,請求郵寄接骨丹。服藥1個月後,X線複查;骨折處有新的骨痂形成。40天後已能下地行走,動作有力。
【方源】 《津門醫粹(第一輯)——天津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骨折——馬氏接骨膠囊(馬耀軒方)
【組成】
生川烏30g(用黃酒浸泡10~15天,以浸透為度,用鍋蒸後切成碎片,曬幹備用),當歸30g,乳香30g,沒藥30g,自然銅30g(醋煆成粉),血竭15g,土鱉蟲(炒)30g,炒申薑30g,台麝香1g,半兩錢6g(醋煆成粉)。
【用法】 膠囊,每個0.5g。共研細末,裝入膠囊內。兒童每日1g,成人每日3g,飯後溫開水送下。
【功效主治】 破瘀生新,活血止痛,促進骨痂形成。用於骨折、陳舊性骨折。
【驗案】
王某,男,31歲。患者因工傷致腰椎粉碎性骨折,住院治療,經專家會診,認為有終生癱瘓可能,經石膏固定2個月複查,X線報告骨折處無骨痂形成,經改服馬氏接骨膠囊去台麝香、申薑、半兩錢,1個月後X線複查,骨折處有骨痂形成,40天後已能下地活動,50天後痊愈出院。出院半年後隨訪,患者已恢複原工作。
【方源】 《津門醫粹(第一輯)——天津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骨折——醋製接骨膏(馬耀軒方)
【組成】 生絲10g,血餘10g,蔥須6g,澱粉120g,西瓜子10g。
【用法】
醋製膏藥。血餘、蔥須用生絲包好,用柴火燒成絲灰;澱粉用鐵鍋炒焦黃,後下西瓜子再炒黃為度,與燒好絲灰放在一起,共研細粉。取120g藥麵,放入小盆內,加老陳醋3~4勺,用木棍攪拌均勻成膏備用。
【功效主治】 消腫止痛,散瘀活血,續筋接骨。用於骨折。
【按語】
一般小兒脛骨斜形骨折,不用夾板固定,內服接骨膠囊,外貼醋製接骨膏藥,3周後可生成骨痂,走動自如。成人肋骨骨折,不論錯位否均不需固定。一經貼上醋製接骨膏,便可使症狀緩解,胸部疼痛逐漸減輕,並在3~4周自行愈合。對粉碎性骨折,需複位、固定,內服接骨膠囊,1~2周拆下固定木板,改貼醋製接骨膏藥,可促進骨痂形成。
【方源】 《津門醫粹(第一輯)——天津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骨質增生等——增生丸(馬耀軒方)
【組成】
馬錢子(煮後去皮炒)15g,炙麻黃15g,當歸10g,羌活10g,獨活10g,威靈仙30g,透骨草15g,白芷10g,炒牛膝12g,川續斷12g,枸杞子15g,豨薟草15g,絡石藤15g,伸筋草10g,海桐皮10g,紅花10g,甘草10g。
【用法】 蜜丸。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0g。
【功效主治】 散瘀止痛,控製骨質增生。用於頸椎、腰椎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
【方源】 《津門醫粹(第一輯)——天津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骨質增生等——馬氏舒筋活絡丹(馬耀軒方)
【組成】
馬錢子15g(煮後去皮,切成碎片曬幹炒),麻黃12g,杜仲炭10g,炒牛膝10g,醋煆自然銅10g,嫩桂枝10g,地龍10g,千年健10g,紅花10g,防風10g,木瓜10g,炒白術10g,炒虎骨10g,炒絲瓜10g,當歸10g,甘草10g。
【用法】 蜜丸。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0g。每次1丸,每日1~2次,飯後服。
【功效主治】 舒筋散寒。用於腰椎間盤脫出,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及類風濕關節炎。
【方源】 《津門醫粹(第一輯)——天津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骨質增生等——參術丸(馬耀軒方)
【組成】 製附子10g,鹽炒補骨脂10g,防風10g,羌活10g,炒牛膝10g,太子參1 0g,白術10g,川芎10g,炒白芍10g,熟地黃1
0g,紅花10g,甘草10g。
【用法】 蜜丸。共為細末,蜜丸,每丸10g重。每次1丸,每日1~2次,飯前服。
【功效主治】 散寒去濕。用於骨質增生,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
【驗案】
肖某,女,62歲。右上肢麻木,活動受限,右腿呈觸電樣灼痛,行動困難,已有數年,經X線檢查,確診為頸椎、腰椎骨質增生。處以內服參術丸,外用1號洗藥熏洗。經治1周後疼痛消失。
【方源】 《津門醫粹(第一輯)——天津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截癱——截癱丸(馬耀軒方)
【組成】
當歸10g,炒山甲12g,淫羊藿15g,炒乳香15g,炒沒藥15g,炒牛膝15g,血竭15g(後下),威靈仙12g,川芎10g,杜仲炭12g,炒狗脊12g,太子參15g,黃精30g,茯苓15g,炒士鱉蟲15g,紅花10g,麻黃10g,海狗腎(打碎)30g,延胡索10g,遠誌10g,甘草10g,台麝1.5g(後下)。
【用法】 蜜丸。共為細麵,煉蜜為丸,每丸10g。
【功效主治】 益氣養血。用於頸、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下肢癱瘓。對脊髓神經損傷者,服藥後見效慢、病程長、且可恢複。對脊髓神經完全破壞者不能恢複。
【方源】 《津門醫粹(第一輯)——天津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
腰腿痛——活血膏(馬耀軒方)
【組成】
生南星15g,生半夏15g,生草烏15g,生山甲15g,生馬錢子15g,生川大黃15g,土鱉蟲15g,蓖麻子15g,羌活15g,獨活15g,白蘞15g,當歸15g,麻黃15g,紅花15g,桃仁1
5g,乳香麵1 5g(後下),沒藥麵15g(後下),樟丹450g,香油600g,榆樹枝30g,桑枝30g,棗枝30g,槐枝30g,柳枝30g。
【用法】 油膏藥。把香油放入小鐵鍋內,待油沸後,先放五枝、再放群藥、炸焦黃為度過濾。後再等油熱後下樟丹,攪勻,再下乳香、沒藥。冷凝備用,每貼24g。
【功效主治】 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用於腰腿痛,閃腰岔氣。
【方源】 《津門醫粹(第一輯)——天津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