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我完善
自我管理會叫你麵對一個似是而非的情況:你一旦負起這個人的責任,就比從前更需要別人的協助。第一眼看來,自我管理有點像是自己動手做,但是你真正開始進行自己單獨一個人的資源實在太有限了。人際關係是我們發展自我的重要競賽,我們在互相給予和收受的過程中成長。附帶一提,司法人員早就知道這一點,所以結夥作案判刑就遠比單獨一個人作案重。
自我管理是需要有紀律的,需要支持自己根深蒂固的觀點,也需要對你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挑戰,而隻有其他人能給予我們支持挑戰。很少有人能作自己一個人長期持續自我管理的努力,幾年前我們到一家大公司去作“發展自我研究”,從這次經驗中,就可以看出這種情形來。
我們和那家大公司商量好,要進行一次非正式的研究,把一些討論自我發展的書分送給五十位經理人員,並且請這些經理開始自行發問——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判斷自己的優點和弱點,並且實行一些“強化自我的行動”,過了兩個月,我們又回到那家公司,看看有沒有什麼進展。我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歸納起來的結果,就不隻適用於這批經理而已。這些經理中,有四五位進步得很快,知識、技術或對別人的了解都有相當的進展,有位工程師甚至隨身帶著這本書,有空的時候就拿出來照著去做。相反的,至少有四五位經理幾乎記不起有這本書,而大部分的經理也許讀了整本書,也許隻讀了其中一部分,但是卻完全沒有照著去做;也就是說,雖然讀了這本書,但是並沒有改變管理的方式。根據這個經驗,我們可以假設像“柏金森定律”一樣的法則:如果嚐試著要利用自我發展的機會,但是沒有其他人支援的話,隻有10%辦得到。而且,我們接觸到的那10%,通常剛好就是正在學習並且自我發展的人,這些人歡迎新的機會,但是往往卻是最不需要這些新機會……。
所以,要自我管理,就必須建立起支援的資源,這包括了人和環境。有時候經過了一段旅程之後,覺得很疲倦,需要找個綠洲休養生息一番。除了支援以外,你還需要其他富有資源的人給予協助和友誼。我們要建議的是方法和途徑:
(1)找個朋友。和一個“談話的夥伴”合作。
(2)尋找盟友。運用你自己扮演的角色。
(3)和人接觸。聯絡網絡。
(4)爭取同意。建立自我發展的小組,或加入這樣的小組。
這四點在大部分公司都能行得通,隻不過有些地方比較容易,有些地方比較難,隻要能和另一個人合作,就得到談話的夥伴,不過要建立自我發展的小組,就是比較困難的任務了。你也可以在公司以外的地方,做這些事情,重點是在於確定一些支援和協助的方法。
◆◆尋找朋友:和“談話的夥伴”合作
我們需要一個好朋友來幫我們管理自我,需要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來告訴我們好消息,或者傾訴我們不幸的遭遇。你必須不時和“談話的伴侶”會麵,並且討論自我管理的方法。這個人也許是自我發展過程中達到同樣地步的益友,不過這一點並不是絕對需要的。舉個例子來說,一位年輕的經理也許很幸運,在公司中找到一位年紀較大的人,願意傾聽、發問,並且提供長期經驗的果實。
在這種情況中,年長的人就像是年輕人的導師一樣,這樣的談話夥伴很特殊,也很有價值。再舉別外一個例子,兩個人彼此磋商,事先約好在固定的時間裏會麵,並且平均分配時間,兩個人都有說和聽的機會。
你該怎麼選擇談話的夥伴呢?如果你選擇最佳的工作夥伴,就不是個好的選擇,因為你們的關係太密切,缺乏超然的態度。選擇其他部門中的人就比較好,這個人也許是你所喜歡的,也許是在訓練班或工作過程中碰到的。如果你知道這個人正在和自我管理的難纏問題奮鬥,或者進行自傳練習法的時候,遭遇到什麼危機,那可能就是最合適的了。如果你敬佩仰慕一位長者的風範,而且這位長者願意每個月撥出一兩個小時來和你相處,那麼這也是個很好的選擇。要是你仍舊是一籌莫展的話,不妨試一下下麵會談到的網絡活動,看看那個方法能不能給你一些啟示。最主要的標準是,這個談話的夥伴必須對你感興趣,並且願意在一段時間內和你合作。
你有了夥伴以後,要談些什麼呢?其實你談任何與管理有關的問題都可以。隻要你照著我們說去做,就一定不難找到談話的資料。譬如說:
(1)個人日記中記載的事項。
(2)你已經實驗過的一些行動,或改變了的行事方式。
(3)剛剛發生的重要事件——上個星期、十四天前,或上個月發生的困難(管理)狀況。
(4)你讀過的一些東西。
(5)心中掛念著的事情——擔心的事情,覺得懷疑的事情。
既然要和談話的同伴密切合作,就得把時間和地點安排妥當。在酒店中會麵或一同吃午餐,也許是進入狀況的好方法,但卻不是談話和傾聽的好場所。你必須要找個適當的地方,並且找個適當的時間,就如同任何其他的約會或生意上的會議一樣。這個地方也許是個安靜的角落,或者甚至在公園中散步一番也可以,隻要能達成下麵這三個目標就成了:自由自在地談話,以支持的態度傾聽,富有建樹的回應。
自由自在的談話,就是不受拘束,隨意的,並且能討論問題或主題,不會受到環境的幹擾——像電話、吵鬧聲——並且覺得這是討論的適當時機。談話的關鍵就是學會傾聽。傾聽你那同伴回應下列問題的方式。
1.關切,密切注意,但是不要瞪著對方
支持與點點頭,微笑一下,表示你在傾聽,但是點頭、愛的回應和微笑不可過度。“心有靈犀一點通”,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是我的話,我想我會覺得……”但是千萬不要說別人有怎樣的感覺。(不過偶爾你可以問問對方的感覺。)
態度要和藹,並且要鼓勵對方,給予別人正麵的回饋,譬如說:“我知道你擅長於……,有一天我親眼目睹過。”
如果你能做得很自然,而且同伴能夠接受,不妨觸摸對方,或者擁抱一下對方,再沒有比擁抱更具治療效果了!
2.麵對回應,向回應挑戰
從伴侶說的話中,指出不一致的地方以及互相矛盾的地方,譬如說:“你剛剛說的話,和五分鍾之前說和話,是一致的嗎?”
尋找言辭、感覺、行動上不一致的地方,例如:“你說你並不生氣,但是你看起來的確是一副生氣的樣子。”
如果你能做得直接了當,並且說出自己的感覺,就不妨指出,同伴說的話中,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譬如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聽了說話時要用“我”做為主詞,譬如說:“我覺得你在攻擊我”而不是說:“你在攻擊我”提出負麵的回饋時,要盡量具有支援的作用。別忘了,我們大部分人一次隻能應付一個負麵的回饋。
3.協助對方尋找意義的回應
問下列的問題:
“你能不能看出一種模式,一種主題?”
“你聽起來覺得怎樣?”
“你碰到了什麼事情?”
“這對你有什麼意義?”(但是不要把自己想到的意義加在一些事件上,並且要小心,不要強辭奪理。)
4.提供實例,以及實際的行動
“你說的是怎樣的事情?”
“你跟哪一類的人相處得不好?”
“你能不能告訴我一些實例,處在哪些情況下你會覺得無助、生氣、難過?”
5.協助對方反省或回顧過去的回應
問類似以下的問題
“以前發生過這種情形嗎?”
“你上一次做了什麼?”
“你以前有沒有過同樣的感覺?”
“告訴我過去發生過的類似事件。”(但是不要受製於過去的經驗,並且避免“若是這樣就好了。”的談話)。
6.能夠叫對方思索未來以及行動後果的回應
問類似以下的問題
“你打算要怎麼辦?”
“你自己以及所有其他牽連在內的人會有怎樣的後果?”
“你有什麼可以選擇的途徑?”
“有些什麼障礙呢?”
“關於這件事,在兩個星期/半年/一年之內,你希望有什麼進展?”(但是要小心,不可以逃避到未來,躲避現在,強調現在就能做的事,並且進入實際行動領域。)
7.平衡、組合、摘要,並加以回應
注意整個對話的平衡關係,像分析與行動、過去與現在、思想與感覺,並且設法加以整合。必須知道自己的思想、感覺、希望——以聽者的立場來傾聽自己——設法保持超然態度,不要影響你從同伴那見聽到的話。尤其要注意的是,你希望從對方得到什麼,不可以影響你說的話和做的事。
為了要確定重點,或讓事情繼續下去,不妨把你那同伴說的話做成摘要。
問這類的問題:“我們現在該做什麼?”“會話的下一個步驟是什麼?”
查驗一下你那同伴決定要做的事。
如果氣氛變得太沉悶,不妨說些幽默的話。如果氣氛變得太暗淡,不妨說些輕鬆的話。如果需要的話,就說些溫暖的話。
這看起來似有點嚇人,但是不要因為傾聽時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就耽擱了下來。你可以應用這張清單來找出怎樣開始的方法,或者是檢查此後的努力。我們的目標是幫你增進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純粹想要幫助別人的願望。你必須要有這樣的心願,才能成為談話的夥伴,因為這心願能叫你全力投入,為夥伴著想,這是雙方關係最基本的一點。一旦你把這些都分辨清楚了,就可以開始嚐試著進行下去,並且在過程中設法改進。
◆◆尋找盟友:和角色範圍中的人合作
要想在組織中生存下去,我們都需要盟友,也需要朋友。你可能在同事中找到這樣的盟友,你的同事也就是角色範圍中的成員。凡是身份或職位和你的角色直接關聯的人,像經理、同事、朋友,都是角色範圍中的人。包括在內的還有老板、任何和你有間接關係的同事,向你報告的下級人員,以及你負責督導的人員,還有你的配偶、夥伴、兒女、朋友等。
角色範圍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對中心人物負有義務,並且有所期望。你會期望老板提供獲取資源的渠道,高階層的決定,在其他地方作你的代表,諸如此類的。同樣地,你對老板也負有義務,管理某一個部門,定期向上級報告,並且不斷向上傳遞信息等等。工作以外的關係也是一樣。
每個角色範圍都有同樣的特征,那就是義務和期望的相互交流。這種關係的網絡能叫所有的成員判斷中心人物的表現、技巧、能力、效率,而且判斷得十分正確。
當然也許你會認為,因為這些人是你每天工作中接觸到的,所以不希望攪亂了模式,不想請這些人協助你管理自我。而另一方麵,如果你采取主動態度,你角色範圍中的成員可能也會很感興趣。如果你和角色範圍中的一些成員,建立起了有助益的、能發展下去的關係。這就不太可能一直是單方麵的情況。其他人會覺得很好奇,想要知道你對他們有怎樣的看法,對於他們的表現和任務又有怎樣的看法。倘若你認為,角色範圍內的成員能幫你管理自己,你就可以創造一個小小的、溫暖的場所,在那兒互助合作,自我管理。
◆◆分析角色範圍
首先,我們必須找出,那些人的身份構成你的角色範圍。我們在這個練習中,要集中於以工作為基礎的角色範圍,不過我們也說得很清楚了,你可以集中於工作外的範圍,當然最好的情形是采取綜合的模式。
拿出一張紙來,在中間劃一個圓圈,代表你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把你的名字寫在工作職稱的下麵,然後在這個中心圓圈周圍,再劃一些圓圈,代表你工作的角色範圍中所有其他重要的人物——這些人每天都和你們有所接觸,對你有所要求,有所期望。
你希望有多少人都可以,也可以把那些圓圈劃得比較靠近或距離你遠一點,指出接觸的頻率和親疏關係。你也可以把老板寫在上方,同事寫在旁邊,下屬寫在下方,借以指出權威層次。
要決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怎樣用角色範圍中的成員來協助你管理自己。不論你要采取怎樣的步驟,都會給已經建立的關係引進變化。你必須想想看,最佳的方式是什麼。不同的權威層次會造成一些障礙,必須克服這些障礙,才能開展誠懇的討論。你的管理必須向上、向旁邊、向下同時發展。
下麵要談的是三個觀念,借著這三個觀念就可以運用別人的資源和知識,這些人都是每天工作中會遇到的。
◆◆“我的期望——你的期望”
和你角色範圍內的成員約好會麵,這些人必須是能幫助你,或是能提供信息給你的。然後就得準備一下,對於每個你想會麵的人,都要寫下工作方麵的期望,然後在另一行寫下那個人對你在工作方麵的期望。
你和對方會麵的時候,可以把預先準備好的這份作業給對方看,另一種方式則是告訴對方:“我希望和你談談我做的事情和你有關的部分,不知道做得好不好。”而另外把這份準備資料當成備記錄。這就是要看你和對方關係的深淺程度,以及要怎樣才能令自我發展的討論持續下去,在討論中要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心理,交換新信息,並且要能改變自我。但是如果在其他情況下,尤其如果對方是下屬的話,也許會變得緊張,造成下屬和上級對立的反應,這樣一來,就得不到想要獲得的東西了。若要借用角色範圍中的成員幫你發展,就必須建立起一種發展的關係,目標是在於學習,最好是兩方麵都能夠學習。
達到了這一點,就能創造新的交流關係,這交流關係是和談話夥伴之間的關係。早先談到的,關於談話、傾聽、回應的種種要點,都同樣的適用。
有一種比較獨特的合作方式,那就是討論比較明確的問題或狀況。假定你很擔心,在大型會議中表現不佳,或者不太會和其他公司談判簽約,但這都是你工作上重要的職責。倘若你角色範圍中的成員也參加同樣的會議,或者能觀察你的表現,那麼就有機會從旁觀者獲得信息,來補充你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
你可以要求角色範圍中的成員尋找比較特殊的事情,如果你對於自己的表現有什麼疑問,不妨請那些成員替你查證一下。譬如說,你可以這樣講:“我希望你幫我留意一下,看看我有沒有迷惑的表情,或失魂落魄的樣子;其他人變得很積極主動時,會發生什麼情況;我簡要述所發生的事情時,敘述得好不好?”
下一步,就是設法獲得對方的回饋,這種方法綜合了最佳的技術發展法則——有旁觀者在一邊觀察者,然後能立刻獲得回饋。
第三個主意就是,調查你角色範圍中所有的成員,這樣就能了解那些人對你的看法如何,或者對於你這個部門的服務看法如何。你隻要寫一封信,附上一份問卷調查,要求對方對你的表現表示意見。因為信函和問卷調查是比較正式的,如果你問的是你那部門的表現,可能會得到比較好的回應(不管怎樣,對方講的仍然是你的事),如果你問的是個人的事情,可能就得不到那麼好的回應了。
下麵的格式是很適當的:
某某先生大鑒:
眾所周知,我們公司正想發展辦公室服務,所以希望知道你的看法,需要我們做些什麼,怎樣改進我們服務的層次。
隨函謹附一簡要的問卷調查表,如能於填妥後擲還,將不勝感激。
問卷調查表可以包含如下問題:
(1)你希望我們能提供什麼服務?
(2)就以第一項所列出的各個服務項目為準,評論一下品質的高低,評分的等級是:“卓越”、“好”、“不壞”,“差勁”。
(3)有那些服務是我們沒有的,而你希望將來能增加的?
(4)你要用怎樣的字眼來形容我們的辦公室?譬如說:忙碌、輕鬆、友善、有幫助、沒有幫助、緩慢、官僚氣息重、有彈性、顧客導向、浪費時間、技術高明、徒勞無功。請你從這些項目中挑一些出來,並加上你自己的看法,描述得越詳細越好。
(5)你要用什麼字眼來形容辦公室中的管理風格?譬如說:專斷、民主、谘詢式的、輕鬆的、任務導向的、以及為中心的等等;並且也請你加上自己的一些形容詞。
從這個調查中,你會了解你那部門表現的種種細節,多半是和個人無關的細節。不過,這樣的調查是個重要的開端,經過了這樣的調查,你就能四處拜訪回複的人。就算你對調查資料的價值,不存很高的希望,仍然應該采取這個方法,這樣才能開始著手進行。無論如何,你去拜訪人家時,這樣說總比較好:“我希望能和你談談,你在問卷調查上表達的意見。”倘若你板著臉走進去對人家說:“你覺得我的管理方法怎樣!”那就不太適當了。
聯係就和朋友、盟友一樣,非常有幫助。超越工作範圍以外的主意,就是你的個人支援係統。網絡是非正式的組織,存在於有同樣興趣的人之間,或者是喜歡對方公司的人之間。網絡就像是葡萄藤一樣,傳遞耳語和信息時,比正式的通訊係統還快。知道到那兒去獲得信息,是最重要的政治技巧之一;譬如說在工作組織中,接待人員和餐飲招待人員都有各式各樣的信息,因為這些人和許多人都有接觸。支援和發展網絡能幫助其成員辦好事情,而且進展較快,其目標就是要借著互助合作來管理自我。
◆◆網絡
首先要確認你那支援網絡的範圍和成員,下麵列出了一些頗有價值的支援層麵。請你在空格中寫下那些人的姓名,替你做這些事情的人是誰?再提醒你一遍,支援、發展、自我管理的網絡,往往超越了工作組織的範圍之外,所以有兩行是空著的,等著你寫下人名,這兩行分別是“工作”和“工作以外”。
支援的層次能幫助、支援你的人名工作工作以外
誰……
我喜歡和誰聊天?
誰能讓我精神抖擻?
誰能讓我覺得有價值?有能力?
誰能和我討論自我管理的方法?
誰能和我討論這本書中的練習?
我能和誰分享好消息?
我能和誰討論壞消息?
我能從誰那兒得到有用的信息?
誰能給我回饋?
誰能向我挑戰?叫我采取行動?
我碰到危機能依靠誰?
看看你寫的那些名字,是不是遺漏了許多?你的支援是不是全部來自家中,而不是來自工作範圍?或者剛好相反?你是不是幾乎完全依靠一、兩個人?或者你的網絡中有各式各樣的人?
你的名單中可能也有些缺漏的地方,其實這是相當正常的,其中有各式各樣的人來協助你,你的資源就更豐富了。要記住,網絡是由許多互相聯係的點構成的,我們假定其中任何一點隻和另外四點相連接,但是經由這另外四點,每一點又可以和其他八點相連接,然後經由這八點再和另外十二點相連接,可以不斷地發展下去。我們碰到了問題,不知該怎麼辦,但是知道某個人很可能知道答案,就打電話給那個人。那個人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倘若不知道的話,也許知道另一個人可能知道(你並不認得那另一個人)……於是這種聯係就可以不斷繼續下去。
就自我管理而言,網絡是十分重要的。你需要各式各樣的協助,你的網絡越大,包含的人越多,就越能夠得到支持。當然,你自己也可以支援別人,協助別人,並且提供信息給別人,因為你認得這麼多人。建立支援係統,並加以擴張,是要花不少時間的;另外,除了自己的需要以外,也要顧及其他人的需要。因此,幫助別人管理自已,是發展自我的最佳方式。
◆◆爭取同誌:自我管理的團體
哈利先生告訴我們,“新時代”的思潮有個主要特征,那就是加入一個團體。朋友、盟友、和你聯係的人都在同一個團體中,努力追尋自我管理的目標,那麼這些人都成了同誌。在你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過程中,若要和別人合作無間,最好是加入一個團體,而且這個團體中的人都獻身於同樣的目標。這樣的團體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不過我們從最近的研究結果中看出來,這些團體通常有六到十個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定期聚會——從半年到一年不等(間隔時間可能是一星期、十四天、或一個月),聚會的時間可能是半個月,也可能是一個月。有時候,這樣的團體會不斷成長,不再受到原先計劃的限製,大家願意繼續共同工作下去。
有時候,自我發展的團體能受到訓練指導人的協助,如果小組中的成員能接觸到和訓練有關的主意和資料,這個方法就很有助益。不過,最主要的必要條件,還是要全力投入自己的自我管理計劃,要願意共同努力,互助合作,和別人一同學習,可以說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的團體就像綠洲一樣,可以在那兒休養生息,或者就像個能協助發展的壓力鍋一樣,或者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功用。若是發展到極致,就能發展出強烈的同誌愛和目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