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林業機構,加強智力開發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國家立即著手恢複、重建林業管理機構。一九七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國家林業總局,任命羅玉川為局長,後又任命楊玨等為副局長。一九七九年二月十六日,中央決定撤銷農林部,成立林業部,任命羅玉川為部長,雍文濤等為副部長。一九八○年八月三十日,任命雍文濤為林業部部長。一九八二年四月九日任命楊鍾為林業部部長,劉琨等為副部長。各省、市、自治區隨之逐步恢複林業廳、局。到一九八四年,除江蘇、青海、天津、上海4省、市外,25個省、市、自治區都已成立林業廳、局。
經過6年努力,“文化大革命”中中央和各地被撤銷、下放、歸並的林業生產、教育、科研、宣傳、出版等企、事業單位都逐步進行了整頓、恢複。到一九八三年底,林業部門各級行政管理機構和企業、事業單位達到24,660個,職工226.5萬人,分別為一九六五年單位數和職工人數的1.82倍和1.49倍。林業機構不僅完成了恢複、重建任務,而且得到了充實、加強。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教育、科研、宣傳、出版等部門。這說明國家在當前條件下,已經盡可能注意和加強了林業係統的智力開發。
林業教育在醫治“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嚴重創傷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重新調整了林業院校布局,恢複和發展了一批高、中等林業院校和幹部、職工學校,逐步趕上和超過原有的規模和水平。高等院校方麵,除恢複原有的北京、南京、東北、中南林學院外,還在陝西省鹹陽市楊陵鎮和雲南省昆明市安寧縣增設了西北林學院和西南林學院。這6所林學院基礎較好,學科較齊全,分別設在原來的6個大行政區,由林業部領導。這樣,全國林學院達到11所,設在農學院和農業大學內的林學係、園林係有18個。全國中等林校達到37所,分布在23個省、市、自治區。此外,還設立林業幹部學校(院)和訓練班17所,各種技工學校50所以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迎來了林業科技事業的春天。一九七八年三月恢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一九七七年三月起,先後收回下放的林業研究所和試驗林場,還成立了分析、計算、科技情報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下設8個研究所、3個試驗局和1個試驗林場等單位,職工5,128人,其中科技人員1,208人,成為學科比較齊全的綜合性的林業科學研究中心。經過6年努力,省、地、縣各級林業研究機構也得到恢複和發展,開展了正常的林業科學研究。到一九八三年底,全國縣以上的林業科研機構達到679個,共有職工32,669人,其中科技人員7,672人,分別為一九六六年林業科研機構的8.38倍、職工人數的5.71倍、科技人員的3.38倍,初步形成全國性的林業科研體係。林業科技成果越來越豐富,有86項獲得一九七八年全國科學大會獎,224項獲得一九七八到一九八三年林業部的科技成果獎。
近6年來,恢複加強了林業宣傳出版事業。一九七九年十月恢複中國林業雜誌社,一九八○年中斷了12年半之久的《中國林業》月刊開始複刊,並於一九八一年創辦《林業畫報》季刊。中國林學會主編的學術刊物《林業科學》於一九七六年複刊,並於一九八三年創辦科普期刊《森林與人類》。一九八○年三月恢複成立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各類林業圖書。各省、市、自治區和一些地、市也陸續恢複和發展林業宣傳機構,加強林業宣傳出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