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浪潮對企業的巨大影響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全球經濟信息化會給它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顯然,各個企業都應該努力地去適應這種環境的變化,完成由工業時代企業向信息時代企業的進化。這樣的進化有技術方麵的,有管理方麵的,也有意識方麵的。完成了這樣的進化,才能使企業不被技術進步的信息革命巨浪所吞噬。安達信谘詢公司通過蓮花的NOTES軟件把大約2萬名谘詢人員連接在一個它稱之為“知識交易所”的網絡上,基本建設是設法通過一個非常複雜的組織跟上世界範圍內的觀念更新和發展。知識經濟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在人們互相交流時知識得到發展。對於企業,同外部世界盡可能廣泛而深入地發生聯係是尤為重要的,而此時管理的職責就是為這種聯係的使用提供方便並加以促進。愛立信公司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全球同步的研究整體,將分布在20個國家的40個研究中心的1.7萬名工程師列在一個單一的網絡中。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國家和經濟的分離將會越來越大,信息化企業將是世界範圍的。許多企業經過重新組合,使它們的業務擴展到全球範圍。1994年,福特公司宣布合並分散在全世界30個國家的所有活動,從而形成單一的全球化經營。通過電子方式,福特將分布在4個洲的7個設計中心聯合在一起,福特發展了它的“世界汽車”,根據車型而不是地理意義上的市場來劃分汽車的發展。幾乎在同時,IBM公司也用產業類型代替地理位置對自身進行了重組。AT&T應用它的全球化信息係統結構在全世界範圍內使其生產係統標準化,並把它們劃分為三個獨立的業務部分。
不妨看看我們自己的企業在信息化道路上走得如何?我國有1000家大型企業,1500家大中型企業,2000萬家其他各類企業,目前在計算機的發展方麵進展不錯。但總體來講,停留在表麵應用層次上的還較多,沒有深入到企業的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另一方麵,中小企業計算機應用還不普及,沒有真正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整個企業的運作之中。這就是目前我國企業信息化的發展現狀。企業經營的成與敗、商戰的勝與負,取決於這個企業的技術儲備、產品的研製和市場的開拓等幾個方麵,但歸根結底取決於信息的獲取和利用,所以企業信息化改造的意義是很明顯的。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並重組現存的國際經濟秩序和結構,並促使其由物質型向信息型經濟轉變。並且,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如果沒有信息化,企業的改造、重組、工業化的過程就會更慢,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會成為大問題。既然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新時代的到來,信息化變革又是大勢所趨,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必須引導自己的企業及時地適應技術的發展。當前來講,對企業進行信息化調整是迫在眉睫的,先行一步的企業常會成為贏家,成為信息化浪潮中的弄潮兒,而那些不能及時做出改變的企業,即使幸運地避免了被淘汰的命運,也隻能被擠到低增值的經營領域中分得殘羹剩飯。現在已經有那麼多國外的企業早早走在了前頭,為了保持並提高企業的競爭力,領導者不能沒有緊迫感,現在就奮起直追應該是我們惟一的選擇。
令人欣喜的是,我國企業在充分感知信息革命的巨大威力後,信息化正逐步走進我國企業的內部。隨著國內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日益加劇,中小企業逐漸認識到信息的競爭將成為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國內中小企業物流控製、內部溝通、外界交流等各種影響決策的信息獲取的通道都明顯出現不暢,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反過來,應用計算機提高效率的例子比比皆是。總經理出差,一個重要的付款單無法簽字,因此而耽誤了一大筆生意。如果總經理用便攜電腦在外地聯機處理公務,公司的運作效率便可大為提高。又如,銷售企業有貨無貨往往無法準確及時掌握;財務收款是否到賬,往往也顧不上隨時查詢。有了計算機係統,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