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綠化祖國(3 / 3)

六、開展平原綠化和飛機播種造林

(一)平原綠化。“文化大革命”結束,人心思治。通過對綠化先進縣、社的觀摩學習,各地對建立一個布局合理、農林牧相結合的主體農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了認識。華北、中原地區一些平原縣著手進行田、林、路、渠配套,點、片、網、帶結合的綠化工程,興建農田林網,推行農桐間作,營造小片豐產林。一九七七年,農林部在河南省許昌、周口地區召開首次全國平原綠化會議,推廣河南等地建林網、搞間作的經驗。林業部又於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和一九八○年連續在平原綠化新區山東省兗州縣、河北省保定市和江蘇省泗陽縣分別召開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全國平原綠化會議,交流營造經驗,研究、修訂綠化上《綱要》縣的標準,宣傳落實一九七九、一九八○年國家頒布的《森林法(試行)》和《關於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的指示》中對平原綠化提出的具體要求。

這一時期平原綠化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綠化速度大大加快,湧現出一批2—3年,甚至當年(春育秋栽)實現全縣綠化的新秀。二是農田林網和農林間作的比重增大。華北地區綠化先進縣的農田林網和農桐間作防護麵積一般占耕地總麵積的70%以上。鬆遼、淮北平原的青岡、新沂、宿遷等縣綠化的步子邁得更大,新建林網的農田麵積分別占耕地總麵積的91%和94%。江南“水鄉”的林網建設也在加緊進行,湖北省潛江縣興建農田林網45萬畝,把水網湖區裝點得更加青翠明潔。三是營林質量有所提高。由於普遍采用大坑大苗,加強管護,造林成活率一般都超過80%,基本做到栽一帶,綠一帶,栽一片,成一片。尤其是小片用材林和豐產林,多數都達到“二年成林,三年成檁,五年成梁”的要求,長勢挺拔,一片蔥綠。

近幾年來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等領導同誌先後視察山東、內蒙古、河南等省、自治區,指出平原綠化大有潛力,大有可為。一九八三年十月,林業部在全國綠化名城鄭州市召開第五次全國平原綠化會議,就近參觀了該省新鄭縣和尉氏縣高標準農田林網、農桐間作、糧棗間作和大麵積沙荒造林現場。會議總結推廣了各地綠化經驗,討論研究了推進平原綠化的任務、措施,還表彰了21個省、市、自治區的80個平原縣,其中河南省12個縣,山東省10個縣,江蘇省9個縣受到表彰。八十年代以來,平原造林質量和經營水平都有新的提高。全國663個平原縣、自治縣、旗、市中,開展平原綠化的已有617個,占總數的93%。營造林網的耕地麵積已達1.6億畝,農林間作麵積1,500萬畝,“四旁”植樹72億株。已經有100多個縣基本實現了綠化,改變了農村麵貌。一處處田、林、路、渠配套,點、片、網、帶結合的綜合防護林體係正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廣大平原農區相繼形成,有些已經開始發揮防護效益。

(二)飛機播種造林。一九七八年以來,隨著黨的工作重點的轉移和林業建設的振興,中國的飛機播種造林事業開始進入全麵發展的新階段。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國家林業總局與中國民航總局在四川省西昌市召開了第四次全國飛播造林經驗交流會,聽取專家學者的評論和意見。一九八○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的指示》中,要求各地推廣飛機播種造林種草。鄧小平同誌一九八二年二月提出,空軍要參加支援農林建設的專業飛行任務,要搞20年,為綠化祖國山河作貢獻。要把飛播造林種草經費納入國家計劃,召開專門會議,建立專門機構。為了加強對飛播事業的領導,國家農委於一九八○年四月組織有關部、局成立全國飛機播種造林種草領導小組。這年五月,林業部會同中國民航總局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在河北省承德市召開北方飛播造林種草經驗交流會,進一步肯定飛播也是北方某些適宜地區加快綠化的有效途徑。由於國家撥出專款扶持,飛播造林迅速發展。一九八三和一九八四兩年,全國完成飛播麵積都比一九八二年翻了一番。廣東省在管理、保護以往飛播成功的1,100萬畝中、幼林的同時,這兩年完成飛播造林540萬畝。陝西省一九七二到一九七八年在寧強縣、榆林縣紅石峽沙地、宜川和吳旗縣的黃土高原飛播油鬆、檸條、花棒、踏郎和沙打旺獲得成功。一九八○年以來,陝西省逐步擴大飛播造林麵積,一九八二年增加到113萬畝,播區由陝南擴展到陝北和關中地區。陝南寧強、南鄭等8縣飛播成林萬畝以上的有40塊,5,000—10,000畝的有45塊。在丹鳳與山陽兩縣交界的流嶺兩側飛播的60萬畝油鬆一半可望成林。全省已經鬱閉成林的飛播造林麵積達41萬畝。

一九七八年前,南方有些省對飛播造林抓得不緊,進展不快,全國每年隻完成飛播麵積600萬畝左右。一九七九和一九八○兩年飛播造林發展很快,每年完成麵積都在1,000萬畝以上。一九八三年起國家對飛播造林給予經費補助,中國民航和人民解放軍空軍大力支援,派出飛機110架,飛播造林1,318萬畝,超過年計劃24%,而且質量也勝過往年。湖北、陝西等省的播區有效麵積達到70%以上。一九八一年以來,各地緊密結合生產開展科學研究,提高飛播質量和成活率,使播區的“窟窿”、“天窗”減少,混交林、複層林增多,林分質量明顯提高。近年來,飛播中、幼林的撫育間伐也提到日程上來。南方部分播區已經開始對過密的中、幼林進行間伐。

穩定原木采伐量,使過伐林區休養生息

在國有林區的林業經營上,曾長期執行以原木生產為中心,重采輕造輕管的錯誤做法,以營林為基礎的林業建設方針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采伐後的森林更新業務沒有跟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九七九年林業部向國家提出穩定原木采伐量,讓老林區休養生息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一九八一年《關於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幹問題的決定》規定:“對過量采伐的地區,要堅決把木材產量減下來,並穩定一個時期,給以休養生息的機會”。從一九八○年起,適當調整了木材生產計劃,將國家計劃內的木材年采伐量暫時穩定在5,000萬立方米以內。國家需用木材不足之數從開展木材綜合利用、節約代用和適當進口原木與木製品等方麵解決。林業部門對林區的生產建設重新做了規劃安排。調整各個林業局的木材采伐任務,把過伐嚴重單位的木材生產任務調減下來。對建設中的大、中型林業局實行“五定”,即定建設規模、定總投資、定合理工期、定外部協作條件、定經濟效益,要求建設規模在重新核定資源和全麵合理經營森林的基礎上加以確定,防止森林過量采伐。同時,把每立方米木材所收的育林費由10元增加到15元,加強森林的更新撫育,使國營林業企業的森林更新逐漸跟上采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