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ris會見了BengtAkerlind和微軟的其他談判代表。在他的筆記本上還記錄有“不要網景”,後麵有3個星號,Norris在法庭上解釋說,Bengt非常特殊,他說“不要網景”。
在同一個月,IBM和微軟的官員再次會談,Norris證實微軟的官員TedHannun希望舉行一個小型會談,一次“秘密討論”,因為微軟想在互聯網瀏覽器方麵提出某些建議。這次“秘密會談”是在1997年3月27日舉行的。
4.控方確鑿的證據
6月5日微軟壟斷案繼續開庭審理。在庭審中,控方當庭公開了微軟部分內部電子郵件,從中人們得以一窺微軟當初所采取的阻止對已不利的新聞報道繼續擴大的手段。這些電子郵件都是今年年初的,顯示出當時微軟著力要解決政府所掌握證據將在媒體中發揮作用的問題。
司法部公布這些證據是為了證明,微軟通過非法競爭手段達到了擴大自己的“互聯網探索者”瀏覽器軟件的市場份額並損害網景通訊公司的產品的目的。
微軟發言人格雷戈·蕭在1月5日一封致公司全體員工的內部電子郵件中寫道:“我們現在能找到什麼樣的證據,說明網景的瀏覽器市場份額還很可觀?”他在郵件中提及控方掌握的證據說明網景的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了可憐的20%。蕭補充寫道:“如果你們能給我提供一些說明它(指網景公司)擁有可觀和持續增長的市場份額的材料,將對我很有幫助。這主要是為了給新聞界看。”
微軟一名員工羅伯特·班內特寫道:“所有分析家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那就是網景的市場份額在下降,互聯網探索者在上升。”他在電子郵件中建議微軟應該對外宣傳自己之所以獲得勝利,“是因為技術更高明。”另外一名微軟員工建議班內特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問題。他寫道:“羅伯,這都是為了法庭判案,我們應該向格雷戈提供較為不利的分析數據,好讓他考慮對策。”
盡管微軟想了很多招數,但最終所獲不多,不能對政府方構成有力反擊。美國司法部及19個州共同起訴微軟公司利用壟斷地位來同網景公司在瀏覽器市場進行不正當競爭。
上周五,上述電子郵件當庭公布之後,媒體要求微軟代言人馬克·默裏(MarkMurray)澄清微軟在市場份額上的立場。他回答道:“我們從來沒有否認網景公司的市場份額在下降。我們堅信自己的瀏覽器市場份額不錯,因為我們的產品更好,我們的市場營銷策略更加有效。”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弗蘭克林·費舍爾在代表政府方出庭作證時指出,“互聯網探索者”的勝利要歸結為微軟設法阻止網景與其進行競爭。費舍爾說,微軟公司通過將瀏覽器與其占統治地位的操作係統軟件捆綁銷售而占領了極其有效的銷售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其競爭對手網景公司被迫采用其他效果較差的渠道銷售,如電子郵件和網上下載。
5.微軟反壟斷法案階段結束
美國司法部指控微軟違反壟斷法一案於6月下旬結束了庭審階段。在此之前,這場馬拉鬆式的訴訟戰於10日的最後控辯中再起波折。
微軟在10日發表的法律文件中稱美國政府對它進行大規模壟斷行為的指控站不住腳,因為盡管它的視窗軟件被廣泛應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微軟在高科技產業中據有壟斷地位。
美國政府則反戈一擊,也在當天發表的控方法律文件中稱,微軟的軟件占領了世界個人電腦90%以上的份額,在未來多年中不可能出現對微軟構成威脅的競爭者。
美國地區法官托馬斯-傑克遜此前責令訴訟案雙方最遲在6月10日前分別提交一份書麵文件,對同各自所持立場有關聯的事實進行闡述。鑒於控、辯雙方將於本月晚些時候進行法庭辯論,法庭也將在今年10月底之前就此作出第一階段裁決,因此,10日遞交的法律文件實際上是訴訟案雙方闡述各自立場的最後機會。
微軟和美國政府在10日遞交的文件中互相攻擊。微軟認為自己在新科技的各個領域中都麵臨潛在的競爭。它還特別強調,僅僅可免費下載的LINUX係統就可能對視窗係統構成極大的威脅。政府方麵則稱,“就連微軟內部的經濟學家也承認,未來會出現足以與微軟抗衡的競爭者的推測隻是推測。”
庭審階段結束後,此案所涉及的司法程序仍在繼續,但大多數在法庭外進行。微軟和政府方麵在8月10日向傑克遜法官提交了各自新發現的證據,並在9月21日當著Jackson法官的麵對對方提交的新證據進行駁斥。然後,控辯雙方將向傑克遜法官提交代表各自觀點的法律大綱並再次當著Jackson法官的麵相互進行駁斥,在此之後,Jackson法官將陳述自己的觀點並作出最終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