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森林概貌(1 / 2)

中國森林概貌

現有森林資源概況和特點

森林是可再生的資源,有著自然生長和枯損的發展過程。同時,由於人們的經營利用活動以及自然災害等因素的影響,森林資源的分布、數量、質量都處於變化的狀態中。因此,隻有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森林資源清查,建立資源檔案製度,才能及時掌握森林資源現狀和消長變化的動態趨勢。舊中國隻進行過局部地區踏查,以此推算全國森林資源概數。新中國成立以後,從五十年代到一九八三年,全國先後進行過三次森林資源清查和統計。

一、現有森林資源概況

據一九七七至一九八一年森林資源清查資料,中國現有森林麵積11,527.74萬公頃(合172,916萬畝),林木總蓄積量1,026,059.88萬立方米。全國森林覆蓋率為12%。

二、現有森林資源特點

第一,森林資源少,覆蓋率低,擴大森林資源有較大的潛力。總的看來,中國現有森林麵積和林木總蓄積量的絕對數量可觀,在世界上也有一定地位。但是,中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從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產生活需要來看,森林資源又非常貧乏,屬於少林國家。

據統計資料,中國土地麵積約占世界土地總麵積的7%,人口接近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森林麵積僅占世界森林總麵積的4%左右,林木蓄積量還不足世界林木總蓄積量的3%。按人口平均計算,中國每人占有森林麵積為0.12公頃,林木蓄積量為9立方米,隻分別相當於世界每人平均水平的18%和13%。如果與世界上林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

全國林業用地麵積26,713萬公頃,占國土總麵積的27.8%。但是,目前森林麵積隻占林業用地麵積的43.2%,還有10,129.8萬公頃無林地,其中約有60—70%處於濕潤半濕潤氣候區,適於發展造林事業。還有1,720.03萬公頃疏林地和2,773.47萬公頃灌木林地,如能有計劃地進行封山育林和林分改造,大部分可望恢複成林。因此,擴大森林資源,有較大潛力。

第二,森林資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東北、西南多,西北、華北、中原少。由於受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森林資源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

各省、市、自治區森林麵積和森林覆蓋率差異很大。按森林覆蓋率大小分類如下:

1.森林覆蓋率〉30%的7省:台灣55.1%,福建37.0%,浙江33.7%,黑龍江33.6%,江西32.8%,湖南32.5%,吉林32.2%。

2.森林覆蓋率20—30%的6省、自治區:廣東27.7%,遼寧25.1%,雲南24.0%,廣西22.0%,陝西21.7%,湖北20.3%。

3.森林覆蓋率10—20%的4省、自治區:貴州13.1%,安徽13.0%,四川12.0%、內蒙古11.9%。

4.森林覆蓋率5—10%的6省、市、自治區:河北9.0%,河南8.5%,北京8.1%,山東5.9%,山西5.2%,西藏5.1%。

5.森林覆蓋率〈5%的7省、市、自治區:甘肅3.9%,江蘇3.2%,天津2.6%,寧夏1.4%,上海1.3%,新疆0.7%,青海0.3%。

各省、市、自治區森林資源占全國比重的差異也很大。其中黑龍江省森林麵積占全國比重最大,達13.3%,內蒙古次之,為11.9%。林木蓄積量占全國比重最大的也是黑龍江省,達15.9%,以下依次為:西藏自治區(14.00%),雲南省(12.88%),四川省(11.24%)等。除3個直轄市外,占全國森林麵積和蓄積量比重最小的是寧夏(0.04%)、江蘇(0.15%)和山東(0.24%)。

從地理區域看,東北、西南、東南、華南地區因山地丘陵多,森林資源也較多;而遼闊的西北、內蒙古和西藏的中、西部,以及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華北、中原和長江、黃河下遊等地區森林資源較少。這些地區的森林麵積隻有1,173萬公頃,隻占全國的10.1%;森林蓄積量4.7億立方米,隻占全國的5.5%;森林覆蓋率隻有8.4%。

第三,用材林多,成熟林蓄積量多,優良樹種林分多,防護林和薪炭林少。

就林種結構而言,中國按經營目的劃定林種的工作還沒有全麵開展,據森林資源統計,防護林麵積隻占8.8%,薪炭林隻占3.3%,而用材林卻占74%。顯而易見,現有各林種比例同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和能源作用的要求是不相適應的。

就林齡結構而言,中國現有森林的林齡比例基本是合理的。幼齡林、中齡林、成熟林的麵積比例大致為3∶4∶3,蓄積量比例大致為1∶3∶6。但是,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林齡結構比例嚴重失調,特別是南方集體林區更為嚴重,其幼齡林、中齡林、成熟林的麵積比例大致為5∶4∶1,蓄積量比例大致是2∶5∶3。顯然中、幼齡林占絕對優勢,近期可供采伐的森林資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