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結局(1 / 2)

最終結局

微軟的成功標誌著一個新興行業的茁壯成長和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微軟對美國經濟的重大影響,預示著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向。因此,微軟案的曲折曆程和最終結果,勢必極大地影響信息行業乃至後工業社會的運行規則和法則。

1.微軟麵臨法院處分

審理微軟被指控觸犯反托拉斯法一案的法官,雖已宣布極不利於微軟的實情調查結果,但本案最後結果仍不明朗。法律專家之前已預料到,此案對原告(美國政府)有利,但真正的戰場可能是在和解交涉補救措施的過程,或是在上訴法院。

不過,不管案情發展如何,ThomasPenfieldJackson法官5日宣稱微軟在電腦作業係統(操作係統)市場擁有獨占勢力,不啻交給原告一根大棒子,作為擺平未來糾紛的利器。

法律專家指出,雖然Jackson的實情調查聲明尚未觸及微軟行為的適法性,但可能為未來兩方和解鋪路。也有人認為5日公布的調查結果可能為日後懲罰微軟公司奠定基礎。

邁阿密大學法學院教授MichaelFroomkin說“這部分的決定幾乎是無法上訴的。審案法官的實情調查發現,幾乎不可能被推翻。微軟無法予以消除,除非和解此案。”

重要的是,不涉及此案的律師表示,Jackson法官的聲明也開啟各種懲罰性措施的可能。如果微軟察覺到未來可能麵臨的嚴重後果,例如公司被分解,則可能促使該公司尋求和解。

觀察家說,傑克遜法官發布實情調查結果後,微軟對外發布的聲明中,多次回避批評政府行動的機會,或許是已察覺到和解可能是下一步。專家也指出,如此規模的反托拉斯案,兩方纏訟多年直到最後兩敗俱傷的痛苦結果,並不多見。例如AT&T1984年就和解反托拉斯官司,同意分割旗下事業,讓小貝爾公司誕生。另外,美國政府在窮追猛打IBM十年後,也終於宣告放棄。

但其他人指出,微軟敵手此時額手稱慶還不是時候,因為微軟也可能不選擇和解,而訴諸上訴法院。

另有人預期,5日的結果可能導致微軟麵臨嚴厲的法院處分。

據分析,一旦微軟被裁定違法且和解失敗,法官最終可能考慮的懲罰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分割這家全球最大的電腦公司,具體可能包括分成不同的公司,分別銷售操作係統、商業應用以及網絡內文軟體,或者是規定微軟分出完全相同的子公司,互相競爭。二是強迫微軟讓競爭對手銷售及改善他們本身的視窗係統,這將包括強迫微軟公開其軟體的詳細機密資料,三是規定如果微軟要銷售其本身設置的瀏覽器,它還必須配售其競爭對手的產品(如網景網路瀏覽器)。四是強製微軟將視窗以相同的價格賣給全國所有的電腦製造商,以避免微軟以有利可圖的折扣使其盟友受益,而使競爭對手吃虧。

2.上訴還是和解——微軟將向何處去?

麵對傑克遜法官判決微軟違法這個殘酷的事實,微軟可供選擇的道路隻有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