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道德的建設與發展(3 / 3)

3、強烈的職業責任心

人在社會中生活就有社會責任,而人在職業中活動固然也就有職業責任。馬克思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9頁。在我國現階段,人們的社會責任在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們的職業責任在於從各行各業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四個現代化建設服務。這二者是統一的,社會責任是職業責任所要完成的任務和要達到的目的,而職業責任則是實現社會責任的條件和措施。因此,各行各業的職工都必須具有強烈的職業責任心,樂業敬業,恪盡職守。倘若不盡職盡責,那就會完全喪失職業道德,甚至會給黨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如,中央電視台曾報道,某醫院由於大夫和有關人員工作粗心大意,竟將兩個病孩子的手術做顛倒了,該做摘除扁桃體手術的被做了心髒手術,該做心髒手術的卻被切除了扁桃體,使兩個無辜的孩子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創傷。這起觸目驚心的醫療事故,正是個別醫務人員責任意識差,缺乏醫德的典型反映。這充分說明,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必須從增強職業責任感、事業心這一基礎性內容抓起,使各行各業的職工都樹立起社會主義的職業良心和鮮明的職業榮辱感,在職業活動中自覺地遵守本行業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

4、嚴格的職業紀律

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各行各業的職業紀律是完成其特定任務的保證。因此,遵守職業紀律,是各行各業職工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社會主義的職業紀律,最根本的是職業崗位紀律和勞動紀律,同時也包括為了確保職業活動正常開展所必須的其他各種製度和紀律,諸如“崗位責任製”、“公約”、“守則”、“須知”等等,都是職業紀律的內容。早在1975年,鄧小平同誌就針對當時的軍隊、鐵路和企業組織紀律渙散的現象,強調了紀律的極端重要性。首先,他提出要“加強紀律性,提高工作效率”。《鄧小平文選》,(1975-1982),第3頁,第5頁。其次,他提出要“建立必要的規章製度,增強組織性、紀律性。”《鄧小平文選》,(1975-1982),第3頁,第5頁。把必要的規章製度建立、健全起來,堅決執行,才能克服紀律鬆弛的現象。在強調職業紀律時,有的人把紀律和自由對立起來,認為強調職業紀律就會扼殺職工的個人自由。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我們加強職業紀律,決不是反對和限製職工個人應有的自由。自由和紀律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自由是紀律的前提和基礎,紀律是自由的條件和保證。如果把自由看成是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不受任何紀律的約束,那就會使我們所在的企業、事業單位變成一盤散沙,形成混亂無序的局麵,必會嚴重地影響正常的生產和工作。所以,這種把自由和紀律對立起來的想法不符合職業道德的要求。

家庭美德也是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是保證廣大社會成員幸福生活和社會文明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基本環境。在家庭這種簡單的社會群體裏,人際關係比較親密,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相互關係的各方,都互相依賴。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關係親密和諧,不但對夫妻雙方的思想、工作,而且對子女的健康成長,都會帶來積極的影響。夫妻關係不和、家庭中缺乏和諧溫暖、道德氣氛淡薄,不僅會給夫妻雙方帶來痛苦和煩惱,而且對子女的思想感情和身心素質會產生嚴重損害,不利於青少年的成長。缺乏父母愛撫和關心的孩子,尤其是破裂家庭的子女,在思想和行為方麵往往出現反常現象,不合群、粗俗,對人生和生活的看法發生變異,性格趨向冷漠或放蕩。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的《決議》提出,家庭美德要求做到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在婚姻戀愛觀方麵,我們要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夫妻恩愛,反對違反家庭倫理道德、無視家庭婚姻義務、腐化墮落、喜新厭舊的腐朽觀念。在日常生活中,夫妻間要互相尊重對方的人格、工作、勞動、意見、愛好、親友等,要相互信任,以誠相見。在工作、事業上要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要有苦同吃、互慰互勉、安樂相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尊敬父母、贍養老人,是我們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要尊重父母的人格、權力和正確意見,要在精神上尊敬和體貼,物質上悉心關照,使操勞了一生的父母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撫養子女、教育好下一代,是父母崇高的社會義務和責任,也是一種必然的道德要求。要對未成年的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讓他們吃飽穿暖,健康成長。要對子女進行嚴格的要求和教育,不能嬌生慣養,任其發展。父母親必須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等幾個方麵著眼,精心培育子女,使他們逐步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社會主義新人。鄰裏之間要和睦相處、互助互愛。俗話說,“鄰居好,是個寶。”,“遠親不如近鄰”。鄰裏之間關係融洽,不僅有助於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而且有利於精神文明建設。

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建設,是關係到社會穩定進步的大事,我們必須認真抓緊、抓好。一定要在全民中大力開展基礎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強青少年的道德建設,努力發揮文學藝術和宣傳輿論的正確道德導向作用。健全社會主義法製和各項相應的製度,並通過扶正壓邪、激濁揚清,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促使人們養成自覺的道德自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