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適用對象
《教師法》總則第二條指出:"本法適用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由此可見,《教師法》的適用對象是"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
據統計,1990年,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專任教師已發展到107681萬人。其中幼兒教師7495萬人,普通中小學教師86144萬人,高等學校教師395萬人,職業技術學校教師594萬人,成人教育學校教師40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138萬人。
根據我國國情,以上教師必須是取得教師資格的人員,也就是經國家認可,符合國家規定的合格學曆要求或有考核合格證書者。我國目前的考核合格證書暫設《教材教法考試合格證書》和《專業合格證書》兩種。主要針對中小學教師而言。隻有具備合格學曆要求或考核合格證書的,才有資格擔任教師。而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須經國家認定和許可,否則就不能從事這種工作,因此也就不是教師。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通過各種手段,特別是通過加強立法,嚴格規定教師的任職資格。他們認為,正如律師和醫生要有合格證書方能辦案、開業一樣,凡要當教師者,都應當取得執教的合格證書。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當教師,就是濫竽充數,誤人子弟,會貽害無窮,就像司機開車沒有駕駛執照將會闖禍一樣。隻有借鑒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經驗,通過法律的手段來保證教師隊伍的質量,這才是振興教育的前提。
3教師的基本特征
教師的基本特征是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概括地理解這個工作,其一是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促使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才能等方麵獲得全麵發展,以能夠勝任未來社會交給的任何工作。由於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遵循國家規定的教育方針,就是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並且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麵都得到全麵發展的一代新人。其二是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即把學生按年齡程度編成各個固定班級,根據規定的時間表,通過連續上課,把係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在師生雙邊的共同活動中,在實現上述教育目的的同時,也使教學目的得到實現。隨著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日益豐富和發展,教育教學工作逐漸成為一種專門的、科學的職業,它反映了教師這一概念的實質性內涵。
第三章 教師的職責與使命
1教師的根本職責
《教師法》總則第三條指出:"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大家知道,教師是學校中傳播人類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才的專業人員。教師的職責,概括地說就是教書育人,具體地說,則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其一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其二是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智力;其三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等。這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基本任務。正如徐特立同誌指出的那樣:"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後一代成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品質的人。"
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是由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的。唐朝韓愈在《師說》中講:"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其中的"道"主要是指儒道,"傳道"就相當於進行當時社會的思想品德教育。今天的教師仍然是"傳道授業"的人,學生則是聞道授業的人。隻不過"道"的性質和內涵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傳聞授受之間,教學過程永遠具有教育性,教書與育人永遠是統一在一個過程中的兩個方麵,而不是相互對立的。即德育和智育是不可分離的,兩者互相結合,互相促進。德育之於智育,有著不可忽視的指導作用,但在一定條件下,智育之於德育也可起促進作用。政治、語文、曆史等人文學科尤其如此。
應當指出,"教書育人"的根本職責,將對教師在政治、業務上提出更高的要求。羅曼·羅蘭說得好:要想把陽光灑進別人心裏,首先得自己心裏有陽光。教師應全麵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才能更好地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並使民族素質最終得到提高。
2對教師在政治上的要求
《教師法》總則第三條指出:"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和教育事業",即對人民的教育事業真心誠意,忘我無私。這是對教師在政治思想上提出的高要求。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曆史上,有無數優秀的知識分子、教育家,為著某種崇高的信念,嘔心瀝血地傳授知識。遠有孔子周遊列國,弟子三千而賢者七十二人,孟子"得天英才而教育之"(《孟子·盡心上》);近有陶行知,為辦教育真可謂拋家舍業,四處奔波,為近代國人辦學,擺脫"東亞病夫的"恥辱樹立起一麵旗幟。他們之所以曆盡苦難而對心目中的事業癡心不改,主要是因為他們懷有對國家、對民族的崇高期望,有一種"天下興亡舍我其誰"的使命感。他們對教育的忠誠和專注,是一種自覺的行為。
曆史在前進,時代在進步。今天,教育事業是人民的教育事業,教育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的性質,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新使命,每一位人民教師都應為能承擔這樣的使命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自己的工作既連接著過去,也連接著現在和未來,在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中國教育家楊昌濟所說:教育者有"神聖之天職,扶危定傾,端賴於此"。同時,新中國的人民教師大都是黨培養起來的專業人才,沒有理由不為黨的事業盡心盡責。如今,黨和國家更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鄧小平同誌還特別提出要把"老九"提到"第一",並將努力為知識分子提高經濟地位,這充分表現了黨對教師的關懷和愛護。所以,"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也是每一個人民教師的職責。
3對教師在道德規範上的要求
由於教師的根本職責和曆史使命,決定了教師在道德規範與修養方麵應當有更好的表現。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在新的曆史時期裏,我們在加強教師道德規範與修養方麵應該注意哪些方麵呢?
首先,應對教師職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誇美紐斯說:"學校就是造人的工場。"即教師勞動創造的產品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新一代的人。這可以說是教師職業最大的和本質的特點。教師職業的這一特點決定了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文化和專業知識,還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一個教師隻有認清自己勞動的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才會熱愛自己的職業,並覺得它偉大而光榮,才會自覺地、努力地做到自尊、自愛、自強,增強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光榮感知責任感。
其次,目前,中國社會正在加速向商品化方向發展。這使教師的社會功能也隨之變化和擴大。教師在職業道德方麵也應培養起諸如市場觀念、商品意識等新的精神和思想,努力樹立起競爭、協作、質量、效率以及權利、義務、社會責任等價值觀念,以適應現實的要求。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憑借勤勞、敬業、務實誠信、惜時等價值觀從事經濟活動,這個價值觀也自然形成教師職業道德的新內容。如此強調教師職業道德與修養,就不單是一個提高覺悟的問題或加強政治思想教育的理論問題,更是一個開發個體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尋找個性位置,塑造時代性格的生存狀態問題。而當教師把自我與社會命運、時代命運和民族命運緊密相聯的時候,他們會更強烈地體驗到震顫心靈的偉大的使命感。
第三,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應常抓不懈,形成體係。教師也是人民群眾的一員,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不可能自發形成的。它既有賴於教師自身加強修養,也有賴於對教師進行經常性的職業道德教育。包括進行職業觀、職業思想、職業責任及職業紀律等完整體係的教育。這項工作在師範院校就應抓緊。因為多數教師是師範院校的"嫡係部隊",在師範院校的培養中就對他們要求嚴一些,高一些,讓他們早一些把對教師職業的認識、評價和選擇上存在的問題研究透徹,作好"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準備,將會在未來的工作中盡快地進入角色,並隨著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入,進一步加強自己職業道德方麵的修養。所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這也是使教師認清自己的崇高使命和根本職責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