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間體育活動之六--劃龍船(1 / 1)

土家族民間體育活動之七--高腳燈

土家族的高腳燈,上高腳者為青年男子。高腳是用1.8米長、直徑3公分粗的圓木棒精製而成。先把木棒削成上粗下細後,在粗的一端30公分處橫鋸一半,再從上劈一半到鋸口成梯蹬,梯蹬上釘塊踩板固牢,即成一隻左或右高腳。用同樣的材料與方法現做一隻左或右高腳,成為兩隻長短、粗細對稱的一人使用的一副高腳。按表演人數,每人要一副高腳。表演者坐在1.5米多高的高處或叫別人扶著上高腳。雙腳踩在左右兩隻高腳梯蹬上,用布帶將雙腳杆綁牢在高腳杆上後,就起身踩著高腳行走。腳踩的高腳梯蹬處離地還有1.5米高,人站起來共有3米多高,行走時兩手無扶物、全身無靠處,十分驚險,若摔倒下來不摔死也得負傷,觀之令人驚心動魄。因此,不熟練的高腳手是不準玩高腳燈的。土家族的高腳燈,一般在過年後的農曆正月初三至十五日之間和在喜慶日舉行。表演形式與內容分文、武兩種,俗稱前者為高腳戲,後者為高腳燈。兩者各有特點。

(一)高腳戲

由二人裝扮男女主角,男角為頭包青絲帕,手拿摺疊扇後生,女角是男扮女妝,紅頭繩紮發辮手拿花手帕的姑娘;由12-24人扮配角,各提一個點蠟燭的紙糊燈籠。在夜晚,人人踩著1米多高的高腳,在三眼炮和土家餾子的配合下,竄寨遊行,向人們祝福。在遊行途中,上坎時雙腳縱上,下坎時雙腳下跳,見溝時雙腳縱步越溝,在平路走著各種花樣的步伐。數十隻燈籠火把照明指路,在彎彎曲曲的鄉村小道上行走的高腳隊,在夜幕中像是一條長龍爬行,別有景觀。高腳隊進入一個大朝門後,利用院內平地(土家語叫:天九),表演高腳燈。所有配角手提燈籠麵對麵圍成圓圈慢慢走動,兩名男女主角在圈中口唱手舞表演節目。一般表演《七仙女配董永》、《梁山伯與祝英台》和土家族的《春歌與錦雞》、《兄妹成親》等故事,表演精彩時院內住戶不時燃放鞭炮祝賀,表演結束後,院內主人齊放鞭炮歡送。高腳隊出院另走一院,到半夜時分,表演到誰家院內,誰家要招待高腳隊宵夜收場。

(二)高腳燈

高腳燈所踩的高腳比高腳戲的高腳稍矮,一般離地高為1米左右。其道具主要是若幹個高腳燈籠和兩把旗傘。高腳燈籠的製作是:先做好2.3尺長的木柄托子,托板上鑽個插蠟燭的小孔;再用竹篾紮成2尺長、1.5尺寬、1尺厚,用透明紙糊的方形燈籠,燈籠中裝上瓦岡英雄、楊家將、八仙和土家族的覃王、彭翼南及民間傳說的科冬毛人、魯裏嘎巴等英雄人物的紙人兒;然後,在木柄托上插上點燃的蠟燭,安上紙燈籠,燈籠中的紙人兒戴盔披甲、手持各種武器,在燭光的照明下栩栩如生。

高腳燈的組隊人數,一般為12-24人表演時,腳綁高腳、身穿青布長衫(蓋過人腳)、外套藍布短馬褂、頭戴青絲帕、手舉高腳燈籠。由兩把旗領頭,其餘隨後,在三眼炮、牛角號、鑼鼓的齊奏中竄寨遊行。黑夜遠望,如點鬥轉星,十分壯觀。尾隨觀眾成群結隊,土家山寨一片歡騰。高腳隊在遊行中聽到誰家燃放迎燈鞭炮聲,就進誰家朝門,在院壩表演精朋節目。這時,燈隊中人與人的距離、雙手舉燈的姿勢、上下左右搖晃的動作,都要求聯成一線,隊員的腳步快慢與鑼鼓節拍完全統一。

表演開始:高腳燈東起西落繞成一個大圓圈,以走馬燈似的細步團團旋轉。聽到指揮人的一聲口哨,就解圓圈成半邊月,齊扭回頭成為螺絲轉頂,再繞出來成為太極圖。爾後,反複循球,也可變換隊形。如大圓圈變為一字長蛇陣,接著變單八字、雙八字,再變六結耳。在曲折的變換中猛然一個烈馬回頭,穿插過來成為連環套,套來套去,兩傘相遇,並肩後退,叫做退骨牌。然後,順道從左右兩方而進,舉燈向前,又叫跑馬射箭。這些變化多端的隊形套路,統統叫做十八鬥。

表演中最使人心花怒放的是破陣。接燈的主人家用對偶數香燭擺陣,叫燈隊破陣。在院壩中相等距離插兩柱香燭的叫雙喜臨門,插八柱香燭的叫八門金鎖陣,還有插一路香燭的叫長蛇陣,插成棋盤式香燭的叫棋盤陣……。燈隊繞香燭走各種隊形套路時,香不絆倒、燭不拂熄為破了此陣,否則,認為,隊伍不精,破不了此陣。破陣中難度最大的是龍門陣。主人將兩條長板凳疊起(高約0.6-0.8米),凳上麵放一滿盆水,兩凳中間點兩對蠟燭,凳下麵插一排香火。燈隊走隊形套路時,要從板凳上麵跨過,做到盆水不潑、蠟燭不熄、高腳燈籠不損壞,非熟練技能的燈隊,難破此陣。破陣緊張之時,高腳燈籠像金龍飛舞,焰火齊射,鞭炮齊炸,使人眼花繚亂,興奮異常。破陣結束後,燈隊走出上元一品四個字形回謝主東。出院,另拜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