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將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1 / 3)

企業信息化將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競爭力的高低完全取決於其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對企業來說,怎樣比對手提前一步獲得有效的市場信息顯得尤為關鍵,而這一點離開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是無法做到的。目前,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正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進行,企業若想搭上這班信息快車,首要前提是先搞好自身信息化建設,否則,隻能望“路”興歎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麵對國際化的競爭,整體信息化水平較低的中國無疑處於競爭中的劣勢。要改變這種狀況,企業信息化建設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

對企業來說,市場就是其生命線。迅速對市場需求變化作出反應,及時推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所在。今天的市場已進入買方市場,消費者對企業的要求,不僅僅是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而且還包括對應於產品的高附加值的服務,市場的這一需要離開了企業信息化可以說寸步難行。而通過企業信息,對內可使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處於最佳狀態,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對外可通過在互聯網上設立站點,跨越傳統的中間商環節,直接麵對顧客,從而以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服務質量贏得市場。

1.構築企業新的競爭優勢

企業管理中對各類資源都有相應的管理體係和管理手段,對人有人力資源管理,對物有生產管理,對資金有財務管理。信息作為一種資源,也相應地應該有信息資源管理,而信息技術則是對信息資源進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信息技術對企業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是企業新經濟增長點的源泉。例如,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民航業競爭十分激烈,為了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市場份額,美國航空公司(AmericanArilines)和聯合航空公司(UnitedArilines)分別開發了網絡化的計算機訂票係統,使訂票服務點遍布全國各地,控製了全美75%的計算機訂票業務市場份額,使其成為民航客運業務的主要來源。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是企業構築新的競爭優勢的有力武器。

(1)從自動化走向合理化

信息技術對企業產生作用的最基本而普遍的方式是,運用信息技術部分或全部地取代以人工方式進行的活動和業務職能,促進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的自動化,用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如工資核算電腦化、會計電算化,報表生成自動化、商業和服務業結帳POS化等。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原有的手工管理方式、步驟和環節在自動化運作條件下會暴露出不適應性或不合理性,顯現出新的瓶頸和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對企業的作用將會進入一個新的層次,即促使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的合理化,以進一步提高效率、能力和水平。

例如,在傳統的手工賬務處理業務中,要周期性地對明細賬目和總賬進行校核,防止人工記賬可能出現的差錯,但在會計電算化係統中,係統本身的運行方式就可以避免這類差錯的產生,因此賬目核對這一業務環節在會計電算化係統中已無必要。從“自動化”到“合理化”是信息技術應用於企業的初級階段,從當前我國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看,大多數企業都已不同程度地跨入了這個初級階段。

(2)從過程重組走向全新管理模式

無論是企業運作過程的自動化還是合理化,都是在原有的生產、經營和管理過程基礎上進行的。然而,對這些過程的重新研究和設計,將會在更高的層次上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企業過程重組是立足於從企業的經營目標出發,從根本上重新分析和設計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職能與過程,簡化或省略重複性及非增值(NoValueAdded)過程,應用信息技術徹底而全麵地改造和重構職能運作方式、業務工作流程,使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和水平產生一個全麵的提高。例如,將原來非規範的業務處理過程規範化,建立以數據庫為基礎的信息係統支持業務的處理過程;應用基於網絡通信的數據庫共享技術將原來串行的業務環節改為並行處理,提高響應速度;將原來周期性的批處理業務活動方式改為基於網絡數據庫的在線實時處理方式,以改善業務信息的及時性。

2.信息化使各類企業獲得全方位的競爭優勢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企業帶來了變革的壓力,但它更帶來了無限的競爭優勢。以信息化特點最為典型的美國為例:

(1)金融企業

美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其金融行業方麵有著突出的表現。近些年,美國銀行界兼並與合並活動十分頻繁,在經曆了多年合並浪潮之後,美國目前資產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大中銀行有80餘家,被譽為“超級銀行”的有10家,資本的集中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在這洶湧的兼並浪潮中,那些在高科技裝備上略勝一籌的銀行往往是企業兼並的發起者。這種技術上領先者取得優勢、技術上落伍者被動挨打的形勢,反過來也迫使美國各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業加快了對信息技術的戰略性投資,以增強競爭實力。近年來,金融業用於信息技術方麵的戰略性開支正在迅速增加,據預測,今後幾年內美國金融業在信息技術方麵的投資將以每年17.7%的高速度增長。高投入不僅意味著有助於進一步提高生產力,還將鞏固和增強美國銀行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更著眼於下世紀新的全球擴展。

另一方麵,信息技術也給金融業帶來了風險。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的成熟,國際金融市場上開發出了許多金融衍生品種的交易,使金融的風險增大。20世紀末的墨西哥和東南亞諸國的金融危機,都與信息技術有一定的關係。原因在於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調用大量資金來幹預金融市場,這樣對於信息不太發達的國家的經濟會造成滅頂之災。當然,其前提也是有金融體製和國家經濟政策上的漏洞。索羅斯等被稱作“金融大鱷”的國際金融炒家,在道義上或許應受到被害者的譴責,但他們擅長運用全球化概念和高科技信息手段,策劃規模龐大的投機活動,也是發人深省的。我國的金融企業不一定要效仿索羅斯的投機活動,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能夠看到我們的金融企業大賺外國人的錢,即便表麵上也許顯得很冷靜,內心肯定也會忍不住拍手稱快的。但是,首先我們要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在全金融係統內推廣和深化信息化改革就顯得十分迫切。

(2)服務企業

傳統觀念認為,鋼鐵、汽車和住房建設是美國經濟的主要支柱,而現在有的美國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的經濟實際上是由服務業支撐的經濟。在過去的20年裏,服務業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近些年保持在53%上下,從業人員已占私人經濟非農業從業人數總數的75%。最近幾年裏,隨著信息產業的迅速崛起,信息服務和電信服務成為新的熱門行業。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信息服務,美國既是世界最大的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供應國。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服務部門研究與開發投資的增長速度比製造業快得多,已占其全部研究與開發投資的1/4以上。在過去的10年中,絕大多數的就業機會來自服務業。對於歐盟來講,由於在創造財富與就業方麵的巨大作用,服務業如今已成為支配其經濟的主要行業。

(3)科技企業

目前的電子設備、計算機和通信等高科技企業,利用信息網絡,能夠大幅度縮短訂貨和接受訂貨的時間、開發產品的時間以及物資流通過程,能夠做到在接受顧客訂貨後幾天或幾周內設計、製造並售出商品。在利用信息網絡的數字經濟領域,追加生產的成本幾乎等於零,因此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為消費者提供方便,並且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此外,采用開放式信息網絡之後,在全球範圍內,可以進行跨越國界和行業的國際性業務和技術合作。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紛紛崛起,信息的生產、處理和傳輸成為經濟活動的重要內容與特征。知識信息密集型產業開始占據經濟生活的主流。在這種新型企業的工作場所中,往往看不到龐大的生產流水線和忙碌的工人,它們的銀行賬戶上也沒有巨額資金流動,能源和物質材料的消耗微乎其微,然而它們卻創造著無與倫比的財富。美國矽穀已經成為科技工業園區的成功典範。據統計,矽穀自1992年以來創造了上百萬個就業機會;矽穀從業人員的年薪平均達4.6萬美元,比美國平均水平高出50%;僅在1997年,矽穀的風險資本投資額便增長了54%,新建公司大約3500家,住房開工項目創10年來的最高記錄。當矽穀的企業市值1997年超過4500億美元時,它已一躍成為美國經濟新的發動機。正是高技術使得美國經濟得以複蘇,並且,直到現在其經濟勢頭也好得讓人驚訝。對此,比爾·蓋茨的解釋是:對信息技術的利用以及信息技術的高效率是美國經濟繁榮的一個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