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時期
(一九五八——一九六五年)
這個時期的林業建設,經曆了“大躍進”、三年經濟困難和國民經濟調整3個階段,是在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前進的。有不少新的發展和成就,但由於受“左”的錯誤思想影響,也使林業遭到了較嚴重的破壞和損失。
林業建設的新發展
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修正草案)》,林業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林業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大力開展群眾性的造林運動,適當發展國營造林,迅速綠化一切可能綠化的荒山荒地;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改善森林生長條件,提高森林生長率,更好地發揮森林在國民經濟中的防護作用和經濟作用;大力開發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大量增產木材;積極發展木材機械加工和化學加工工業,提高木材利用率。中共中央、國務院四月發布了《關於在全國大規模造林的指示》。這個時期,全國造林、育林、護林、木材采伐和加工利用都有新的發展。
一、國營林場大發展
國營林場分兩種類型:一種是經營林場,主要任務是對大麵積的天然次生林進行經營管理,撫育成林;另一種是在大片荒山、荒地進行造林的造林林場。一九四九到一九五七年,全國建立國營林場418處,造了500多萬畝新林,對一部分天然次生林進行了經營管理,積累了辦場經驗。一些地區還建立了國營林場的中層管理機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大規模造林的指示》要求:“在著重依靠群眾造林的同時,必須積極發展國營造林。除原有國營林場應加強外,還應該利用國有的和合作社無力經營的荒地荒山,組織下放人力,有計劃地增建新的林場。國營林場應該以造林營林為主,同時適當結合多種經營。”根據這個指示精神,各地林業部門將原有的森林經營所、伐木場改為國營林場,還接納大批下放幹部,選擇場址建立了一批新的國營林場。這一、兩年,國營林場發展到3,959處,為一九五七年的9.7倍。從一九五九年起,連續3年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國家對國營林場的投資減少。一九六一年全國國營林場除完成林業生產任務外,還生產糧食4.4億斤,許多林場實現糧食自給半自給,現金收入也有增加,平均每個勞力收入250—500元。一九六三年十二月林業部召開國營林場工作會議,決定將國營林場辦場方針修改為“以林為主,林副結合,綜合經營,永續作業。”明確要求一般林場以培育用材林為主,林業用工量必須保證占70%以上。
為了加強對國營林場的領導,一九六三年,林業部設立國營林場管理總局,20多個省、自治區和部分地區設立國營林場管理局、處。為了提高國營林場的經營管理水平,摸索辦場經驗,將37處國營林場(其中經營林場32處,機械造林林場5處)改為實驗林場。一九六五年,全國國營林場達到3,564處,經營麵積10.2億畝,其中森林麵積4.4億畝,林場職工28.1萬人。一九五八到一九六六年造林4,135萬畝,出現了一批象河北省賽罕壩機械林場艱苦創業建立用材林基地的先進典型。
二、社隊林場的興起
社隊林場是農村中一種專業性的集體經營林業的組織。一九五七年春天,湖北省黃梅縣永安鄉永安農業生產合作社以林業專業組為基礎,仿照國營林場辦法辦起林場,實行計劃管理、勞動管理和技術管理,取得良好效果,這就是中國第一個社辦林場。中共黃梅縣委及時總結推廣了這一經驗,全縣社辦林場到年底發展到168個。一九五八年初,林業部在黃梅縣召開社隊林場現場會,推廣社隊辦林場的經驗。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先後進行了社隊林場的試點和推廣工作。到一九六○年九月,全國已建立社隊林場8萬個,擁有勞力100萬個,具備了相當的生產規模。但是這個時期受左傾思想影響,社隊林場發展過快過急,有不少因條件過差而垮了下來。沒有垮的,在三年困難時期,遇到缺錢缺糧的困難。在國民經濟調整期間,社隊林場有了新的發展。湖北省的社隊林場發展到約1萬個。社隊林場經營專業化,造林數量多,質量好,林木生長旺盛,是綠化祖國的一支骨幹力量。
三、飛機播種造林試點成功
飛機播種造林,是利用飛機在人煙稀少的偏遠荒山和廣大的沙漠地區營造林木、增加植被的一種辦法,具有省工、省錢、收效快的優點,是造林技術上的新發展。中國以前沒有飛機播種造林的條件和經驗,一九五六年在廣東省吳川縣初次試播沒有成功。五十年代末期重行試播,並擴大試播範圍。從保持水土出發,試播重點放在黃河流域的風沙地區。一九五八到一九六○年,北方在陝西、甘肅、青海、內蒙古、河南、寧夏、新疆、黑龍江、北京,南方在四川、雲南、湖南、湖北等省、市、自治區進行飛播造林試點,大部地區失敗了。隻有一九五九年在四川省涼山自治州飛播雲南鬆10.3萬畝取得初步成功,使飛播造林人員增強了信心。一九六一年起,在廣東、廣西、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自治區繼續進行試播,逐步地積累了經驗。一九六三年,林業部在四川省涼山自治州西昌市召開以南方各省、自治區為主的全國飛播造林經驗交流會,決定將飛播重點由北方轉移到南方。一九六五年,南方各省、自治區的飛播試點基本結束,開始轉入擴大試驗和推廣階段。林業部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在西昌召開了第二次飛播造林經驗交流會,會後向國務院寫了飛播造林獲得成功的報告,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一九六六年初,由林業部和中國民航總局會同貴州省林業廳在貴州省南部獨山縣繼續進行科學試驗,較係統地掌握了飛播技術,為以後更大規模地開展飛播造林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