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蓋茨還有許多其他的事情,艾克斯早就被警告過了。(2 / 3)

既然沒有來自供方的壓力來降低價格,微軟的主要問題在於,PC整體價格的下降,使它很難保持高價。

“我們估計到1998年聖誕節,由消費用戶和商業用戶購買的1000美元以下的PC,將占所有PC市場的50%以上。如果到1999年聖誕節,500美元以下的PC占據同樣比例,那麼我們的軟件許可費將占係統總價格的10%。如果商用PC市場也被1000美元以下的PC所侵蝕,那麼我們WindowsNT(NT工作站:改稱做Windows2000)也將處於相同的狀況。”

微軟承認它的價格使得OEM在價格上難以進行競爭。微軟承認這是“最具侵略性的價格點”的一大障礙。

“我們每年的增長率在40%以上。估計OEM廠商為了實現最具侵略性的價格點,他們將采取有力措施,以避免給我們付出更多的錢。”

雖然微軟承認PC的降價已成了一個難題,但它確信采取一係列對策和戰略,它們可以使微軟保持高價並能夠在將來提高價格。首先,它希望銷量的增長會緩和OEM在價格上給它帶來的壓力。如在亞洲經濟危機之後,出貨量可能會回到過去的增長率。因此,備忘錄提供了戰略以保證價格的又一次成倍增長。

“這能夠有助於我們緩和價格的上漲,但是對WindowsNT的推廣需要繼續,因為我們推進時,可以推斷出,市場可能無法承受100美元以上的WindowsNT價格。”

它希望電腦內核的日益簡單化會減輕對操作係統降價的一些壓力。備忘錄指出隨著電腦內核價格的下降,需方的壓力將會緩和,這將使微軟能夠保持它的高價格。

“我們應當注意到,將過去幾年的係統價格與今天的價格相比較,在PC廠商的低端市場,他們開始從係統中省去了顯示器和其他部件。因此我的比較不一定100%正確,但是這不會改變趨勢。我們可以設想,並不是所有的1000美元以下的PC都削減了功能,也不僅僅針對消費市場。如果OEM廠商削減了外圍設備,那兒許多機器的功能將受到削弱。我們可以用USB、1394、設備架構等來緩解這種狀況,這樣外圍設備可以更方便地連接到新的PC上。這樣核心部分的架構可以人為地降低價格。至少這可以使我們在增加價格的同時更容易維護我們的定價策略。”

戰略:在未來2至3年內避免桌麵操作係統的價格提升,對WindowsNT的定價也更加謹慎,並準備邊進行邊調整。

對市場動態的描述披露了微軟對低端市場的重要觀點。首先,請注意微軟承認精簡的電腦主要是“麵向消費市場的”。第二,它也承認內核的簡化會被認為是“人為降價”。但是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市場上是不存在“人為降價”這種事情的。供方的壓力將迫使OEM削減它們的價格,並隻能接受競爭下的回報。因為微軟無須麵對這樣的壓力,它將其他部件的降價視為自己維持和提高價格的一個機會。

C.微軟承認它的價格戰略與低價PC存在根本衝突

與能夠幫助微軟保持高價位的外在因素一樣重要的,就是它用於保護那些高價位的主動戰略。首先,微軟決定要抵抗迫使它降價的企圖。

“我們相信在15至18個月內我們可以躲開子彈,贏得時間,以摸索上述機遇。隻有三個主要的合同有衝突。針對1000美元以下PC,促使價格下跌的最賣力的公司就是Compaq。我估計這一主題還會有一場大戰鬥和大提升。對於所有卷入其中的人們,我們的答案必須是說‘不。’”

它考慮改變價格的結構(而不是同等的)來保證它的收入。備忘錄中提到的“機會”就是作出新的價格安排。這些是最值得思考的。為了贏得時間,將OEM鎖定到合同中,微軟將考慮以下幾點:

根據電腦係統的類型和價格來實施價格區分

實行操作係統的許可或

產品差異化,通過降低操作係統的基本價值並銷售附加軟件來實現。

可以有趣地注意到,對這些選擇方案的估價是以它們所暗示的微軟市場能力來進行的,以電腦係統類型進行價格區分的方案,由於微軟無法控製而遭否決。

關於根據CPU的類型或係統的價格來確定桌麵操作係統的價格,微軟認為:

“無論對OEM廠商還是我們,這兩種方法都是一個管理上的噩夢。假如我們隻有三種CPU類型,方法才可行,其中具有較長壽命周期的那種可以收取較高的軟件許可費。而現在我們的CPU種類太多。(我可以想象,如果將英特爾的競爭對手都歸於低端市場,他們肯定會打電話說我們對他們不公平。)由於周期難以預測,因此這種推薦方案並不合適。過去我們曾對廠商的成本進行定價,但由於沒有控製好,這種模式受到全麵的侵蝕,我們就放棄了。”

顯而易見,一旦你對OEM的產品進行差異化,你就不能監督他們的出貨量。那就是,他們將宣稱銷售的是低價機器(為了獲得較低價格的預裝軟件),然後再將其裝入高端的機器中。那麼他們將奪回他們的利潤,以此競爭來獲取市場份額。如果別人得到更低的價錢他們便會抱怨。問題的焦點在於反壟斷官員已決定打破微軟對OEM的控製,該觀察已證實了這點。

第二項戰略是產品差異化:減少基礎操作係統的價格,出售附加軟件包。這需要微軟重新取得對消費者的控製。

“削減OEM預裝的操作係統內容,然後通過零售銷售附加軟件。如果我們能使附加軟件包擁有極佳的技術內容,使每一位PC用戶都‘必須’擁有它,這樣的話是一種可行的選擇。我想到的是性能、管理和易用性能等特性。我們也需要現在就著手行動,以便在NT6.0的時間框架內作好準備。”

這段選自微軟備忘錄的話,有兩個顯著的爭議點。首先,最具有反諷意味的是,微軟為了維護它的價格策略,準備拆解捆綁的操作係統,而在另一方麵微軟又聲稱操作係統必須保持完整,以保證統一的使用經驗。在這三句話中,微軟暴露了他在反托拉斯案件中,為自己非法捆綁進行辯解的本質麵目。第二,這些引言形象地說明了,微軟維持高價的所有商業目標都是以犧牲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

事實上,所有這些關於削減外圍設備、簡化機器、降低操作係統預裝的內容的討論,都支持CFA/MAP最初報告所得出的基本結論:PC已經發展到新的轉折點,它可以按需定製,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PC正變成一種日用品,微軟必須加以抵製,就像它抵製操作係統成為日用品一樣,因為這是它保持高價位的惟一途徑。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微軟承認“存在著一種危險,那就是越來越多的PC在出售時將不安裝操作係統,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可以推測,消費者可以使用現有機器中的操作係統,隻要把它們換到新機器中就行了,就像他們處理外部設備一樣。

備忘錄討論的第三種策略,就是對消費者將軟硬件組合與匹配的能力作出最直接的反映,迫使用戶不斷地為操作係統支付使用費。

限時收取許可費和建立每年收費的業務從長遠看,這是最佳選擇。但是它可能要打斷最終用戶的使用,需要用戶注冊。一年多以前我就寫了一份有關這個建議的備忘錄。這將需要建立相關技術和基礎設施。這些東西我們現在還沒有認真對待。因此在WindowsNT6.0出來前,如2001年,還不能是一個可行方案。如果我們準備采納,那我們現在就需要為這種方法發動宣傳。

收取限時許可費要求消費者購買操作係統的方式有一個根本改變。很明顯這是微軟將考慮的。而且顯然在考慮對Windows2000進行產品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