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氣鬱結證
【概
述】肝氣鬱結證,是肝失疏泄,氣機鬱滯所表現的證候。以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胸悶善太息,情誌抑鬱易怒為主症。多因情誌抑鬱,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他病邪的侵擾而發病。
【臨床表現】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痛,胸悶善太息,情誌抑鬱易怒,或咽部梅核氣,或頸部癭瘤,或癥塊。婦女可見乳房作脹疼痛,痛經,月經不調,甚則閉經,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弦。
肝氣鬱滯所致之胸脅或少腹脹滿疼痛,表現為攻竄不定,痛無定處,每因煩惱鬱怒而痛作。善太息,表現為頻頻歎氣。咽部梅核氣,是指自覺咽喉中有異常感覺,如有物梗,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咽喉不紅不腫,沒有疼痛,不礙飲食,其症每隨情誌之波動而變化,時輕時重。肝氣鬱結所致婦女月經不調,痛經,每於經前一、二日或月經期小腹脹痛,拒按,伴胸脅、乳房作脹,或月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後痛減,經淨疼痛消失。
【病因病機】肝失疏泄,氣機鬱滯。
肝氣鬱結證由於情誌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擾,阻遏肝脈,致使肝氣失於疏泄、條達所致。肝氣鬱結,經氣不利,故胸脅乳房、少腹脹悶疼痛或竄動作痛。肝主疏泄,具有調節情誌的功能,氣機鬱結,不得條達疏泄,則情誌抑鬱;氣病及血,氣滯血瘀,衝任不調,故月經不調或經行腹痛。久鬱不解,失其柔順舒暢之性,尚可見情緒急躁易怒。氣鬱生痰,痰隨氣逆,循經上行,搏結於咽則見梅核氣;積聚於頸項則為癭瘤。氣聚血結,可釀成癥瘕。
【診斷要點】情誌抑鬱,胸脅或少腹脹痛、竄痛,婦女月經失調。
【鑒別診斷】二者都是肝的疏泄功能失常病變,均有肝經所過部位的脹痛及情誌變化。其不同在於肝氣鬱結證是疏泄不及,臨床以精神抑鬱、善太息為特征
,而肝氣橫逆證是疏泄太過,先本經發病進而橫逆犯胃到脾,故臨床以暴躁易怒,胸脅竄痛,並伴有脘腹脹痛,呃逆嘔惡等脾胃失其健運的臨床表現為特征。
【辨證思路】肝氣鬱結證,臨床辨證時首先要抓住病位在肝和病性屬實兩個要素,肝經病變和氣機鬱結的結合是辨別本證的基礎。肝氣鬱結證以情誌抑鬱,肝經所過部位發生脹悶疼痛,以及婦女月經不調等為其主症,且具有每因情誌不暢而發的特點。故多具有引起情誌變化的誘因如生氣、爭吵等。以上為診斷肝氣鬱結證的主要依據。
【治療措施】疏肝理氣為大法,方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陳皮、川芎、赤芍、枳殼、香附、甘草《景嶽全書》)加減。
二、肝火上炎證
【概 述】肝火上炎證,是肝經氣火上逆所表現的證候。以頭暈脹痛,麵紅目赤,口苦口幹,急躁易怒,脅肋灼痛,便秘尿黃為主症。多因情誌不適,肝鬱化火,或熱邪內犯等引起。
【臨床表現】頭痛眩暈,麵紅目赤,口苦口幹,急躁易怒,不眠或惡夢紛壇,脅肋灼痛,便秘尿黃,耳鳴或耳聾,或吐血衄血,舌紅苔黃,脈弦數。
眩暈和頭痛可單獨出現,也可同時並見。頭痛病因有外感、內傷兩個方麵,眩暈則以內傷為主。辨證方麵頭痛偏於實證者多,而眩暈則以虛證為主或虛中挾實。本證所致之頭痛因肝膽氣火上逆而成,其病性屬實屬熱,且連及膽經,故表現為頭兩側脹痛,或痛處有燒灼感,眼花頭暈,旋轉不定,不能站立,甚則昏倒。且與麵時潮紅,急躁易怒,脅肋灼痛,口苦兼見;耳中鳴聲如潮,陣作陣止,按之不減,或突發耳聾。上述諸症,每因煩勞或惱怒而加重。
【病因病機】肝火亢盛,氣火上逆。
肝火上炎證由於情誌不遂,肝鬱化火,或因火熱之邪內侵,或他髒火熱累及於肝,以致肝膽氣火上逆而成。火性炎上,肝火循經上攻頭目,氣血湧盛絡脈,故頭暈脹痛,麵紅目赤;肝膽相為表裏,肝熱傳膽,膽氣循經上溢,則口苦;津為火熱所灼,故口幹,肝失條達柔順之性,所以急躁易怒。火熱內擾,神魂不安,尚可致失眠,惡夢紛紜;肝火內熾,氣血壅滯肝絡,使脅肋部灼熱疼痛。熱盛耗津,故便秘尿黃。足少陽膽經入耳中,肝熱移膽,膽熱循經上衝,則耳鳴如潮。熱蒸耳道,壅遏營氣,絡脈不適,可致耳內紅腫熱痛,甚則潰爛化膿。灼傷絡脈,血熱妄行,可見吐血衄血。舌紅苔黃,脈弦數,為肝經實火熾盛之征。
【診斷要點】頭暈脹痛,麵紅目赤,口苦口幹,急躁易怒。
【辨證思路】肝火上炎證,臨床辨證時首先要抓住病位在肝和病性屬實熱兩個要素,肝經病變和實火熾盛的結合是辨別本證的基礎。首先明確頭痛眩暈為其主症,其次對頭痛眩暈要辨其寒熱虛實,一般來說,頭痛可責之於風、熱、濕、痰、氣虛、血虛等;眩暈亦有虛實之分,虛證多屬肝腎陰虧或心脾氣血不足等,實證也有肝火上擾、痰濁阻閉之分。因此需結合其他臨床表現辨其虛實。本證由於肝經實火熾盛,循經上攻,故急躁易怒,失眠多夢,脅肋灼痛,麵紅目赤,口苦等為其必見之症。因此,臨床具有肝脈循行部位的頭、目、耳、脅表現的實火熾盛症狀,即可診斷為肝火上炎證。
【治療措施】清瀉肝火為大法,方用龍膽瀉肝湯(龍膽草、澤瀉、木通、車前子、當歸、柴胡、生地《蘭室秘藏》)加減。
三、肝血虛證
【概 述】肝血虛證,是肝髒血液虧虛所表現的證候。以眩暈耳鳴,麵白無華,爪甲不榮,夜寐多夢,視力減退為主症。多因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傷肝血,或失血過多所致。
【臨床表現】眩暈耳鳴,麵白無華,爪甲不榮,夜寐多夢,視力減退或成雀盲。或見肢體麻木,關節拘急不利,手足震顫,肌肉瞤動,婦女常見月經量少、色淡,甚則經閉。舌淡苔白弦細。
肝血虛證所致之頭暈目眩,動則加劇,遇勞則發。耳鳴以耳中自覺有蟬鳴為特點。雀盲,臨床表現為夜晚或在黑暗處視物不清。肌肉瞤動,即身體的肌肉掣動,臨床有責之於發汗太過,陽氣和陰液受損所致者,但本證責之於肝血不足,肌肉失於榮養,故當兼見血虛之症。
【病因病機】肝血不足,失於榮養。
肝血虛證由於脾腎虧虛,生化之源不足,或久病不愈,耗傷肝血,或失血過多所致。肝血不足,不能上榮頭麵,故頭暈目眩,麵白無華;目失所養,所以視物昏花,甚至成為雀盲。肝主筋,血虛筋脈失養,則筋骨痿軟,感覺遲鈍,或發生肢體麻木,關節拘急屈伸不利,手足震顫,肌肉瞤動等虛風內動之象。肝血不足,血不足以安魂定誌,尚可見夜寐多夢;爪甲失養,則幹枯脆薄;婦女肝血不足,不能充盈衝任之脈,則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舌淡,苔白脈細,為血虛常見之征。
【診斷要點】頭暈目眩,視物昏花,麵白無華,筋骨痿軟,肢體麻木震顫。
【辨證思路】肝血虛證,臨床辨證時要首先要抓住病位在肝和病性屬虛兩個要素,肝經病變和血虛的結合是辨別本證的基礎。臨床病證表現把握兩個方麵,其一,症見頭目、筋脈、肝絡失於滋潤的見症;如頭暈目眩,視物昏花,筋骨痿軟,肢體麻木震顫等;其二,症見血虛的表現,如麵白無華,爪甲不榮等。女性血虛患者,不能充盈衝任之脈,臨床可見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具備以上兩方麵的臨床表現,肝血虛證即可確立。
【治療措施】補血養肝為大法,方用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黃《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補肝湯(當歸、川芎、芍藥、熟黃、棗仁、木瓜、麥冬、甘草《醫宗金鑒》)加減。
四、肝陰虛證
【概 述】肝陰虛證,是肝髒陰液虧虛表現的證候。以頭暈耳鳴,兩目幹澀,脅肋灼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為主症。多由情誌不遂,氣鬱化火,或肝病、溫熱病後期耗傷肝陰引起。
【臨床表現】頭暈耳鳴,兩目幹澀,麵部烘熱,兩脅隱痛或脅肋灼痛,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口咽幹燥,或見手足蠕動。舌紅少津,脈弦細致。
肝陰不足所致之脅肋隱痛,以其痛綿綿不休為特點。頭目暈眩的特點是頭昏而脹痛,甚者昏眩欲倒。耳鳴則表現為鳴聲低微,經常不已。由於肝陰不足,不能上滋頭目,兩目幹澀甚至目澀不欲睜的特點較為突出。
【病因病機】肝陰不足,虛火內擾。
肝陰虛證多由情誌不遂,氣鬱化火,火灼肝陰,或溫熱病後期,耗傷肝陰,或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致使肝陰不足而成。肝陰不足,不能上滋頭目,則頭暈耳鳴,兩目幹澀;肝陰不足,肝絡失養則兩脅隱痛,肝陰不足,虛火內生,虛火上炎,尚可見麵部烘熱;肝絡為虛火所灼,則脅肋灼熱疼痛;虛熱內蒸,則五心煩熱,午後潮熱;虛火內擾營陰,則為盜汗;陰液虧虛不能上潤,而見口咽幹燥。肝陰虧虛,筋脈失養則手足蠕動。舌紅少津,是陰虛內熱之征。弦脈主肝病,細脈為陰虛,數脈為有熱,故肝陰不足,虛熱內熾,脈象出現弦細數。
【診斷要點】頭暈耳鳴,兩目幹澀,兩脅隱痛。
【鑒別診斷】肝陰虛證與肝火上炎證,均有熱象的表現,但前者屬虛熱,後者為實火,有著本質的不同。
【辨證思路】肝陰不足證,臨床辨證時要首先要抓住病位在肝和病性屬虛兩個要素,肝經病變和陰虛的結合是辨別本證的基礎。臨床病證表現把握兩個方麵,其一,症見頭目、筋脈、肝絡失於滋潤的見症;如頭暈耳鳴,兩目幹澀,兩脅隱痛等;其二,症見陰虛內熱的表現,如麵部烘熱,五心煩熱,口咽幹燥等。具有肝絡失於滋潤的見症和陰虛內熱的表現,肝陰虛證的診斷即可確立。
【治療措施】養陰柔肝為大法,方用一貫煎(沙參、麥冬、當歸、生地、枸杞子、川楝子《柳州醫話》)加減。
五、肝陽上亢證
【概
述】肝陽上亢證,是指水不涵木,肝陽偏亢所表現的證候。以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麵紅目赤,急躁易怒為主症。多因肝腎陰虛,肝陽失潛,或惱怒焦慮,氣火內鬱,暗耗陰津,陰不製陽所致。
【臨床表現】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麵紅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頭重足飄。舌紅,脈弦有力或弦細數。
肝陽上亢所致之眩暈的特點是伴有重、脹、疼痛,並伴見步履不穩之症。耳鳴多以耳鳴如潮為特點。每遇惱怒或煩勞則諸症加重。
【病因病機】肝腎陰虛,肝陽亢盛。
肝陽上亢證,多因肝腎陰虛,肝陽失潛,或惱怒焦慮,氣火內鬱,暗耗陰津;陰不製陽所致。肝腎之陰不足,肝陽亢逆無製,氣血上衝,則眩暈耳鳴,頭目脹痛,麵紅目赤;腰為腎府,膝為筋府,肝腎陰虛,筋脈失養,故腰膝酸軟無力;肝腎陰虛,肝性失柔,尚可見急躁易怒之症;陰虛心失所養,神不得安,則見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肝陽亢於上為上盛,陰液虧於下為下虛,上盛下虛,則頭部發重,兩足飄浮,步履不穩。舌紅,脈弦有力或弦細數,為肝腎陰虛,肝陽亢盛之象。
【診斷要點】 頭目眩暈、脹痛,麵紅目赤,頭重腳輕,腰膝酸軟。
【鑒別診斷】肝氣鬱結,肝火上炎,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四證的病理機製,往往不斷變化,如肝氣久鬱,可以化火;肝火上炎,火熱熾盛,可以灼爍肝陰;肝陰不足,可致肝陽上亢;而肝陽亢盛又可化火。所以在辨證上既要掌握其臨床表現的各個特征,又要分析其內在聯係的不斷變化,才能及時的作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