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斯和蓋斯勒,並非最先洞察視訊係統在未來市場上會擁有一片天空的人,但由於他們有采取行動、製定計劃、承擔風險和提供他人沒有提供的服務的進取心,故使得他們成為這一行的第一人,贏得了生存的優勢。
在那些克服危機者來看,個人進取心還可以創造進步。你克服危機的明確目標可能是有一天自己當老板,但即使你誌不在此,或是這一克服危機目標尚遙遠,培養個人進取心還是會為你帶來好處的。
艾美是一家子公司的行銷策略人員,她看準了該公司視為失敗的一項產品:白雪洗發精。它是一種價格低廉而且不含添加劑的洗發精,這種洗發精沒有華麗的包裝,但卻能吸引講究價格的消費者。於是她決定再次為“白雪”全力以赴並將它再呈給管理階層,並告訴他們“白雪”的價值所在。最後管理階層接受了她的提議,而“白雪”竟成為該公司銷售最好的洗發精之一。
由於“白雪”銷售成功,艾美成為該公司一家分公司的負責人。於是,她研創了一係列新的護發產品,而這些產品最後也都成了市場寵兒。
如今艾美已成為布瑞爾通訊的執行副總裁,該集團所從事的正是市場行銷服務。由於她不斷地以她的個人進取心為公司引進更多更好的產品,故她得到今天的職位可說是實至名歸。她的公司同樣也了解她願意提供超過她應該提供的服務,哈佛商業學校也頒給她“馬克斯和柯恩卓越零售獎學金”,而《美金和意識》雜誌稱許她為“前一百名商業職業婦女”之一。個人進取心使艾美獲得認同、進步和選擇工作的機會,贏得了生存的優勢。
當你定出你明確克服危機的目標之時,就是你開始運用你個人進取心的時候了,開始執行你克服危機的計劃,組織你的智囊團。盡管你會發現在執行克服危機的計劃過程中,你克服危機的目標發生一些變化,但最重要的是“馬上展開”你克服危機的計劃。
開始一項不甚完全的克服危機的計劃,總比拖延行動要好得多,“拖延”是你發揮個人進取心的大敵。如果你一開始時,就讓拖延變成一種習慣的話,那麼它必將蔓延到日後你的每一項行動中。
盡一切努力使你克服危機的計劃付諸實現,並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別理會那些說你的行動是自毀前程的人的話。當卡內基決定將鋼鐵的單價,從每噸140美元降到20美元作為他進入鋼鐵業的目標時,曾受到許多人的嘲笑。而當卡內基達到他的目標時,那些曾經嘲笑他的人連一毛錢都沒有賺到。
如果你需要別人的建議時,就付錢請教一些專家的意見吧!你從同事或朋友那裏得到的“免費建議”將和你所付出的代價一樣:什麼也沒有。
別讓外在力量影響你的行動,雖然你必須對他人的驚訝,和你麵對的競爭做出反應,但你必須每天以你的既定計劃為基礎向前邁進。用你對成功的想像來滋養你的強烈的欲望,讓你的欲望熱情燃燒,最好能燒到你的屁股,隨時提醒你不可在應該起而行動時,仍然坐等機會,坐以待斃。
每當你完成一件工作時就應做一番反省——這是你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成績嗎?如何能做得更好?何不現在就使自己更進一步?是否能夠發揮個人進取心,應視你對於每次機會的覺醒程度,以及你是否能在發現機會時立即行動而定。
很明顯的,個人進取心是一種要求甚多的特質,它的實踐需要許多心理資源作為後盾。當你的進取心處於低潮時,不妨求助於可在其他成功原則中注人新生命力,並且使它們再度發揮作用的一項原理:積極心態。
處理目標的危機——常常找不著北的第三條有效方法是:
切忌缺乏進取的豪情!
六、改變蝸牛一樣的行徑
在成功學中有“蝸牛行為”一詞,它是指一沒有計劃的行進,二是速度慢得驚人。其實,那些始終不能克服生存危機的人,自己常出現這種“蝸牛行為”,從而消耗了許多精力和時光。這就需要把“時間”、“計劃”、“方向”、“目標”引入自己每天的行為中,才能克服危機。下麵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有計劃的前進,分目標的進行,可以成就輝煌: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憑智慧戰勝對手。兩年後,他又在米蘭獲得了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冠軍。當記者又請他談經驗時,他說了同樣的話。人們對他的所謂智慧迷惑不解。
他在自傳中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
在現實中,人們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成功離人們較遠。確切地說,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倦怠而失敗。將大目標進行分解,分段完成,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已接近終點。
很早就有人做過計算,人的一生若能夠活80歲,那麼大約有3萬個日子,也就是72萬個小時左右。但是睡眠將花去三分之一左右的時間,而娛樂、消遣和其他瑣碎的事情又將占去我們三分之一的時間。因此,我們可以實際拿來行動的時間,不過隻有24萬個小時左右,而如何運用這有限的時間,全看你自己決定。人生,畢竟每個人隻有一生,因此每一分、每一秒都彌足珍貴,不容浪費。
平平安安地過日子是大部分人生活的目標,因此,他們隻須付出每天過日子的必要精力就足矣了。這種缺乏目標的生活,不過是看看電視而打發光陰。每晚在一部部悲喜劇、推理偵探故事、荒誕影片等電視世界中遊逛。夜幕一降,他們就習慣地坐到電視機旁,無動於衷地望著一個個畫麵。孰不知電視明星們正是瞄中了這些人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請牢牢記住,不要蝸居在缺乏目標的生活中,否則會增加你的危機,而無法克服危機人生。
其實,所謂平平安安的意識正讓很多人誤入歧途,這就決定了他們滿足自我不敢爆發克服自身危機的願望。要知道人本身的特點規定了:不論你的願望是什麼,你隻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會無意識地、不自覺地、向實現願望的方向運動。
如若你的目標是隱居,你最好能重新考慮。要知道,如果你真正過上隱居的生活,那就和兩手合攏在胸前,毫無生息地躺在棺材裏一模一樣了。
這裏有一個人壽保險公司對退伍軍人和退休者的調查報告。他們都是工作或服務了幾十年,早已盼望退隱的人。而退伍退休之後的現狀是怎樣的呢?你大概沒有想像到——他們在退休僅僅4~7年之後,無一例外地,簡直像商量好了一樣,都從“人生”中退隱下來。無所事事使他們盼望已久的“靠養老金舒舒服服生活”的願望,變得毫無魅力,沒有煩惱的同時,生活中也沒有了歡樂。
我們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潛力,也有成功的機會。以輝煌的成就度過人生也好,還是在挫敗的屈辱中熬過人生也好,你所消耗的精力和努力的心血,實際都是一樣的。
然而,大多數人所度過的一生是無意義無目標的人生。他們隻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打發光陰,他們除了年齡一天老似一天外,別的什麼變化也看不到,他們在自己所建造的牢房裏迷惘、焦躁。
人生的挫敗者在其一生中從未達到過自我解放,從未作過給自己以人身自由的決斷。即使在最自由的環境裏,他們也不敢決定自己的人生該如何度過。他們去工作是為了看看世上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觀看別人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上了。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為一條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約有95%的船是無舵船。他們總是幻想著“什麼時候能漂到一個富裕繁榮的港灣”。對風浪海潮的起伏變化,他們束手無策,隻有任其擺布,聽其漂流。結果他們要麼觸岩,要麼撞礁,以沉沒而終了。這種結果除了挫敗,還會怎樣呢?
還有約5%左右的人——他們能夠發現並克服自身的危機,而追求自己的成功目標,他們有方向、目標,又研究了最佳航線,同時學習了航海技巧。這些船從此岸到彼岸,從此港到彼港,有計劃地行進。那些無舵船一輩子航行的距離,他們隻要兩三年就達到了。他們像現實中的船長一樣,既熟知下一個停泊或通過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暫不明確(譬如探險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標的特性、目的地上應有什麼和現在航行在什麼水域。如果出現狂風巨浪,或者意想不到的其他天災人禍,他們不會慌張,因為他們知道,隻要把應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麼抵達目的地就是確定無疑的事。
智者往往從起步時就有了生活目標。應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將誓死捍衛的是什麼?當自己離世以後,能為後者留下些什麼?
他很清楚,按階段有步驟地設定目標是如何重要。“五年計劃”、“一年計劃”、“六個月達標”、“本年度夏季運動會的目標”,等等。然而,他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則——成功是在一分一秒中積累起來的。大多數的人都把時間大把大把地扔掉了,扔在那些慢騰騰的動作中;扔在毫無意義的閑聊中;扔在查閱那些沒用的資料中;扔在漫無目的的交往中;扔在發表那些眾所周知論點的誇誇其談中;也扔在對那些微不足道的動作和事件的小題大做中;還扔在對瑣碎小事無休止的無謂忙碌和“話匣子”一開就沒完沒了的過程中。這些人把時間不加考慮地用在了並不重要、也並不緊急的地方,而把真正與實現重要目標有關的活動排到次要地位。由於沒有把計劃的內容放在首位,所以即使辛辛苦苦製訂了計劃也不能執行,結果大多是失敗了。
還有一些人,他們熱衷於製定宴會計劃,剪貼報紙,甚至製作贈送賀年片的朋友住所錄。他們在這些事情上花費的時間,遠比花時間設計人生計劃要大方得多。
這些人都在他們熱衷的事項中毀掉了自己,而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危機,因為你退別人則進,在對比中,你的危機就會成為沉重的包袱。
每天克服生存危機的目標,至少要在前一天的傍晚或晚間製定出來,還要為第二天應該做到的事情排出先後順序,至少要寫出六個以上的順序明確的內容。於是第二天清晨醒來,他們就按著事情的順序,一一去身體力行。
每天結束時,他們再次確認目標表。完成的項目用筆劃去,新的項目追加上去,一天內尚未完成的,順推到下一天去。
如果你來到百貨大樓,而你沒有購物的預算限製,其結果會怎樣?你漫步在商品琳琅滿目的大廳裏,電視裏的廣告宣傳浮現到你腦中,眼前的新產品讓你眩目,你的購買欲望在燃起。結果,你滿載而歸——手提包裏裝滿了原來並沒打算買,也不需要,甚至是你原來很反感的東西!
一個成功克服生存危機的目標,從現實到長遠利益都應是周全的。
克服生存危機的目標,應該是明確的。精神好像一個自動裝置,一個自己不思考的計算機,它隻執行你所決定的事項。如果不給它明確的信息,就不能有明確的機能和行為。
那麼,究竟怎樣才能進行積極的“克服生存危機的目標設定”呢?其秘訣就在於明確目標,將它寫成文字妥善保存。然後仿佛那個目標已經達到了一樣,想像與朋友談論它,描繪它的具體細節,並從早到晚保持這種心情。
你的那部“自我意象”的自動機,它無法區別出真正的還是虛假經驗;是“正式上演”,還是“彩排”;是實際中體驗的,還是想像的。所以不論你樹立什麼樣的目標,好像那已經成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知不覺地向那個目標的方向前進。
人具有一種不知不覺地向自己所向往的形象運動的自然傾向。像不知向何處飄泊的小船,風對它們也失去了含義。它們的航向不取決於風從哪裏來,而在於船上的帆張向哪一邊。沒有目標的人,猶如沒有舵的船。風吹來,有的船駛向東,有的船會飄往西,漫無目的。
這與我們的人生是何其相似。在人生的海洋上,流逝的時間像吹到船上的風,揚起風帆的隻有我們自己。周圍發生的一切,都無法代替我們去駕駛那隻屬於我們自己的小船。
別忘記牢牢地把穩你的船舵。製訂明確的計劃,勢必推進它而不搖擺拖曳。一天有一天的目標,即刻行動起來!對確立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執行到底。隻要你能夠這樣每天“彩排”一遍,潛在意識就能自然接受它,使你一天天向理想的克服生存危機的目標邁進。人生有很多東西是可以放棄的,但萬萬不可輕言放棄的是:為目標而努力。
你是否知道鯪魚和鰷魚的習性?鯪魚喜歡吃鰷魚,鰷魚總是躲避鯪魚。有人曾經用這兩種魚做了一個實驗。
實驗者用玻璃板把一個水池隔成兩半,把一條鯪魚和一條鰷魚分別放在玻璃隔板的兩側。開始時,鯪魚要吃鰷魚,飛快地向鰷魚遊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遊不過去。過了一會兒工夫,鯪魚放棄了努力,不再向鰷魚那邊遊去。更有趣的是,當實驗者將玻璃板抽出來之後,鯪魚也不再嚐試去吃鰷魚!鯪魚失去了吃掉鰷魚的信心,放棄了已經可以達到目的的努力。
其實,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有時也犯鯪魚那樣的錯誤。記得4分鍾跑完1英裏的故事吧?
自古希臘以來,人們一直試圖達到4分鍾跑完1英裏的目標。人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曾讓獅子追趕奔跑者,但是也沒實現4分鍾跑完1英裏的目標。於是,許許多多的醫生、教練員和運動員斷言:要人在4分鍾內跑完1英裏的路程,那是決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的骨骼結構不對頭,肺活量不夠,風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實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個人首先開創了4分鍾跑完1英裏的紀錄,證明了許許多多的醫生、教練員和運動員都斷言錯了。這個人就是羅傑·班尼斯特。更令人驚歎的是,一馬當先,引來了萬馬奔騰。在此之後的一年,又有300名運動員在4分鍾內跑完了1英裏的路程。
訓練技術並沒有重大突破,人類的骨骼結構也沒有突然改善,數十年前被認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變成了可能的事情?是因為有人沒有放棄努力,是因為有了榜樣的力量。
你要把目光始終看著你自己和每個實現目標的自我意象。對今後人生,製訂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你如能做到這些,你將立即贏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