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謀劃好人生的“導航圖”
一個想要擺脫生存困境、改變自己生存危機的人,在人生定位這個問題上必須要有準確的判斷,要能在自己最喜歡的“行當”裏淋漓盡致地發揮優勢,才能營造人生的成功;否則,入錯了行,你就會在很多人麵前處於下風,處處感覺到自己處於危機狀態。這就是說,要想克服危機,心中不能沒有“導航圖”。
德國法蘭克福的鉗工漢斯·季默,從小便迷上音樂,他的心中自然就有這樣一張“人生導航圖”——當音樂大師,盡管買不起昂貴的鋼琴就自己用紙板製作模擬黑白鍵盤,但他練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竟把十指磨出了老繭。後來,他用作曲掙來的稿費買了架“老爺”鋼琴,有了鋼琴的他如虎添翼,並最後成為好萊塢電影音樂的主創人員。
他作曲時走火入魔,時常忘了與戀人的約會,惹得許多女孩罵他是“音樂白癡”、“神經病”。婚後,他幫妻子蒸的飯經常變成“紅燒大米”。有一次他煮加州牛肉麵,邊煮邊用粉筆在地板上寫曲子,結果是麵條煮成了粥。妻子對他很客氣,不急不怒,隻是罰他把糊粥全部喝掉,剩一口就“離婚”。
他不論走路或乘地鐵,總忘不了在本子上記下即興的樂句,當作創作新曲的素材。有時他從夢中醒來,打著手電筒寫曲子。
漢斯·季默在第67屆奧斯卡頒獎大會上,以聞名於世的動畫片《獅子王》榮獲最佳音樂獎。這天,是他的37歲生日。
我們羨慕那些成功人士所獲得的鮮花、掌聲,卻常常忽略了在這些成功背後的艱辛。我們出生時條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去爭取一切我們想要的東西——“人生導航圖”。
一個人想要過一個理想完滿的人生,就必須先擬定一個清晰、明確的人生導航圖。
所謂“人生導航圖”,就是指人生的目標與理想,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運用合理而有效的克服危機“戰術”——為了實現目標而采用的手段。
由於“戰略”、“戰術”有時具有特定的意味,有些人以為是為別人而設的,其實是針對自己而言的。我們這裏所說的“導航圖”具有理想性和崇高性,而“戰術”則具有合理性和實用性——是用正當而合理有效的手段為克服生存危機,尋找帶有積極和先進的目標。
有了目標,人生就變得充滿意義,一切似乎清晰、明朗地擺在你的麵前。什麼是應當去做的,什麼是不應當去做的,為什麼而做,為誰而做,所有的要素都是那麼明顯而清晰。
於是,我們就會為了實現這些目標而發揮更大的心力,一條克服危機而發揮優勢的狀態便可燦然顯現。在為實現由危機導向優勢的過程之中,人生的樂趣與韻味顯現其中,於是生活便會添加更多的活力與激情。此時我們自身隱匿的潛能也會迸發出來。經常有意識地創造出這樣的情勢會使人生更加成功、更加豐富的原則、原理,這就是“人生導航圖”。這對於那些積極向上、渴望改變生存危機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一個人生的指針。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改變自我是一種極大的痛苦,但是對那些決心要改造自身的危機的人來說,改變自我都是一種樂趣和幸福,因為他們是在為克服危機人生而對自己負責。
人生的樂趣存在於一切日常生活之中,存在於一切為了克服危機而采取的自我改造危機之中。
但是,試問一下,我們之中有幾個人能夠自信地說:“我脫胎換骨式地改變自我,是正在享受人生的樂趣”呢?又有多少人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感到最高興、最激動的事情是把自身的危機變成了優勢呢?其實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問題,深深地思索一下,沒有多少人能夠輕易地回答出來,誰都有過幸福的生存。但是,什麼才是幸福的生存?如何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如果我們對這些問題模糊不清的話,那麼我們就決不會知道明天該采取什麼樣的行動,才會使生存變得充實和更加富有意義,更加具有目的性。
我們必須仔細地思考一下這些問題:自己想做什麼?想過怎樣的生存?自己和別人、社會想保持怎樣的一種優勢關係?在哪一種狀態之中自己會感到最滿意?
作為個體的人來說,也要給自己確定一個努力的方向——人生的定位。
克服危機,必須要確立人生的定位。先要認清楚自己,將自己擺在整個社會的宏觀世界之中,了解自己所處的位置,而進一步則是要以你現在所處位置為基礎,為自己設立一個更高層麵的定位。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改變危機的目標與理想。
而當我們在思索人生的一切的時候,追溯其原點,不外乎是基於作為個體存在的人的夢想與目標,而這些夢想又構成了我們整個的人生,當然,在我們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也不能無視社會背景的存在。由於每個人的人生觀及其價值取向都會因其文化背景、生活環境、宗教信仰等方麵而有所不同,因此,每個人的人生定位也會大相徑庭,所要求的人生目標也會大為不同。比如說,有的人尋求的是物質上的富足,而有的人渴望的卻是精神上的超脫。所以,正確地確立自己的人生定位,是非常之重要的,而基於其上的目標與夢想將會引導我們度過美滿的人生。
確立人生定位戰略是為了人生的幸福,也因為它,才使人生過得更加有意義。除此之外,它也是““人生導航圖”的最高戰略,具體而言,改變自己的一生,賦予其更重要的夢想、目標,以及價值觀的,就是自己的人生定位,亦即人生的最高戰略。也就是說,無論是在工作上、學習上以及個人生活上,人生幸福的意義,就是由設定這最高的戰略開始的。
環境的危機能夠製約人的發展,但是克服危機的人,可以把危機變為優勢。
日本有一位詩人叫宮賢治,他出生在日本東北部,如今那裏盛產米糧,但在當時生產技術落後的情況下,由於天氣寒冷,應災措施跟不上,農民一直都是過著十分悲慘的生活。
在這種環境中出生、成長的宮賢治,親眼目睹了一幕幕的農民悲慘的境遇,他立誌要為自己的家鄉開創一條坦途。他去學習新技術,試著栽培高產品種蔬菜,並且在村子裏義務開辦講座,教給大家如何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栽培、保護農作物的技術,而且還將不受氣候影響的新品種介紹給大家,無償贈送肥料給村裏的農戶。
他有一首詩叫作《在風雨中挺立》。在這首詩中,他將自己的心誌表露無遺。他希望能改善當時農家的悲慘境遇,增進村人的幸福,而為了這夢想,他將自己投入其中,奔走四方,尋求技術與優良品種。可以說,從這首詩中所表現出的心誌即是宮賢治對於最高人生戰略的宣言。
宮賢治本身生自一個貧窮的農戶家庭,他的人生之途也是坎坷不平,但是他相信人生就是應該這樣活著。他對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要的東西非常的清楚,他明確自己的目標,他努力地去實踐,而且他也真正地做到了。直到如今,當地人仍然不太重視宮賢治作為一個詩人的身份,而是將其尊為農業技術的宗師,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宮賢治幫助他們擺脫饑餓的陰影才是最重要的。實現最高戰略,讓夢想成真的宮賢治,應該就是得到最高滿足感及充實感的成功者。
宮賢治將理想付諸行動,那就保證了最高戰略的實現。有了人生定位,有了理想,還必須要有行動。“行動”在人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沒有行動,光說不練,光想不做,其他的一切都不可能發生。但是,把行動本身當作是“目的”,那也是一點意義也沒有的。隱藏在行動之後的,應該是更高層次的決定和覺悟,以及將一切付諸行動的力量,換而言之,你必須時時地自問,明確地意識到最高戰略又是什麼?究竟自己的決心、覺悟何在?這才是達成幸福之門的必由之路。
我們其實可以從身邊隨手找出幾個例子,來證明行動對於實現戰略的重要性。的確,一個想要改變自身危機的人,心中不能沒有“導航圖”,不能沒有行動。行動本身左右著人生,鎖定一個明確的人生導航圖,不論是對人生,或是對任何的行動,都是非常重要的。
下決心,製定自己的人生導航圖,同時經常意識到這一戰略,時時不忘將其化為行動,這就是將危機導向優勢的秘訣。“人生優勢”將會開拓你明朗的人生,時時牢記它,必將為你克服危機開出一條坦途。
四、人生之路不偏航
人生如何防止偏離目標?首先在思路上要分清輕與重、緩與急,如果隨意地胡亂瞎抓一氣,結果隻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勞而無功”。
有一位農夫欲上山去砍樹,卻忽然想到腳上的草鞋很陳舊了,於是匆匆忙忙地搓繩打草鞋,忙完草鞋又檢查斧鋸,發現斧子太鈍,鋸子已鏽,於是決定重新訂購斧子和鋸子,後來又嫌新斧子的材質不好……等到他萬事俱備準備出發時,大雪已經封山。於是農夫就抱怨:我的運氣真是不好。
其實這個農夫的問題不在於運氣的好壞,而是他在確立目標時思考的方法不當。他原訂的目標是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砍樹的任務,鞋子的新與舊並不重要,斧子太鈍、鋸子已鏽可以立即動手磨快,並不需要訂購新的。
農夫正是由於偏離目標的思考和決定,導致了砍樹計劃的落空。人生目標的追求與實現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思路上要分清輕與重、緩與急,要抓住目標的根本去實施和完成,不能不分主次,甚至把力氣都使用到次要方麵,造成了一事無成的局麵。
大禹是中國曆史上的治水英雄,他的成功正是對目標專注的最好的注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曆經13年身體勞苦和憂心積慮,終於成為治水楷模的佳話,流芳百世。據《史記》記載:大禹的治水行動感動了鬼神,在他的帶領下,修通了九湖岸邊的道路,測度了九山,使得水上可行船,陸地可行車,這些功績正是他目標專一、身體力行的結果。
為了做到目標專一,許多偉人為我們提供了榜樣:
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以其自然、清新和精煉而享譽世界,他那極為簡潔的對話有著“電報式”的美稱,當記者問他簡潔風格形成的秘訣時,他說:“站著寫。”這不是幽默,而是事實。
海明威解釋自己的寫作習慣是:“我站著寫,而且隻用一隻腳站著,采用這種姿勢,使我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迫使我盡可能簡短地表達我的思想。”他在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艱苦地摸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風。後來,他的《老人與海》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在他獲得了如此高的殊榮之後,他仍然一如既往,辛勤筆耕,且從不自滿。他不止一次地說過:“我要學習寫作,當個學徒,一直到死。”
誠然,要想培養以上品質,決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需要我們長期為之努力,老子《道德經》的生命力就在於揭示出深刻的辯證法思想,他的“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的辯證思維,至今對於我們仍然有著啟迪。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是從微小處萌芽,都是從頭開始的,隻有知難而進,不斷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五、切忌缺乏進取的豪情
進取的力量能把一個弱者塑造為強者,因為進取能夠逼迫一個人做自己全力想做的事,並且渾身充滿幹勁。相反,沒有進取心,一個人就會坐以待斃,在自己狹小的圈子中生存,更無法改變自己缺乏進取心的危機,導致一場場挫敗。
在這個世界上,輕言放棄者比比皆是,他們不能像鬆下幸之助一樣有一顆進取之心。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總裁鬆下幸之助,年輕時家庭生活貧困,必須靠他一人養家糊口。有一次,瘦弱矮小的鬆下到一家電器工廠去謀職。他走進這家工廠的人事部,向一位負責人說明了來意,請求給安排一個哪怕是最低下的工作。這位負責人看到鬆下衣著肮髒,又瘦又小,覺得很不理想。但又不能直說,於是就找了一個理由:我們現在暫時不缺人,你一個月後再來看看吧。這本來是個托辭,但沒想到一個月後鬆下真的來了,那位負責人又推托說此刻有事,過幾天再說吧,隔了幾天鬆下又來了。如此反複多次,這位負責人幹脆說出了真正的理由:“你這樣髒兮兮的是進不了我們工廠的。”於是,鬆下幸之助回去借了一些錢,買了一件整齊的衣服穿上又返回來。這人一看實在沒有辦法,便告訴鬆下:“關於電器方麵的知識你知道得太少了,我們不能要你。”兩個月後,鬆下幸之助再次來到這家企業,說:“我已經學了不少有關電器方麵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麵還有差距,我一項項來彌補。”
這位人事主管盯著他看了半天才說:“我幹這行幾十年了,頭一次遇到像你這樣來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性。”結果鬆下幸之助的毅力打動了主管,他終於進了那家工廠。後來鬆下又以其超人的努力逐漸鍛煉成為一個非凡的人物。
在成功者的眼裏,失敗不隻是暫時的挫折,失敗還是一次機會,它說明你還存在某種不足和欠缺。找到它,補上這個缺口,你就增長了一些經驗、能力和智慧,也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世界上真正的失敗隻有一種,那就是輕易放棄,缺乏進取。
個人進取心,是你實現克服生存危機不可少的要素,它會使你進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會給你帶來機會。
在那些克服危機者看來,個人進取心可以創造機會。
巴爾塔是一位木匠的學徒,當他被派去建造衣櫥時,他的周薪隻在400美元。當完工後,看到他的客戶對能善於利用空間以及他的手工品質而感到高興時,巴爾塔想到了一個主意,他用從他第一位客戶那兒賺到的工資,開了一家加州衣櫥公司。
巴爾塔就憑著當時深受歡迎的“將擁擠的衣櫥,轉變成能有效利用的空間”的需求,在12年內就擴大成為全美擁有100多家加盟店的大企業。也引起其他衣櫥製造業者一窩蜂跟進,巴爾塔便在1989年,將他的公司以120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威廉斯·索諾馬。
巴爾塔可以作為一個木匠而感到滿足,但他卻能認清自己的能力,並獲得遠超過其他學徒夢想的成功。
在那些克服危機者看來,個人進取心可以創造財富。
貝斯和蓋斯勒,是1960年費城一家電視公司的製作人。他們發現錄影帶比影片具有更強的市場適應性,雖然他們並非一流的製作專家,但他們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
於是他們便成立了一家錄影公司,由於他們無法製作一流的節目,故他們決定提供一些其他有價值的服務:他們提供最好的設備和空間,給其他製作公司使用。雖然他們很早就進人這一行,但是他們仍然麵臨競爭;為了占有市場,他們不惜冒風險和可能沒有付款能力的人簽約。
貝斯和蓋斯勒也了解更進一步的道理,他們知道,他們的客戶同樣必須滿足自己的客戶,故除了提供設備空間之外,他們還提供客戶一些最新技術,就像蓋斯勒在接受《成功雜誌》訪問時所說的:“我們告訴客戶他們可能想都沒有想到的技術,他們得到好評,而我們得到付款。”
貝斯和蓋斯勒的公司目前除了製作一些表演節目之外,還為錄影技術人員提供訓練講座,他們還為一些公司,像IBM、花旗銀行等,提供公司內部通訊服務,也就是提供將位於紐約、洛杉機等不同城市的人員連線以便召開電視會議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