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的必然趨勢與客觀要求(1 / 2)

企業信息化的必然趨勢與客觀要求

企業信息化的必然趨勢

21世紀是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的時代,市場競爭的內容已由質量的競爭轉向了速度的競爭、信息的競爭和知識的競爭,市場競爭的範圍也由地區擴展到了全球範圍。麵對知識經濟大潮的衝擊,各個國家的企業都不可避免地感到壓力和危機。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身發展戰略,搶占戰略製高點,則其後果堪憂。可以說,企業信息化是21世紀企業生存、發展之必須。

信息化是信息技術在經濟活動中廣泛采用的過程,在技術層次上體現為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在知識層次上體現為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產業層次上體現為信息產業的增長。

對於企業信息化的理解,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是:

首先,信息化不等於自動化,信息化係統也不同於自動化係統。例如,傳統的自動化設備由物質能源驅動,通電、加油即可運行。而信息化的製造係統,如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則以製造信息的充分溝通、交流與共享為基礎來控製製造係統各個部分協調運作,從而達到最大的整體效益。因此,CIMS僅靠電能是無法正常工作的,它還必須靠另外一種無形能源——信息。同樣,在信息化生產過程中,普遍使用的FMS(柔性加工係統)需大量應用電子計算機數控設備和高性能機器人等先進生產技術。在FMS運行過程中,必須不斷地接收關於被加工零件的信息,才能確定相應的工藝路線、工藝方法及工藝參數,從而維持該設備正常運轉。在MC(數控加工中心)加工曲麵時,必須不斷地接收關於曲麵的型植點和曲率的信息,才能正確加工。從某種角度而言,以上係統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機械”了,而成為了某種信息處理機。在處理物質材料和能量的能力方麵,信息化係統並不一定明顯地優於傳統係統,可是在處理信息能力和效率方麵,卻遠非後者所能比擬。信息對於信息化係統有著特殊的意義,信息既是信息化係統的“第二能量”,也是信息化係統的重要處理對象之一,而且,在信息化係統的投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其次,信息化不僅僅是信息高速公路,我國的國家信息化體係(NIS)也不等同於美國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我國信息化規劃的目標是要建立國家信息化體係。國家信息化體係的概念與美國對NII的理解有相似之處,也有區別。我國借鑒了國際上NII的概念,又結合中國的國情形成了自己的NIS。美國認為NII包括五部分:①通信網絡或信息技術設施;②信息內容(信息資源);③技術和設備;④信息應用的軟件標準、規範;⑤人才。而我國的NIS由六部分組成:①信息資源開發利用;②信息化網絡;③信息技術的應用;④信息技術和產業;⑤信息化人才隊伍;⑥信息化的政策、法規、標準。可以看出,我國在國家信息化體係中增加了美國NII所沒有提到的信息產業,而且將信息資源要素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信息網絡隻是信息化體係的組成部分,鋪設“信息高速公路”又隻是信息網絡建設的任務之一。

一般來講,企業信息化就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