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白鯊(1 / 3)

7.大白鯊

《大白鯊》不過是一部用以賺錢的災難片,然而,它就是一場災難。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1925年6月28日,登載於《紐約郵報》

斯皮爾伯格為《大白鯊》及時向公眾道了歉。1978年他曾向紐約一位觀眾坦率地說了一番話,表示這部影片今天在他看來也是“凶殘、肮髒和野蠻的。它除了與我個人有關以外沒有任何意義。它是我精心設計的影片,我每剪輯一個鏡頭心中都充滿喜悅,因為由此我看出它將給觀眾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從未看到過一部影片能像它這樣把人卷進強烈的情緒中去。”

但是應該承認,斯皮爾伯格拍這部片子也是迫於形勢。隨著“愛與和平”的影片不能取信於多數觀眾,電影業再度傾向以娛樂為目的的影片:爆米花影片。《教父》和《酒吧間》以它們極強的故事性、高超的製作水平和易上口的音樂曲調掃蕩了1972年的奧斯卡獎候選人名單。《大白鯊》正是這種既順應形勢又符合斯皮爾伯格事業發展的影片。在這種形勢下,他用不著回避對本切利小說中那些大白鯊的展現,用不著顧忌對夏日雲霧下那些誘人的、在你麵前晃來晃去的遊客們的大白腿的展現,這一點對市場、對斯皮爾伯格的同事和朋友都是十分敏感的。

是斯皮爾伯格的本能使他成功。當他拍完《橫衝直撞大逃亡》後,作為一名年輕的導演,他激起了人們對所有年輕導演的狂熱。《大白鯊》又一次給斯皮爾伯格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被同行佩服、懷疑、憎恨的魅力。好萊塢擁抱著一個神童,但卻從不相信他。有道是最熱心的人往往是第一個打算毀掉你的人。無論如何《大白鯊》贏得了觀眾,僅從它的國內票房收入就賺回2.6億美元。然而,斯皮爾伯格的那些“電影藝術科學學院”的同行們,通過每年的“學院獎”投票形式,長達20年時間不授予斯皮爾伯格本人一個奧斯卡獎。

即使在1974年前幾個月斯皮爾伯格拚命研究《大白鯊》手稿的日子裏,他心裏仍想著“注視天空”。經過反複推敲,他根據黑奈克的名句將它改名為《第三類接觸》。1973年10月,環球公司通知斯皮爾伯格準備去為他們執導巴伍德和羅賓斯的另一個劇本《清水》,可在《大白鯊》完成後,他們除了《第三類接觸》外,沒再讓他拍任何電影。斯皮爾伯格認定:電影應該成為他所傾心的事物的選集,應該是對貫穿他整個青春時期的流行文化的一種認可,於是他打算自己去寫劇本。

《大白鯊》這本書在1974年2月的發行量似乎是虎頭蛇尾。然而上千冊的發行量仍把它推上了加利弗尼亞暢銷書行列。斯皮爾伯格、紮紐克、布朗和幾位朋友每人買了100本。他們將大部分書簽上宇送給評論家和“評論族”成員。餐館對書商們來說是最重要的目標,他們在書裏為許多餐館做了廣告。用不著進行全國範國的統計,僅就本州而言,到售書第一天傍晚7點的統計,《大白鯊》成為最成功的書。幾周後,該書(平裝本)版權以57.5萬美元賣給了矮腳雞(Bantam),不久,它的銷售額僅在美國本土就爬上了950萬冊的銷售頂峰。

這本書以它接連不斷地在各地暢銷所獲得的巨大成功震驚了整個出版界。本切利的兒子奈斯安尼爾也是個小說家,孫子羅伯特·本切利是《紐約人》雜誌幽默攔目的撰稿人,偶爾還當當演員。彼特·本切利本人是一名自由記者。他們都或多或少地擁有這個家族特有的天才。道布拉迪曾為4頁篇幅的《大白鯊》劇本大綱付給本切利1000美元作為7500美元稿酬的預付款。而本切利的第一稿居然曾讓大家懷疑他們是否為此浪費了錢。

本切利本人始終對是否能把小說中追捕鯊魚的過程和一些次要情節貫穿於劇本之中沒有信心。斯皮爾伯格抱怨說他這本書有點兒《教父》的味道,有點《人民公敵》(Enemy of the People)的味道,還有一些《白鯨》(Moby一Dick)的味道。艾米蒂的郵局局長警告大家,這隻鯊魚就像梅爾維爾的鯨魚一樣具有神力,不可摧毀。有一個鏡頭本切利表示同意:鯊魚殺死胡波和奎恩特並毀壞了他們的船後,它不再理會布魯迪而徑自沉到深海中去了。“一個幻影般的東西逐漸消失在黑暗中。”奎恩特的屍體就像亞哈的屍體一樣向前漂去,雙臂伸開,頭向後仰,“張開的嘴巴像是在無聲地抗議。”斯皮爾伯格後來說,“我和卡爾·高特裏伯一起花了很長時間,從《大白鯊》的完成本中將介乎於梅爾維爾和高特裏伯、介乎於梅爾維爾和本切利之間的內容挑了出來。”

又過了幾個月後,本切利送來了3個劇本,無論是斯皮爾伯格還是製片人都不喜歡。隨後本切利拿著那3個劇本去了嘎納電影節,最後到百慕大寫他的小說去了。斯皮爾伯格被《大白鯊》困擾著,後來他自己承認他曾3次想放棄這個電影。紮紐克和布朗也和他一樣,始終對此舉棋不定,不僅因為他們缺少導演和劇本,更重要的原因是,長久以來由於電視製片人的收入問題所引起的爭執達到了頂點,電影演員協會正在發動一場從1974年6月28日開始的罷工,沒有製片公司願意把錢投給不知四天才能完成的影片。

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製片工作卻在進行之中。地球終歸是要轉的。由於《橫衝直撞大逃亡》在第一輪的放映中隻掙了300萬美元,紮紐克和布朗將《大白鯊》的預算定為250萬美元——一個極不合宜的預算。同年,福克斯公司投拍梅爾·布魯克斯的《年輕的弗朗肯斯坦》花了280萬美元,拍攝工作幾乎完全是在攝影棚中進行,沒有明星參加,而且還是黑白片。另外還有更為切近的可作為比較的實例:《海神號曆險記》花了500萬美元,《地震》花了700萬美元。因此從一開始,由於這個預算,大家都把《大白鯊》看成一部既不會有太多技術,也不會有什麼可視效果的小片子。

斯皮爾伯格希望盡可能地把《橫衝直撞》一片用過的家當用於《大白鯊》。設計師喬·阿爾威斯、製片經理比爾。基爾摩爾和導演抄裏·羅德斯全部被帶上這條破船。用茲格蒙德當攝影師是不可能了,斯皮爾伯格雇用了《惡魔孽種》和《野人》的攝影師比爾·布特勒。他希望威爾娜·菲爾穗斯仍作該片的編輯。不光因為她現在是好萊塢最好的剪輯人員,還因為作為納德·泰思的《咖啡聚會》一片的核心人物,她可以策略地阻止納德·泰思的幹涉。威爾娜·菲爾德斯此時正準備著手剪輯彼特·伯格當維奇的《永恒的愛》。此片是為滿足人們對音樂的饑渴所做的偉大嚐試。伯格當維奇不想讓演員們在唱歌時像表演啞劇那樣隻張張嘴,而是打算在拍外景時把他們的真實聲音錄下來,這對於剪輯人員是一次有趣的挑戰,可他還未找到合適的演員。在罷工的陰影籠罩下,菲爾德斯還是選擇了《大白鯊》的剪輯工作。她把兒子瑞克也帶了來給斯皮爾伯格當跑腿兒和學徒。伯格當維奇此惱怒地幾乎哭起來,不過威爾娜·菲爾德斯的確做了一個聰明的選擇。《永恒的愛》由於牽涉麵太多麵遭到慘敗。

《大白鯊》最最緊迫的事是需要一個劇本。紮紐克在福克斯公司還有一部片子尚未完成,是關於一名黑人拳擊手傑克·約翰遜的故事,片名為《偉大的白色希望》,由霍華德·塞克勒編劇。紮紐克記得塞克勒是個潛水愛好者,他偶爾會在城裏呆幾天。當彼特·伯格當維奇對一個已決定采用的劇本改變主意後,他遭到了冷遇。塞克勒同意在貝爾航空飯店花上4個星期重寫《大白鯊》,斯皮爾伯格時常給他提提建議,幫他增強信心。這位劇作家心裏清楚,盡管他為此劇編創了許多與小說不同的情節,但他並不會因此而出名。

為了尋找外景地,喬·阿爾威斯對東海岸進行了一番巡視,最後選擇了馬薩葡萄園島上的埃得加城。這個島與科德角和漢尼斯灣相比社會環境比較好,並有高達3英尺的海浪,而且離岸不遠處就有一片深水域。這種條件使工作人員可以全天拍攝。斯皮爾伯格從一開始就堅持認為沒有什麼鏡頭可以在製片廠的蓄水池中拍攝,這片子不像歐文·艾倫60年代的電視係列片《海底航行》,僅有清澈的水和細細的波紋就可以了。然而,如果不是在蓄水池中,鯊魚怎麼能圈得住呢?大家都同意大白鯊是無法馴化的,而且也沒有人能在水下呆上幾個小時,於是他們設想是否可以把一個大白鯊模型放到美國的海洋中去……

“是的,正是這樣,”斯皮爾伯格回憶起這個建議時笑了,“然後我們在水中的籠子裏拍攝真正的大自鯊的鏡頭。”

當澳大利亞紀錄片導演羅思·泰勒和搭檔瓦萊瑞——他的妻子,一位非常熟悉海洋生物的女士——於1971年拍攝了被特·基姆貝爾關於大白鯊的紀錄片《藍色水域,白色死亡》,並與那龐然大物接觸之後,他們就成了知名人士。基姆貝爾雇用他們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北海岸外的珊瑚礁區附近拍攝大白鯊的鏡頭。他們認為要找一條25英尺長的鯊魚幾乎是沒什麼指望的。盡管有傳聞證明還有比它大兩倍的鯊魚存在,可從未有人拍過。

紮紐克和斯皮爾伯格雖然不太情願地接受了製造一條機器鯊魚的建議,可究竟該如何在鋼製的籠子中拍真鯊魚在船底下遊動和胡波遭到襲擊的鏡頭呢?無疑,要拍好這種鏡頭可真得需要點真本事。

紮紐克帶來了解決辦法,“我們為什麼不再製一個小籠子把一個矮小的人放進去呢?”

斯皮爾伯格得到了提醒。“從工作人員中選一個,這真是個好主意。”

兩個小籠子做好了,一個給替身演員,一個給攝影人員。這兩個狹小的籠子都是用很堅固的鋼鐵鑄成。

斯皮爾伯格說:“為了尋找矮人,我專門開了一個挑選會。我看了大約10個人,可他們多數都是被人稱作侏儒的那種矮人。要不是一個身上帶血的矮個子敲門走了進來,我幾乎決定放棄這個主意了。這個進來的人耳朵在流血,前額上有個傷口,鼻子也在流血,襯衫上血跡斑斑,他倒在了地毯上。“他說,‘我在外麵出了點兒事,警察正在拖我的車,可我不想錯過我們的會麵。’”

這個人叫卡爾·理茲奧,4.7英尺高,他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他發誓說,他是一個“一生都同鯊魚一起呆在水裏的”潛水專家。這個人給斯皮爾伯格留下了一個印象,“他能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在我的辦公室,說明他非常渴望得到這份工作,他一定可以與大白鯊一起呆在水裏,他是個無所畏懼的人。”

理茲奧和第二組導演羅德內·福克斯來到澳大利亞大堡礁與泰勒夫婦一起工作。他們帶著提示板和草圖,為了預防萬一,他們還帶來了理查德·德裏福斯穿著潛水衣的人體模型。

泰勒夫婦用一隻小快艇拖著那兩個鋼製籠子朝著危險的礁石駛去,艇外還拖著幾條血肉模糊的馬腿。小艇帶著一架16毫米的攝影機和穿著潛水服的理茲奧來回巡航。理茲奧端著一杯咖啡坐在船板上等待著他的重要時刻的到來。

這個時刻終於到來了。情況簡直出人意料,當大白鯊露出水麵接近小艇時,它猛地用嘴咬住了一個籠子,並把它拽進水裏。理茲奧騰地站起來,三步兩步走進船艙將自己鋇在電梯裏。當福克斯打算去船艙裏取黃油刀時,理茲奧已經把門緊緊鎖上。瓦萊瑞。泰勒最後隻能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如果說鯊魚離他們太近的話,那個用於攝影的籠子離他們還不算太遠,它可以幫他們躲避鯊魚的襲擊。當理茲奧爬出籠子時,他向福克斯坦白說:“我對斯皮爾伯格撤了謊,我一生中從未穿過潛水衣。”

拍攝工作停了一天,因為在這星期的後兩天裏,接近他們的那條鯊魚不再來襲擊那個籠子了。麵另一條鯊魚卻好像是為了他們的免費美餐而每天都來。以捕撈鮑魚為生的漁民們認為泰勒夫婦對鯊魚的慷慨,使這個地區變得越來越危險了。那條每天都跑來飽餐的鯊魚在一天早上突然死了,它曾試圖襲擊漁民們的船。於是福克斯給德理福斯的模型和理茲奧拍了一些鏡頭就返回了。

喬·阿爾威斯完成了人造鯊魚的設計,已開始找人製做了。在斯皮爾伯格的建議下,他雇了鮑伯·馬泰。1954年,他曾替迪斯尼的影片《海底兩萬裏》設計過襲擊“鸚鵡螺”的大烏賊。這次是他退休之後所麵臨的唯一一次對他個人技術的大挑戰。《大白鯊》的預算稍稍提高到310萬美元,斯皮爾伯格竭力向紮紐克保證,他一定會讓這部影片賺回投入的10倍。

紮紐克有些溫怒地說:“史蒂文,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它就太讓人失望了,人們對它的期望值太高了,自從他們看了這本書後他們就一直等待著。他們希望這片子比他們想像的還要好。如果這片子還不如他們的想像,而僅僅是賺回了3100萬美元,那出錢的人就會失望地哭了。”

《大白鯊》劇組急待著一份開拍的計劃表,但塞克勒的劇本隻有50%令人滿意。3月份,斯皮爾伯格把劇本拿給卡爾·高蒂萊伯,他正打算在《領導》中扮演編輯米道斯的角色。這個胖乎乎的作家曾是美國廣播公司電影《不般配的一對》的劇本編輯,他同意接受寫《大白鯊》劇本的任務。高蒂萊伯想到他隻是受雇於人來參與此事,並非新編劇本,對他來講沒什麼損失,於是他寫了一份3頁紙的評論遞交上去。

雖然斯皮爾伯將仍舊憎恨選演員,可他為《大白鯊》選的演員卻是很有眼力的。製片人想讓查爾頓·海斯頓來演布魯迪,可他們又負擔不起他的酬金。喬克馬上就快完成《地震》的拍攝了,正準備作為威納薩·雷德格拉夫的後備演員參加洛杉磯舞台劇《馬克白斯》的演出。然而即便他有時間,斯皮爾伯格也會反對他來參加拍攝,因為他從不買明星的賬。他們不著邊際的要價,冒犯了他節儉的天性。他認為普通演員會為超出自已身價的待遇而感到滿足。當斯皮爾伯格說起他70年代選演員的哲學時,他說:“我喜歡用沒有太多經曆的人。如果你有了固定形象,讓你去扮演一個普通人是很困難的。從一開始,我的原則就是不用《滾石》雜誌封麵上的演員。”當斯皮爾伯格一邊為電影《第三類接觸》中的特技將幾百萬美元慷慨地花在道格拉斯·特朗布爾身上時,一邊仍在反對把按常規應付給表演者的錢付給他們。在以後的20年中,演員們都炮怨斯皮爾伯格付的酬金僅僅是法定價格,或者僅僅是行業協會約定的價格。《洛杉礬時報》曾引用一位長期代理人的話說:“在多數情況下,在雇用那些天才的花銷問題上,同行中沒人能勝過他的談判技巧,也沒有人能為自己的利益爭得過斯皮爾伯格。”

《大白鯊》中的主要角色是布魯迪,斯皮爾伯格最初希望羅伯特·杜瓦爾來演警長,但後來他決定還是讓羅依·謝德爾來演,因為他通過在影片《法國販毒網》又譯《神探霹雷火》)和《各得7分》中扮演粗礦的警察,已經以他那麵具般的臉和注冊商標式的糟鼻子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然而這兩部在法國拍的片子給他帶來的收入極徽。斯皮爾伯格反對他一成不變的“粗獷男人形象”,而這位在莎士比亞大學演過《約瑟夫爸爸》,因而獲得紐約市頒發的榮譽證書並引以為自豪的謝德爾卻欣然同意放棄那種固定形象。斯皮爾伯格他們把他的“紐約警察”的性格提煉出來,放進這部影片的人物性格之中。這部影片中的警察是這樣一種人:平時沉默寡言,把憤怒埋在心底,直到該爆發的時候才爆發出來。

胡波比較難選,太摩斯·伯特姆斯或傑弗·布裏奇斯兩人都熱衷於彼特·伯格當維奇的《最後一場電影》,於是他們被暫時列入了名單。《酒吧間》中的歌舞演員也來談了條件。就在斯皮爾伯格心裏打算讓喬思·沃格特來扮演這一角色時,他仍沒忘記催促紮紐克和布朗再從那些代理人火急火燎的電話中選出一些急於演戲的候選人來。

理查德·德裏福斯是所有這些演員中是最特殊的,他的難以對付的脾氣是出了名的。1972年他逃避了服兵役,由於良心的不安,他後來到洛杉礬的一家縣醫院當了一名勤雜工,在那兒他染上了吸興奮劑的習慣。自從演過《美國風情畫》以後,雖然又在加拿大參加了《克拉威茲的學徒生活》的演出,扮演了一個利欲熏心的年輕人,他曾希望此片能使他的演技有所突破,然而他後來的生活卻索然無味。

斯皮爾伯格想把胡波的角色給德裏福斯。德裏福斯稱自己“太忙”,事實上,他覺得這個角色“沒意思”。斯皮爾伯格堅持請他來演。他會有什麼損失呢?《大白鯊》的拍攝隻不過需要兩個月時間。

“可好像比6個月還要長。”德裏福斯生氣地說,“鯊魚不想工作,而你除了傷心外什麼也得不到。”

在《克拉威茲的學徒生活》上映時,德裏福斯去了蒙特利爾,他害伯去看自己的表演。“我想我簡直糟透了,我永遠不再演了。”當斯皮爾伯格又一次把《大白鯊》的角色提供給德裏福斯時,他要求演那種性格上有所變化的角色。“可以”,斯皮爾伯格回答。德裏福斯簽了合同。“是出於絕望,”他說道。這份合同僅讓他得到比好萊塢任何一個小有名氣的演員的20萬美元還少得多的報酬。4月30日這份演員名單公布了。有趣的是,《克拉威茲的學徒生活》就在名單公布後不久上演了,並很快就獲得了成功,但這已經不會惹德裏福斯發脾氣了,因為他已經在科德角附近的冰水裏工作幾個星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