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
沈主任治療該病時特別強調從肝腎入手,重在滋肝補腎,以期從根本上杜絕疾病發生、發展的源頭,在此基礎上佐以益氣養血,活血祛風之品。其中,何首烏、黑芝麻入肝腎經,能補益肝腎,養血生發;而女貞子、墨旱蓮(二至丸)則有補肝腎、寧神的作用;枸杞子亦能滋腎補肝;人參、黃芪能補氣固脫,大棗則能補脾和胃,調和營衛,舊有“人參補氣以生血也,大棗補血以化氣也”之說,二者合用能補氣養血;導師認為用側柏葉則是取其常青常綠,能使毛發經久不脫之意;鹿角膠能補血、益精,為血肉有情之品,法於“精不足者,補之於味”;桑椹子、熟地黃入肝腎經,能滋陰補腎,養血生發;當歸、三棱、莪術補血、活血、行氣;天麻、刺蒺藜有養肝祛風之功效;羌活、升麻則引領諸藥上行,如《本草正義》所言“羌活之氣尤勝,能直上頂巔”,與升麻合用能加強引藥上行之力,甘草能調和諸藥。沈主任認為以上群藥合用組成隊伍,既能使藥力直達巔頂及皮表,又能使患處皮膚得以滋養,毛發故能生長。同時,隨著大量滋肝補腎、養血祛風藥的投入,毛發也不容易複脫。
【加減】
若肝腎不足型則以本方藥為主;若為血虛風盛型則加熟地黃、酸棗仁以加大補血寧神力度,達到“血實風自滅”之說;氣滯血瘀型則加少許三棱、莪術活血化瘀,促進局部皮膚血液循環的改善,以利毛發生長。
【方源】 倪凱,徐麗英.沈家驥主任治療斑禿的經驗.雲南中醫中藥雜誌,2003,24(2):9
幹性脂溢性脫發——神應Ⅰ號生發湯(喻文球方)
【組成】 紫河車15g(研末吞服),仙茅10g,淫羊藿10g,女貞子15g
,墨旱蓮15g,桑椹子30g,首烏藤20g,雞血藤20g,紅花15g,木瓜20g,石菖蒲15g,生黃芪30g,炒白術10g,側柏葉10g。
外洗Ⅰ號:適用於幹性脂溢性脫發。桑葉30g,麻葉30g,路路通30g,側柏葉30g,透骨皮30g,生首烏30g。
【功效主治】 用於幹性脂溢性脫發。
【方解】
方中紫河車為補精養血益氣之聖品,且富含大量雌激素,為君藥,二仙、二至丸、桑椹子填補腎精兼可祛風,同為君藥;二藤、紅花既補血活血,祛風,又可疏通發根,為臣藥;木瓜、石菖蒲既能解諸補藥之黏膩,又能疏絡開竅,為佐使藥;生黃芪、炒白術意在補脾而生血,且黃芪富含氨基酸,有促雌激素樣作用,為佐藥;側柏葉為喻老師經驗藥,有祛油膩、生發之功。
【驗案】
盧某,女,31歲,2004年5月19日初診。述3個月前開始脫發,逐漸增多,洗頭時頭發成縷脫落,現見頭發稀疏,質地細軟,後腦勺有4處2cm×2cm斑禿區,發質幹枯,白屑較多,頭皮癢,月經不調,舌質紅、苔白,脈細。診斷:幹性脂溢性脫發(陰精不足,氣血虧虛)。治法:滋陰補血,活血益氣。方藥:紫河車15g(研末吞服),仙茅10g,淫羊藿10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桑椹子30g,生黃芪30g,黨參15g,炒白術10g,丹參30g,紅花10g,木瓜20g,石菖蒲15g,防風10g。外用外洗1號洗頭。囑患者放下思想包袱,堅定信心。二診,8月20日,上法治療3個月後,後腦勺已有較密茸毛狀頭發長出,餘處頭發有光澤、烏黑,月經正常,繼以原方減紅花服2個月,頭發恢複如初。
【按語】 外治法 反對外搽酊劑、生薑、辣椒、斑蝥、激素等藥物,因為頭皮局部血管收縮並非本病主要病因,且上述諸藥刺激性大,易閉塞、毀壞毛囊,臨床療效甚微。
精神療法 喻老師指出,精神因素在本病發病中起重要作用,部分患者僅用精神暗示就能不藥而愈,故應時時鼓勵患者樹立起樂觀生活態度,堅定必愈信心。
飲食宜忌 因頭發97%的成分是蛋白質,且必須從食物中攝取,故喻老師常教導病人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忌油膩及辛辣發物。
脂溢性脫發屬難治之症,治療時要緊抓“陰精虧損”這個中心不放,不要為脾胃濕熱、血熱風燥等外在表現迷惑。補精、活血、祛風是三個關鍵,要把中醫理論與現代研究成果結合起來,選用富含雌激素、氨基酸的中藥,揚其長而避其短。用藥以清涼甘潤為主,切忌苦寒、黏膩。同時密切配合情誌調整,讓患者精神舒暢,堅定信心。
【方源】 丁雄飛.喻文球治療脂溢性脫發經驗.江西中醫藥,2005,36(6):7
濕性脂溢性脫發——神應Ⅱ號生發湯(喻文球方)
【組成】
紫河車(研末吞服)15g,仙茅10g,淫羊藿10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丹參20g,赤芍15g,藿香10g,佩蘭10g,白花蛇舌草30g,木瓜20g,秦艽12g,生黃芪30g,炒白術10g,防風10g。
外洗Ⅱ號方:適用於濕性脂溢性脫發。土茯苓30g,金銀花30g,王不留行30g,透骨草30g,皂角30g,厚樸15g。
【功效主治】 用於濕性脂溢性脫發。
【方解】
方中丹參、赤芍養血活血涼血;藿香、佩蘭氣味辛平,化濕醒脾而不傷胃;白花蛇舌草清利濕熱下行,屬“辛開苦降”法;木瓜、秦艽既清虛熱祛風,又疏通經絡,開通毛竅;防風為風中之潤劑,能祛內外諸風而不傷發。其他藥味功用同上。
【驗案】
楊某,男,25歲,2004年3月21日初診。自述半年前開始脫發,現逐漸加重,晨起於枕巾上能見到頭發20~30根,現兩鬢角發已禿,頭頂發也禿,餘處頭發稀疏,質細軟,油膩,頭屑多,伴失眠納差、舌苔黃膩、脈滑數。診為濕性脂溢性脫發(陰精不足,脾胃濕熱)。治法:滋陰補血,清熱除濕。方藥:紫河車15g(研末吞服),仙茅10g,淫羊藿10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丹參20g,側柏葉10g,藿香10g,白花蛇舌草30g,石菖蒲10g,黃柏10g,知母10g,木瓜20g,合歡皮15g。外用外洗Ⅱ號方洗頭。二診,5月20日,上法治療2個月後,脫發已停止。兩鬢角已有較粗短發長出,頂部也有黃色較細頭發長出,寐安,納可。上方去白花蛇舌草、黃柏、知母,加佩蘭10g,生黃芪30g,當歸10g。繼服3個月,頭發已基本長齊。
【方源】 丁雄飛.喻文球治療脂溢性脫發經驗.江西中醫藥,2005,36(6):7
青年白發——首烏湯2號(孫一民方)
【組成】 何首烏、生地黃、杭白芍、當歸身、夏枯草、菊花、連翹、桑葉各9g,黑芝麻、白茅根各30g,牡丹皮9g,黑豆30g。
【用法】
水煎服。先服湯藥數劑後,按上方6劑,共研細末,加蜜煉為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日服2~3次。溫開水送下。或用大黑豆煮至半熟,上籠蒸,蒸後晾,數次即成,每日30g嚼食。
【功效主治】 養血涼血,益腎清腦。用於青年白發或須發早白。
【方解】 方中何首烏、白芍、當歸身養血;白茅根、牡丹皮、生地黃涼血;黑芝麻、黑豆益腎;桑葉、菊花、夏枯草、連翹清腦,對血熱、血虛者皆可用。
【按語】
發為血之餘,毛發的潤養來源於血,不論白發或脫發,治療皆責之於血。發為腎之外候,發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與骨氣盛衰有關,故治療也應益腎。脫發屬虛者多,治宜養血益腎,腎精充沛,血氣旺盛,發生有源,生長則旺。白發者,多與血熱有關,血熱與血虛又互為因果,而肝腎陰虛則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前人有首烏延壽丹、桑麻丸等名方。上方則是在兩者基礎上化裁而來,均以首烏為主藥,宜久服之。
【方源】 《臨證醫案醫方》
毛發脫落變白——烏須生發飲(陳潮祖方)
【組成】 鹿角膠20g,枸杞子20g,熟地黃20g,製首烏30g,當歸6g,黃芪30g,麻黃6g,白芥子10g,肉桂3g,幹薑6g,三七粉3g。
【功效主治】 主治毛發脫落變白。
【方解】
該方是在填精補髓、滋陰養血基礎上,加入益氣、活血、滌痰、疏鬱之品,製成的通治毛發脫落變白的綜合性醫方。實則陽和湯與當歸補血湯之變方。方中鹿角膠、枸杞子、熟地黃、何首烏、當歸填精養血為本;黃芪大補肺氣而助精血營運敷布;麻黃宣通肺衛,開啟毛竅,而為精血營運敷布之先導;白芥子逐經隧痰濁,三七粉活血通絡,共暢精血營運之道路;肉桂溫下元,通經脈,既促精血生化之機,又促精血布散流行;幹薑暖中土,助諸藥及水穀之運化吸收而壯精血生化之源。全方從骨髓到經脈,到肌腠,到膚表,到毛竅,層層開通;從精血之滋,到精血之化,到精血之運行,到精血之敷布吸收,環環緊扣,用思之精深,結構之細密,法度之嚴謹,古今同類醫方罕與倫比。
【加減】
精虧較甚者,鹿角膠增至40g,另加紫河車粉15g,黃狗腎20g;血虛甚者,製首烏增至50g,另加桑椹30g,阿膠25g;氣虛甚者,黃芪增至50g,另加紅參、升麻各15g;痰滯甚者,去熟地黃,增麻黃至10g,白芥子至20g,另加桔梗10g;血瘀甚者,三七粉增至6g,另加桃仁15g,紅花10g;肝鬱氣滯者,加柴胡10g,川芎10g,刺蒺藜20g。
【驗案】 脫發
殷某,男,27歲。1993年10月7日以頭發全部脫落11年就診。自述:16歲時頭發脫落,1年內全部脫光,無一幸存。此後10餘年來,四處求醫,八方尋藥,從未間斷。所服多為養血填精、烏須黑發之品,終無一效。詢知頭皮無異常感,脫發前無特殊接觸,飲食、二便正常。觀其形體胖瘦適中,麵色白,頭皮光亮,一發不生,舌紅潤,苔薄白;切得六脈沉緩。診斷:脫發。辨證:精血不足兼陽虛痰凝。治法;養血填精,溫陽益氣,化痰通絡。方藥:烏須生發飲化裁。熟地黃20g,鹿膠20g,製首烏30g,黃芪30g,白芥子10g,肉桂3g,三七粉3g,紅參15g,枸杞子20g,當歸6g,幹薑6g。上方連服50餘劑後,頭皮上生出灰白色絨發,又服30餘劑,絨發增長至2mm左右,色亦漸轉灰黑,現仍繼服此方。改湯為丸。
按:本案無特殊兼症,辨證較難,唯麵白,脈沉緩可作為氣虛辨證依據,故加紅參。本症脫發嚴重,病程又長,故縱有仙丹,亦非期月所能見功,原方既已初見成效,不宜輕易改弦更張,但作為丸,應以久服計。
【方源】 《臨證解惑——陳潮祖教授學術經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