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時期亂砍濫伐事件也不斷發生。一九七六年福建省刮起搶砍山林之風,有人大搞木材投機倒把,全省破壞山林近80萬畝,損失木材80萬立方米,打傷護林員400多人。被破壞的森林既有國有林,又有集體林。全省106個國營林場中有70個遭到搶砍濫伐,損失林木1,270萬株,4.3萬畝山林被砍光。

當時,廣大農村貫徹執行“以糧為綱”的方針,林業擺不到應有的位置上。由於大麵積開荒種糧,大批林木被毀。為了平整土地,有些地方連農田林網和在農田中間種的經濟林木也被砍掉。例如,山西省昔陽縣為了“割資本主義尾巴”,不準社員個人在房前屋後植樹,連集體種植經濟林也受到限製。由於搞“窮過渡”,搞亂了林權,生產大隊的森林被平調,引起亂砍濫伐樹木。白羊峪大隊原有2萬畝以油鬆為主的用材林,竟被砍成了疏林和荒山。在“以糧為綱”的方針指導下,全縣大搞毀林造地,砍掉樹木100多萬株。“文化大革命”以後,昔陽全縣僅保存林地20.7萬畝,比一九六五年的48.2萬畝減少了一半多。

四、林業教育和科研事業遭受摧殘

一九六六年後,所有高、中等林業院校、幹部學校、職工學校停止上課、招生。大批學校領導幹部被誣蔑為“走資派”,知名教授和骨幹教師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原有教學組織改成了專業連隊。隨後,各類林業學校相繼由城市遷往林區,有的被撤銷。一九六八年末,東北林學院大部分教師和幹部被下放到農村插隊落戶。一九六九年,北京林學院遷往雲南,大批師生員工被下放到雲南各地林業局,到一九七三年才集中到昆明遠郊建校,改名雲南林學院。在此前後,內蒙古、天目(浙江)、四川、福建、中南5所林學院和黃村、南京等21所中等林業學校被撤銷;沈陽、吉林、湖北、合肥、太原、湖南、昆明等省屬中等林業學校也被搬遷下放。由於林業院校的搬遷和撤銷,教職員工被遣散改行,校舍被改作他用,教學用的儀器、設備、圖書、資料、標本、模型損失殆盡。“複課鬧革命”後,又整天搞政治運動,不上課或不好好上課。中國的林業教育基礎本來就比較薄弱,經過10年摧殘,又受到嚴重創傷,損失難以估量。

“文化大革命”期間,林業科學研究事業也遭到極大破壞。一九六九年,原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森林防火研究所、東北林業研究分所、木材采伐運輸研究所、木材工業研究分所和林業機械研究所都下放給黑龍江省。一九七○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並為中國農林科學院。合並後大部分林業科技人員被下放到各省、縣。一九七○年,木材工業研究所被下放到江西省,熱帶林業試驗站被下放到廣東省,亞熱帶林業試驗站被下放到浙江省,紫膠研究所被下放到雲南省、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3地,林業經濟研究所、北京林業機械研究所被撤銷,人員被調散。林業研究所一九七一年下放到河北省,機構就地解散,人員分散到各縣。這樣,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及所屬各研究所的科學研究陷於停頓狀態。

各省、市、自治區的絕大多數林業科學研究所也被撤銷、下放或搬遷。如黑龍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和遼寧省林業科學研究所被撤銷,黑龍江省木材工業研究所和安徽、福建、甘肅等省的林業科學研究所都幾經下放、搬遷,損失嚴重。

由於林業科研機構撤遷,使不少科技人員離散或改行轉業,大部分儀器設備、多年的調查研究記錄與技術檔案、大量圖書資料和標本等損失殆盡,長期觀測的標準地、試驗地、樹木園因無人管理而荒蕪衰敗,長期連續進行的科研項目幾乎全部被迫中斷,各種林業科技報刊也被迫停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