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29日頒發的奧斯卡獎以極有保留的讚譽肯定了《星球大戰》和《第三類接觸》。《星球大戰》被提名為最佳影片,盧卡斯被提名為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阿萊克·貴尼斯被提名為最佳配角演員。《星球大戰》同時也因藝術指導、音響、剪輯、音樂、服裝設計和視覺效果等方麵表現出色而受到提名。斯皮爾伯格因《第三類接觸》被提名為最佳導演,梅林達。迪倫被提名為最佳女配角,同時這部影片也因攝影、藝術指導、音響、音樂、剪輯和視覺方麵的出色而被提名。理查德·德裏福斯被提名為最佳男主角,但卻不是因為他在《第三類接觸》一片中的表演,而是因為他與賀伯特·羅斯共同主演的內爾·西蒙的喜劇《再見,女孩兒》。就在斯皮爾伯格忙於他的特技“CE3K”並沉浸在影迷們的歡呼聲中時,德裏福斯抽空兒在《再見,女孩兒》中扮演了一個角色。
由於政治方麵的原因,斯皮爾伯格陪伴著朱麗婭來到奧斯卡頒獎儀式上,但他的腦子卻完全在別的地方,在艾米身上。艾米正在現場參加《聲音》一片的拍攝,她在該片中飾演了一個聾啞舞蹈家。這是一部低成本的片子。斯皮爾伯格與艾米之間的情感經曆了一個長時間的“熱火朝天”後漸漸冷卻。“在我倆再度成為好朋友之前,我和艾米必須再在一起呆上一年或半年。”艾米曾對她的好朋友談起要孩子的事,斯皮爾伯格麵對這種承諾一直在退縮。艾米也不希望讓自己的事業半途而廢,她說:“認識你的人,”她指的是斯皮爾伯格的那些同行們,“並不認為我除了與斯皮爾伯格有關以外還是別的什麼人。”對於導演的妻子們來說,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許多朋友認為妻子本來就是丈夫的私有財產,因此聽到她的話都很不舒服。如果某個導演沒有雇用她,他也許會不安,而如果他們雇用了她,或許他會更不安。
當艾米決定去演《聲音》的時候,她特意讓人們知道在她接受拍片之前並沒征得斯皮爾伯格的同意。這種作法在好萊塢許多人中所引起的反應也不過是相互交換一下眼神,彼此揚揚眉毛而已。艾米用這種做法給斯皮爾伯格提出了一個左右為難的問題,如果這部影片紅了,將證明她知道的比他還多,沒有他,她照樣生活;如果片子失敗了,她會看起來很傻,無疑她會責怪斯皮爾伯格。為了扮演《聲音》中的角色,她學會了手語,還教給了斯皮爾伯格幾句,其中包括“我愛你,艾米。”在後來那個宣布他當選了最佳導演的頒獎儀式閉幕後,斯皮爾伯格答應與艾米登記結婚。由於缺乏勇氣,他沒有親口說出那幾個字,麵是默默地將它們融彙於他的鏡頭之中。
斯皮爾伯格如果希望僅僅一部《第三類接觸》就能讓他從舊好萊塢那裏得到應屬於他的一切的話,奧斯卡投票對他說來就是另外一會事了。盡管茲格蒙德為自己的攝影技術感到驕傲,但《第三類接觸》與《星球大戰》相比,還是盧卡斯贏了。不過盧卡斯的勝利是毫無價值的,因為重要的獎項都讓伍迪·艾倫拍的《安妮·霍爾》和弗裏德·茲奈曼拍的《朱麗婭》領走了。29歲的德裏福斯成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得主中最年輕的演員。艾倫輕視奧斯卡和好萊塢,頒獎那天晚上他跑到紐約麥克小酒館吹單簧管去了,然後回家睡覺,他說他不知道也不在乎得到奧斯卡最佳畫麵獎、最佳影片獎,更不在乎與什麼人分享什麼最佳編劇獎。
在斯皮爾伯格到世界各地去推銷《第三類接觸》時,人們經常會問起這樣的問題:“它會有一個續集嗎?”在最初的新聞發布會上,斯皮爾伯格承認,哥倫比亞公司正在籌備劇本。但事情並不令他高興,因為是麥克和朱麗姬·菲利普斯把他帶到哥倫比亞公司去的,而非他自己的本意,但現在,是他而不是他們被哥倫比亞公司拍一部續集的決定卡在那裏。如果麥克願意的話,他可以委派別人去拍《第三類接觸》的續集,而且他可以與任何他認為合適的人簽合同,就像環球公司重拍《大白鯊》的情況一樣。為了讓人們的注意力轉向別處,斯皮爾伯格寫了一篇關於“午夜星空”的簡述,以此作為這部新片子的基礎。
在研究《第三類接觸》的拍攝過程中,艾倫·海內克講述了一件1955年發生的事件,當時住在肯塔基的一家人說,有9位外星人來到了他們的農場,讓他們感到非常害怕。這些外星人不像是《第三類接觸》中那些愛開玩笑的參觀者,這些搗亂分子危害人類,有時還十分凶殘。斯皮爾伯格想像著當時的情景,這家人恐懼地蜷縮在屋裏、屋外,外星人因搞不清這裏哪種動物是最聰明的生物,它們就試著跟雞說話,與牛對暗號。外星人所到之處都是牲畜的殘肢斷臂,這些外星人解剖過動物之後準備開始解剖人,最後,是一個孩子傳出了一個求救信號拯救了這家人。
1978年3月,美國航空航天管理局宣稱斯皮爾伯格花了500美元為他1980年的拍攝工作在第一架航空運輸機上預定了貨倉。斯皮爾伯格說為了《第三類接觸》,他打算到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軌道上拍攝,如果拍成了,他會十分珍借地使用它們。《午夜星空》放到僻靜的郊區去拍,他心中的模式是電視係列劇《迷離境界》,這也是他一直試圖在他的影片像《搶劫約櫃的人們》、電影《迷離境界》、《驚奇故事》、《E。T。外星人》中模仿的榜樣,這些影片中的孩子們多數都像《搶劫約櫃的人們》中所表現的那樣,夜裏溜下床跑到院子中尋找外星人。
哥倫比亞公司仍處在伯格曼醜聞的餘波中。在是否應該拋棄他這個問題上的分歧,加深了忠實於雷·斯塔克與支持哥倫比亞公司董事會和黑爾謝菲爾德的人們之間的裂痕。在好萊塢,多數人的意見是:如果不是出於正義,即使是為消除他繼續在公司留任所引起的公眾輿論的災難,他也必須被解雇。然而,在紐約的會計師們,則要求應該將一位被證明能賺錢的人留住。在製片廠實權人物當·梅爾尼克雇用某人占居了他走後留下的空缺後,兩派勢力的對比發生了顯著變化。當·梅爾尼克選用的人是環球公司電視部的弗朗克·普賴斯,他的野心曾受過辛伯格與瓦薩爾曼的阻礙,這位30歲的“戰爭”老手與斯塔克建立起了同盟。斯塔克曾讚助他拍過許多影片,像《中國綜合症》和一部指望像《第三類接觸》一樣成功的影片《克萊默夫婦》。作為回報,普賴斯讚同一項斯塔克的項目,拍一部音樂片《安妮》。這種權力平衡上的變化,破壞了黑爾謝菲爾德抵製伯格曼被製裁的陣線,1978年,伯格曼被解雇了。
絕對支持前伯格曼班底的斯皮爾伯格不喜歡新的哥倫比亞管理班子,尤其不喜歡普賴斯。斯皮爾伯格從環球公司中拉出了一支隊伍,似乎準備著手引導哥倫比亞公司走一條聯合的路子以完全適應大市場,尤其是電視市場。無論是福克斯公司的小阿蘭·萊德,還是華納公司的製片負責人特裏·寒梅爾,他們似乎都對斯皮爾伯格的這種製片方法更著迷、更關切,也更適應。斯皮爾伯格對斯蒂夫·羅斯的印像極為深刻,他的金內服務公司1969年買下了華納兄弟公司。羅斯,高高的個子,說話溫和,一頭銀灰發,他在人際關係方麵狠有一手。現在他正等待著時機介入到斯皮爾伯格的生活和事業中去,他就像一位溫文爾雅的50歲的好萊塢米菲特(“魔鬼”)一樣,總在魔術般地變幻這裏的一切。
現在人們對《第三類接觸續集》的呼籲已變成想知道尼瑞究竟在宇宙飛船中看到了什麼的要求。斯皮爾伯格決定,如果這就是人們想要的,他一定會讓他們和哥倫比亞公司滿意的。為此他要對許多細節再做些加工潤色,要對一些因時間限製、輿論幹涉、錯誤的指手劃腳而造成的內容上的混亂修改一下,對由於製片廠準備提前發行該片麵給後期製作造成的粗枝大時進行一番修整。斯皮爾伯格並沒有讓人重寫一部新片,而是建議他們再給他一個改寫書。與此同時,他也在默默地進行著他的《午夜星空》。他打算作這部片子的製片人,並由他來挑選具有天分的新人寫劇本、當導演。哥倫比亞公司對他的合作感到十分高興。這部新片子將作為“特別版”於5月份在嘎納節上首映。新的《第三類接觸》事實上將是1980年夏季一部在成本方麵低於任何影片的新片。投資方同意該片再增加7個星期的拍攝經費,采用新的改寫本,其中包括大家都呼籲的那一幕:在宇宙飛船中見到的景色。
當宇宙飛船內部結構被修建好,並被拍攝完之後,斯皮爾伯格饒有興味地開始剪輯了。在菲利普斯夫婦建議下編寫的水門事件式的情節,美國空軍對人類與外星人接觸之事秘麵不宣的情節被剪掉了。斯皮爾伯格還將美國空軍少校本切利極力向相信飛碟存在的人們解釋根本沒有這種事的那場戲剪掉了。這一幕最後成了當長官羅伯茲·布普薩姆開始向人們講述他所見到的巨足獸時,會議在一片混亂中結束了。
德裏福斯的表演使人感到不太舒服。斯皮爾伯格認為他在城郊生活的那場戲的表演太過頭,他還將德裏福斯去發電廠,以及當他在舒拉德爾的陰謀中死而複活後如何到鄰居家的雞窩去掠奪,如何建起了一個巨大的魔鬼塔,如何在舒拉德爾念過咒語“到佛的園地去吧”之後將自己的房屋推倒的那些場戲剪掉了。試映之後,斯皮爾伯格又把剪掉的7分鍾內容的大部分重新複了原,其中包括在戈壁抄漠裏發現了一條貨船那場戲。這部新片子比原來的那部短了3分鍾,但估計對多數觀眾來說,還是這部更好一些。特別有趣的是,許多人都認為宇宙飛船內部很像是一座華麗的商場。
弗朗克·普賴斯的市場負責人諾曼·拉威對外界說舊的劇本“退休”了,已經拍完的800個畫片毀掉了,隻有底片和幾個存檔的拷貝還保留著。為此斯皮爾伯格很氣憤,他認定拉威是因為看到《綜藝》登載的一篇題為《哥倫比亞的‘接觸’計劃,有關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新消息》的宣傳報導後,誤認為兩個版本都在流傳。哥倫比亞公司有他們自己的辦法,很快,“特別版”就成了惟一可采用的版本。普賴斯曾為公司的一次不切實際的捐款從這部片子的經費中抽走了200萬美元,這無疑使之雪上加霜。朱麗婭·菲利普斯就此事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她認為,這種做法最終使這部在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影片,在第一輪發行後的兩年裏,帶著國內贏利770萬美元的業績被壓下來而無人問津。從嚴格意義上說,它成了賠錢的片子。哥倫比亞公司為此減輕了自己因支付給菲利普斯夫婦的利潤而產生的壓力。
一連串的事件影響著斯皮爾伯格拍攝《1941年》的決心。就在《第三類接觸》拍攝的最後一天,他仍把這片子稱做“初升的太陽”。影片《安妮·霍爾》的成功被斯皮爾伯格認為是對自己的挑戰。1976年,斯皮爾伯格告訴英國記者巴巴拉·帕斯金:
我一直都是一個受挫的人,一個受挫的喜劇導演。長久以來我一直都像伍迪·艾倫那樣幹得出色。當我告訴人們這話時,人們都笑我,但畢竟我真的開始從事拍喜劇短片的事業了。我要拍的就是那種完全都是對自的、有許多插科打渾場麵的、不時使人想起滑稽表演和幽默小品的影片。我曾為此遭受過失敗,我非常願意再來一次,再回到喜劇中去。
另一個越來越讓斯皮爾伯格羨慕的人是約翰·貝勒西,斯皮爾伯格把他看作一位軟弱但卻好心的兄弟。他說:‘約翰對我來說正好與他的銀幕形象相反,他在追求愛情,追求被人欣賞,或追求他欣賞的人時是溫和的……另一方麵我認為約翰是我們大家混亂生活的代表。約翰幾乎可以代表全美國一踏糊塗的‘臥室狀況’。”斯皮爾伯格很賞識貝勒西的第一部影征《全國諷刺的動物屋》,該片由約翰·蘭迪斯導演,它是在《第三次接觸》拍攝期間上映的一部影片。就像布魯托(狗的名字)是人類最好的夥伴一樣,貝勒西是“無能君主”們的夥伴,並且他還喜歡“食物戰”和淫穢的東西。
許多人後來感覺到,《1941年》這部精神錯亂般的喜劇,是斯皮爾伯格試圖以更大的規模複製《動物屋》,當然他的理由是,他和貝勒西所要麵對的觀眾是對某一類喜劇已有能力欣賞的青少年。這裏麵當然也有與蘭迪斯競爭的因素。由於蘭迪斯當時在好萊塢的名氣正如日中天,兩個人自然成了對手。幾年後,《迷離境界》使這一災難般的敵對情緒變得明朗化了。
斯皮爾伯格在洛杉礬與貝勒西會麵不久,就隨他一起去紐約討論他的角色問題去了。這位男影星帶著斯皮爾伯格到他的領地——馬爾頓大街上一個裝有完備的音響設備、十分隔音的隱身處。殘留的食物、糖紙亂七八糟地扔了一地。當斯皮爾伯格小心翼翼地坐下後,貝勒西放上了一張布魯茲音樂唱片,並把音響放得大大的。然後他開始對斯皮爾伯格高談闊論起他對“節奏與布魯茲”(美國黑人音樂的一種)的喜好來。斯皮爾伯格努力了幾次才把話題引到《1941年》上來,他說他再也不想讓貝勒西扮演日本副官那種小角色了。斯皮爾伯格不打算用演員來扮演托士羅·米夫恩,而打算雇其他什麼人來演,後來他的確雇用了米夫恩自己來演自己,他還雇傭過恐怖片電影演員(兼德國發盲人)克裏斯多弗·李來扮演一名納粹軍官。而貝勒西這次將在《瘋狂的比爾》中扮演重要角色凱爾索。他將駕駛著飛機橫衝直撞飛過西部上空追隨“零式飛機”的幽靈支隊,然後非常壯觀地在好萊塢的森林大道上墜毀,這幕場景就建在伯班克城。
斯皮爾伯格後來認為他還是有些忽視了《1941年》,因為它似乎不如在雜誌上讀《瘋狂》這片文章時那麼有味道。斯皮爾伯格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這種能招致人們議論和關注的活力。劄梅其斯和蓋爾已經寫完了《回到未來》這部更富吸引力的劇本,可當時他們仍被故事中許多與人物和事件有關的機器方麵的事占據著大量精力。這一切更激發了他們熱情。《1941年》是部很獨特的片子,它敘述了一件發生在1941年12月13日這天的事,凱爾索駕駛著飛機瘋狂地飛行,夜晚的時候墜落在“瘋人”麥道克斯(瓦倫·奧特斯扮演)的營地裏,最終機毀人亡。加利弗尼亞海洋保衛指揮官斯蒂爾威爾將軍(由羅伯特·斯塔克扮演。最初人選是約翰·威恩,當他聽說影片中有兩架美國飛機相撞的鏡頭時,他從基督教的立場出發拒絕了這一角色)正打算放鬆一下到好萊塢森林大道電影院觀看影片《小飛俠》時,聽見了巨大的聲響,他認為對這聲響惟一合理的解釋是日本的威脅。
在這部影片中出現的故事還有:以斯塔爾斯基(特裏特·威廉姆斯扮演)為首的軍人和穿著蘇特軍服的當地士兵之間在營地附近的舞會上發生衝突;美國空軍上尉伯克海德(蒂海·馬斯遜扮演)一直在勾引斯蒂爾威爾的秘書當娜(南希·艾倫扮演),而當娜卻隻對飛機感興趣;一艘日本潛艇帶著一名納粹軍官在聖菲尼卡附近巡航;一直以持家有道而自命不見的道格拉斯夫婦(納德·貝蒂和勞瑞恩·加裏扮演)由於看到炮兵駐紮在他們的聖莫尼卡花園而驚恐不已。這些故事都是在最後兩盤膠片中以暴力為結局的。如吉特巴舞比賽會上的軍人騷亂、道格拉斯家的房屋以及附近公園慘遭毀壞等等。最後一幕是這樣的:一個阜氏大轉輪滾下碼頭,掉進太平洋。貝勒西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但他在這片中的表演並沒有什麼突破。
他曾向斯皮爾伯格保證說:“我們一定會在現場做好這一切的,在這方麵我是最好的,也是最敏捷的,我喜歡即興表演,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當斯皮爾伯格離開馬爾頓大街時,貝勒西被他委派這個角色後的感激之辭還在他耳邊回響。由於不習慣從演員嘴中聽到感激的話,斯皮爾伯格被解除了精神武裝。當貝勒西的代理人伯尼·布瑞爾斯坦告訴斯皮爾伯格,他的開價已升到35萬美元時,這位演員的熱情減弱了這個開價對斯皮爾伯格的打擊。這個數額超過了德裏福斯拍《第三接觸》所得到的報酬。斯皮爾伯格忍痛同意了他的要求。
貝勒西在好萊塢與斯皮爾伯格第二次會麵時,不經意地把一位軍人朋友當·阿克勞依德介紹給了斯皮爾伯格,這位很有進取心的坦克部隊指揮官喋喋不休地發表了一通他的愛國主義演說,並對約翰·韋恩的幾部影片中有關在太平洋島上設立攻擊日本潛艇炮兵部隊這一情節,以及納德·貝蒂的小屋等問題直言不諱。他與貝勒西比起來似乎更是一位好演員。更重要的是,他更有自製力,他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中,滔滔不絕地講出許多關於坦克和炮兵方麵的數據。斯皮爾伯格當即就選用了他,不僅因為他是個天生的演員,也因為他能幫助斯皮爾伯格控製貝勒西,斯皮爾伯格還希望他能讓貝勒西離開毒品。
阿克勞依德和馬斯遜就像喜劇《上星期六的夜生活》中的情節那樣被斯皮爾伯格找來,斯皮爾伯格相信他的這些作法就等於在給這部片子上保險,會使他的成功愈加有保障。即使這片子內容本身不可笑,演員的表演也一定有趣。布瑞爾斯坦卻不那麼肯定,他讀過這個劇本,而且發現它極平淡乏味。他擔心這會讓他的客戶貝勒西在洛杉礬因無所事事而放縱自己。貝勒西缺少自信,而且一直都在自我毀滅,他到了洛杉礬這個毒品超級市場,是很難抵製毒品的吸引力的。貝勒西沒理會布瑞爾斯坦關於本子和導演都缺少喜劇色彩的警告,因為他一直對《第三類接觸》很著迷,他對斯皮爾伯格的《第三類接觸》的創意喜愛之至,甚至有種近乎宗教式的狂熱。貝勒西漸漸對這位導演著迷起來,他認為他的手裏掌握著點金術。一切看似平常的事物到他手裏都能發出耀眼的光來。《1941年》選中了貝勒西,它為他奠定了明星地位,貝勒西告訴布瑞爾斯坦:“我不能拒絕斯皮爾伯格。”
當《1941年》跌跌撞撞地迎來了斯皮爾伯格令人煩惱的生日時,斯皮爾伯格正在座付另一宗尚未完成的生意。米高梅公司最後把《一個名叫喬的家夥》的版權賣給了他。一連串的劇作家都開始改寫這個劇本。斯皮爾伯格認為讓德裏福斯來扮演影片中富有自我犧牲精神的飛行員太顯年輕,於是他把這個本子拿給羅伯特·瑞德福德和保爾·紐曼,這兩位都對此片感興趣,也都想扮演喬。在斯皮爾伯格的頭腦中,女主角當時也找不出適當的人選。於是他暫時把這事停了下來,但他後來坦白說,讓他暫時擱置這個項目的真正理由是:“那時在感情方麵我還不夠成熟。”
6月份,丹尼絲·斯坦菲爾從福克斯公司辭掉了小阿蘭·萊德。於是萊德和他周圍的一些人尋機組建新的組織:萊德公司。但斯皮爾伯格卻在這種時刻對他關閉了希望之門。科波拉在那個時候想出了一個不尋常的賺錢計劃。他要買下位於舊金山百老彙廉價地段的全部編劇俱樂部和無上裝酒吧,並把它們改造成現代夜總會和劇場。斯皮爾伯格同意與搖滾樂隊節目主持人比爾·格雷漢姆一起成為這個計劃的讚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