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如何看微軟(3 / 3)

第二,微軟與同行的競爭會否變為微軟與司法部的對抗?

不管微軟真正的想法是什麼,也不知微軟心中真正的對手是競爭公司或是公眾或是政府,微軟最終的策略選擇是與反壟斷法進行對抗,與司法部進行對抗。從策略上來說,這種策略是極為成功的。選擇司法部作為對手,既可以有效地緩解與同行、與公眾的緊張關係,又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社會各界對政府部門一貫的不滿,爭取最大的同情。可以說,這個辦法是減少損失的最佳辦法。從另一個方麵來看,政府部門又是效率最低的部門。政府部門由於受到各種條條框框的限製,為了追求表麵上的最大公正,也因為其體製不適宜現代高科技發展的種種因素,其辦事效率是相對較低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司法部的很多證據隨著時間的遷移而迅速變得毫無價值,司法部也成為人們抨擊的對象。可以說,微軟的策略是成功的,但也是危險的。司法部畢竟是大權在握。微軟也畢竟不是眾人所向。玩遊戲玩過火了是會傷及自身的。微軟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第三,微軟有多少對手?

微軟的對手是強大的,SUN、IBM、INTEL、NETSCAPE、AOL等公司無疑是微軟的強勁對手,但微軟的對手遠不止此。美國的公眾仍有相當多的人相信反壟斷法,對一切的壟斷視為盜賊;微軟的用戶也有人將微軟產品的問題歸結於微軟的壟斷;政府部門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地護衛著法律,而是永遠地護衛法律與自身利益、自身威嚴的結合。當政府部門把自身形象與同微軟的對抗聯係在一起時,他們往往會將自己在法律的裁決者和被裁決立場上混淆。

第四,微軟有多大的力量?

事實上,微軟一方的力量要強的多,大多數美國經濟學家站在微軟一方。即使是微軟的對手,心裏的真正想法也隻是適當地對微軟懲罰一下,並不想真正地置微軟於死地。他們肯定知道:如果今天依照反壟斷法對微軟進行懲罰,明天這個懲罰可能就掉在自己頭上。微軟的力量也是強大的,不僅僅有微軟自身的力量,微軟巨大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視的力量。微軟作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有著雄厚的財力。在美國這個靠錢說話的世界,微軟無疑有著可以大聲說話的資格。微軟作為產業領袖,微軟的一舉一動,整個產業無不受其影響。微軟的產品成為產業事實上的標準,微軟的變化對全世界幾乎所有的電腦用戶無不產生重要的影響。在今天,美國的經濟表麵上很風光,但實際上卻暗礁四處,這些暗礁被信息產業的繁榮而掩蓋。一旦微軟這個信息產業的領頭羊失去動力,受損失最大的不僅是微軟,微軟的行業對手們受損失可能更大,而損失最大的將會是美國的整體經濟。況且,美國的軍事實力也大大得益於微軟。在科技日益重要的今天,美國的國家機密乃至最高戰略利益可能不在軍工廠、不在國防部而在微軟之中。

第五,微軟案如何收場?

交戰和交戰的結果是難以確定的,就象對克林頓的起訴,就象美國NBA工會與資方的對抗。但對於微軟案,我卻可以肯定地說:微軟最多隻會受到一點不痛不癢的懲罰。我們接下去要看的隻是由誰搬來一個什麼樣的台階,讓司法部順著台階穩穩當當地走下來。

4.微軟在用戶心中的地位不可動搖

據enet消息,無論聯邦法院對微軟的判決如何,蓋茨和他創建的王國在公眾的心目中的地位巍然不動。民意調查表明,與法官對微軟長達207頁的刻板判詞相反,美國普通民眾並不認為自己成了微軟壟斷的受害者。事實上,微軟的用戶們堅定地站在軟件巨人一邊,反對法庭宣判有可能給微軟帶來的危機,對世界上最著名的億萬富翁依然尊敬有加。

這次民意測驗是以電話采訪的形式進行的,時間從11月4日到7日,正好跨越法庭宣判前後。總共采訪了1011位成年人,其中68%的被采訪對象站在蓋茨一邊,19%的人反對他。

波士頓一位數據庫軟件公司的總裁ReginaObe說:“我並不否認這是壟斷,但如果微軟因此而受到指控,那其他很多公司也要因此而定罪。”

在拉法耶特經營一家小公司的RobertMager說:“人人都尊重比爾·蓋茨,但人人又痛恨微軟強加給用戶的一些限製。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他推動技術進步的速度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由於微軟的努力,很多從未用過電腦的人都開始感到簡單易學。”

電腦用戶們(甚至從前微軟的批評者們)都對該公司Windows操作係統大加讚許,認為Windows已經樹立起操作係統的工業標準。

約有54%的被調查對象反對政府采取任何行動要求微軟打散成諸家小公司,這是法官可能對微軟強加的懲罰之一。調查還表明約有58%的電腦用戶反對此舉。達拉斯的一位電腦零售商ScottScholz甚至警告到:“如果微軟被拆散,最終受害的是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