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競爭對手(3 / 3)

這次事件也讓微軟感到了來自小公司的激烈競爭,以及來自政府“大手”的幹預。

3.太陽(Sun)公司:走紅的Java和Jini

作為世界上首創“網絡就是電腦”跨平台、無障礙信息溝通理念的美國Sun公司,憑借Java及其衍生平台Jini,Sun已經在企業計算、個人計算和消費類信息產品的發展道路上確立了領先優勢。時至今日,Java早已不再是一種編程語言,不再是一種屬於個別企業技術或計算平台,已經成為徹底衝破積弊多年的信息技術壁壘、實現超越時空阻隔和文化局限的新技術方向。為了維護Java的純潔性和完整性,保護全球數以千計的企業、數以萬計的技術人員在Java產業的浩大投資和豐碩利益,在多方努力無效之後,Sun走上法院,與咄咄逼人的微軟對簿公堂。Sun與微軟的官司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已經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反對壟斷、不畏強權、追求創新的新標誌,Sun公司也因此奠定了信息技術產業充滿活力、後來居上的潮流領袖地位。

Java自從1995年麵世以來,作為一種與底層硬件和操作係統無關的、“編寫一次,到處運行”的計算語言和計算平台,天生就具有將網絡上的各個平台連成一個整體的能力,是實現了“網絡就是電腦”諾言的分布式計算環境。而且Java技術實現了計算的網絡化、嵌入化和部件化。所以,Java一經出現,就在信息產業界形成了一種“宗教”般的狂潮。世界範圍內的90多萬個軟件開發商加入了Java陣營,推出了從Web衝浪、股票行情和企業數據信息發布等囊括所有事情的成千上萬種軟件。以Java為代表的網絡的成長,改變了我們的聯係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經營方式。它的到來使我們在信息時代目睹了一場類似印刷術的重大變革。毫無疑問,Java技術是這次個人計算的新浪潮中的“代言人”,而Sun公司是這次浪潮中的絕對領導者。

更令人興奮的是,Sun公司於1月25日發布的Jini技術加速了這種趨勢的實用化進程。Jini的出現大大地擴展了“計算”和“電腦”的含義,極大地簡化了網絡操作,使之對家庭用戶來說,使用網絡設備就像使用電話一樣簡單。Jini的意義在於它將與Java一道,為未來的信息設備提供最廣泛的聯網空間。它將把家電、電腦和通信統統聯在一起,形成一個以個人為中心的網絡世界。Java和Jini不僅可以不依賴Windows為代表的操作係統,而且引導著信息產業的潮流,使Sun公司有能力在未來的、非PC類電子產品的數字化市場中占領製高點。

Java和Jini的走紅顯然是微軟公司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在Java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即使是在1996年3月從Sun公司取得Java許可證以後,微軟總是采取打擊、汙染、“擁抱而擴展”Java的態度,企圖製造多個版本的Java,破壞100%純Java的既定規則,使Java重蹈當年UNIX的多個版本互不兼容的覆轍,從而完全破壞Java的開放和跨平台的本質特性。結果,利用微軟的SDKJ編寫的Java小程序隻能在Windows和IE4上運行,而無法在其他諸如UNIX和MacOS上運行,也不能在其他諸如Navigator等瀏覽器上運行。微軟企圖再一次把軟件開發者和應用程序“固化”於Windows平台和IE瀏覽器上,微軟這種以往屢試不爽的慣用詭計不僅違背了整個Java產業的意願,也是對IT技術新生力量的扼殺和控製。

4.Oracle:欲把皇帝拉下馬

埃利森和蓋茨兩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領導自己的公司20餘年。兩人都以技術專家自居,但卻以強硬的戰略家聞名於世。不過微軟有幾樣東西是Oracle不具備的:世界知名的品牌和強大的市場影響力。蓋茨的錢也比埃利森多。因此,埃利森的想法是再進一步,取代他的頭號敵人比爾·蓋茨。

“和同蓋茨單打獨鬥相比,我對擊敗微軟公司更感興趣。我對個人電腦行業魂牽夢縈,我希望看到專有電腦的時代徹底終結。”埃利森也許是患了傲慢症,並且是慢性的。他說,“信息時代就要來臨了,而這個時代不等於PC時代。如果我們不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我應該被槍斃。”他相信自己已擁有了撬起地球的杠杆,就像阿基米德一樣。

數據庫是網絡經濟的中樞,每年,企業越來越多地經由網絡達成交易,埃利森很清楚這一點。世界上將近一半數據庫市場在他手裏,他相信憑借這點能夠將微軟拉下馬來。

當埃利森決定要做一件事情時,他從來不會三心二意。Oracle的廣告和營銷策略都經常遭到非議,而埃利森和他的手下在追求目的的時候是不大計較手段的。

埃利森開始了一輪新的公關活動,他向以Windows為基礎的個人電腦發出了挑戰宣言,譏諷PC機是一個“過度利用技術的荒謬物件”,倡議開發NC作為替代產品。

Oracle是企業數據庫軟件的最大供應商,其經營方針是提供徹底的解決方案:從任一設備上,通過任一網絡,訪問存放在任一服務器上的任何數據。它在極為有利可圖的電子數據庫中的信息組織和存儲領域實際上處於壟斷地位。

要想打敗微軟,就必須開發出比微軟正在賣的貨色更好的產品。

埃利森的法寶是NC—網絡電腦。它指一種配置簡單卻能充分運用網絡資源運行的廉價電腦。這種樸實無華的裝置用的是廉價的芯片,沒有硬盤,能夠在互聯網上存入或提取內容,售價低於500美元。理論上,NC的所有者將用這種裝置收發電子郵件,進行文字處理,並瀏覽數據庫和萬維網的網址。為存取電子數據表和電子遊戲節目,用戶會把專業性很強的應用程序從互聯網上下載,計算稅款和玩遊戲,然後再把程序送回網絡。

埃利森認為,網絡電腦有各種各樣的形式,生產網絡電視裝置是另外一個好主意。這種裝置最簡單的形式是一台後麵帶有兩個插口的電視機:一個插口接電纜線,另一個接互聯網絡線。一旦接通互聯網,理論上觀看者們就能夠通過電視在網址間航行,就像現在從一個頻道跳到另一個頻道那樣容易。

Oracle的數據庫軟件將會使網絡電腦非常容易操縱。而在前端,埃利森準備使用蘋果公司非常有名的友好界麵。真是這樣的話,不僅為蘋果公司報了大仇,也為埃利森雪了恥。網絡電腦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兩個:易於使用,價格低。例如,它能執行所有個人電腦上的功能,卻隻有後者1/10的價格。而易於使用的好處更明顯。

埃利森說:“網絡就是未來,網絡將改變傳統世界的每一件事。網絡電腦不會取代個人電腦,但我相信它會成為低價電腦的核心,它就是未來的電話或電視,在家,在車上都可以隨身攜帶使用。”

雖然NC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埃利森還是成了媒體的中心:“每人都認為微軟稱霸是不可避免的,當然過去也有人認為IBM稱霸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生產出比PC更便宜,更好用的裝置,Windows會走投無路。”

埃利森相信實力,相信強權的迅速而有效的使用。

Oracle和微軟的企業文化很相似,都是雇用聰明的年輕人,但是兩家公司也有不同,微軟先和IBM合作,直到足夠大時才和IBM競爭。而Oracle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和IBM競爭,所以他們已習慣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