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案不僅使微軟股票頓呈頹勢,還使微軟公司的整體士氣出現了大幅滑落。而微軟在產品和技術發展方麵所陷入的困境更被認為是微軟麵臨的真正威脅。據悉,在無線電通話以及電腦與有線電視間互動等方麵的技術革新,已成為微軟自成立以來的最大難題。此外,微軟“視窗”新產品的潛在危機以及在許多相關軟件的更新換代方麵存在的困難也幾乎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聯邦法官在微軟正處於上述逆境之時認定微軟有壟斷行為,這對微軟來說可謂雪上加霜。因此,分析家認為,微軟很可能不得不走向分割經營,甚至被迫解體的命運盡管聯邦法官認定微軟有壟斷行為,但微軟總裁蓋茨已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微軟將致力於尋求公平而負責任的解決方式,同時確保消費者權益及產品創新等基本原則。司法部官員也表示,“無論何時和解都是一個可供選擇的解決辦法”,與微軟達成的“協議必須對消費者的選擇、市場創新及競爭有所幫助”。據悉,美國司法部正在就如何處罰微軟作全盤考慮。
3.微軟在全球的影響力削弱
分析家指出,不論指控微軟公司的曆史性反壟斷案件結果如何,該公司在互聯網推動的迅速向器件而不是向個人電腦方向發展的世界中的影響力正在衰落中。即使在美國司法部聯同十九個州於1998年5月向這間全球最大的軟件製造商提出訴訟之前,微軟的行政人員就極力製止軟件發展商轉向不依賴視窗的平台的“變節”。
以西雅圖為基地的經紀行麥達姆斯·賴特·拉根公司總裁,麥達姆斯說,“我認為他們麵臨多年來最嚴重的威脅。在資訊應用的設計上,現進行一場根本性的變革。”
盡管微軟仍然是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但由於個人電腦的增長放緩,在許多技術的新熱門領域,注定會成為互聯網重要通道的影像遊戲機等器件,微軟發覺自己已被超前。
美國地方法官傑克遜的裁定指出,微軟通過壟斷個人電腦市場扼殺了競爭,而個人電腦正是按英代爾公司的微處理器設計而製造。
麥達姆斯說,“傑克遜的裁決對該公司的發展具有潛在性的危害,盡管它是基於用倒後鏡來觀看市場。”
除了非電腦器件的革命,軟件本身亦在多方麵變革,從而削弱了視窗的支配地位,而網絡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吸引公司的買家,形成了發展商的一種新發展方向。
由於這些應用在互聯網上運行,它們比任何操作係統更依賴瀏覽器界麵。雖然微軟的互聯網瀏覽器(IE)已成為世界上個人電腦最頂級的瀏覽器,但該公司一直不能製止發展商往互聯網標準上加添專利。
紐約州錫福德市因維申尼靈集團研究主任艾赫蒂說,“當提出訴訟時,微軟對發展商的限製很嚴厲。今天,已大為削弱,將來限製甚至會更少。”
4.微軟呼風喚雨的時代將不複存在
業界觀察者指出,法官對微軟壟斷的初步裁定,已無助於改變現有的事實,市場競爭已通過Internet使科技界發生了轉變,微軟呼風喚雨的時代已不複存在。
分析家表示,自司法部對微軟提起反托拉斯訴訟以來,競爭者已大膽尋找微軟操作係統的替代品。微軟的Windows操作係統占有全球九成個人電腦市場。
安德爾進一步表示,微軟現在要為生存而戰,過去指使合作夥伴與消費者的優勢已在審訊過程中逐一流失。
微軟長期以來飽受抨擊,人們指責它對電腦公司訂下嚴苛的合約條件,但微軟將再也不能重施故技,因為現在雙方的地位已經比較平等了。
微軟的競爭者指出,許多消費者不希望用麻煩的個人電腦操作係統來上網找資料、購物與通訊。而一些便攜式產品,包括可上網的移動電話、掌上電腦、遊戲主機和音樂播放機都在市場上熱賣。
數家電腦公司,包括兩大電腦公司康柏和戴爾,據說都在研究不需要Windows就能上網的低價桌麵電腦。而需要操作係統來運行複雜程序的公司也開始尋求非微軟的產品,比如免費的Linux係統和Sun的產品。
有批評者指出,微軟脅迫硬件公司不準采用其競爭者的產品,或幹脆用錢把競爭者的技術買斷,這使一些新技術根本無緣走上市場。也有一些分析家表示,官方的大動作利多於弊,並表示要避免微軟濫用獨占權力,但也不能妨礙該公司追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