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建設的根本目標:(3 / 3)

“四有”是一個相互聯係的有機整體,它概括了社會主義新人的本質特征。在這四條裏,革命理想和道德,體現和決定著社會主義新人的內在本質和發展方向,革命紀律是實現革命理想、維護革命道德的基本保證,而文化知識則是革命理想、道德和紀律賴以形成的重要條件。四個方麵不可分割、缺一不可,隻有把四有的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和造就全麵發展的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

培養“四有”新人,要依靠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要運用多種多樣的教育手法。但其中有效地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仍然是我們實現培養目標的一個中心環節。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要針對他們的具體特點,貫徹執行積極引導、疏導的方針,才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從近年來,很多單位的教育實踐經驗來看,要成功地培育“四有”新人,思想教育應重視以下作法:

1、把必要的正麵灌輸與充分的自我教育結合起來

思想教育中要貫徹民主精神,教育者要學會講事實、擺道理,不能重複過去的打棍子、扣帽子的錯誤作法。要滿懷愛心,以平等的態度同他們“對話”,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做到情理相濟,才能使受教育者心悅誠服。隻要是屬於人民內部矛盾,就要采取積極引導、正確疏導的方法,用事實、知識和哲理啟迪他們。同時,注意社會實踐課堂,組織他們參加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及讀書、演講等活動,使青少年在社會實踐中開闊眼界,提高覺悟,受到啟迪和教育。

2、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正確處理長遠目標與當前

起點的關係人的成長和進步,都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因此,對青少年按“四有”目標培養和塑造,也不能急於求成,要積以時日,循循善誘。鄧小平同誌早在60年代初就講過,教育青年要多做精雕細刻、點點滴滴的工作。搞“立竿見影”、“雷厲風行”那一套,曆來難免粗糙,難免留下後遺症。還要善於依據受教育者不同水平,確定適當的起點,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地向長遠的培養目標邁進。

3、注意寓教育於生動有趣的活動之中

青少年好學、愛動、富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他們情感豐富、興趣廣泛、精力充沛。對青少年的教育應該既有正麵的灌輸,又要善於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潛移默化,盡量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對知識的渴求,幫助他們更多地接觸具體的事實和生動的形象,達到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統一,使青少年逐步學會用正確的觀點判斷事物和對待自己。同時,要關心青少年的切身利益,多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困難結合起來,在真摯的情感交流與溝通中,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4、重視榜樣的力量

喜歡模仿是青少年的一個重要特征,心理學家認為,青少年從無意的模仿到有意識的模仿;從遊戲的模仿到生活實踐的模仿;從把模仿當作目的到把模仿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從模仿榜樣的外部特征產生類似的舉動,到模仿榜樣的內心特征而產生獨創性的道德行動。這些情況就決定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青少年腦中總是裝著自己羨慕的英雄形象,並喜歡模仿他們的語言和行為。因此,英雄劉胡蘭、黃繼光、雷鋒、保爾·柯察金等曾影響過整整一代人。如今,體現時代精神的抗洪英雄,又成了青少年崇拜和學習的楷模。在真實生動、可親可敬的先進典型的鼓舞和教育下,廣大青少年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為“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