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考核

在中國傳統的社會裏,教師的地位是崇高而神聖的,對教師進行考核,在當時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但隨著社會結構的改革,學校新製度的建立,一切都要講求效率和效果,教師的工作也不能例外。所以,考核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最複雜也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具體地說,教師考核是學校或其他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製定的標準和管理教師的權限,按照考核的內容、標準、程序和方法,對教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查,以確定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製度和辦法。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嚴格的教師考核製度。如今我國的《教師法》關於教師考核的機構、內容、原則等也作了非常明確的規定。

第一章 教師考核的意義

1有利於激勵教師努力工作

工作態度是成為一位優秀教師的中心因素。環繞著它的其他因素或多或少都受它的影響。一個教師可以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工作態度,學問再大也沒用。尤其是在當今商品經濟大潮席卷神州大地的時刻,教師多多少少都要受到衝擊,麵臨誘惑。如果不能用行之有效的辦法加強管理,加強督導,教師一旦鬆勁、分心,教育教學質量就將受到影響。所以考核能改變教師的心態,破除教師"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大鍋飯"思想。在考核中通過總結經驗教訓,聽取他人意見,可以激勵教師努力工作,奮發向上,同時,起到教師之間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可見對教師的考核是教師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

2有利於教師素質的提高

考核是對教師德、能、勤、績的全麵了解和評估。教師的資格和任用,教師的培訓和獎勵,都離不開對教師的全麵了解和評價。特別是對於那些不具備國家規定合格學曆的中小學(含農、職業中學文化課)教師,通過參加各種考核,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最終取得考試合格證書。考核合格者,標誌著教師具有擔任某一學科教學所必須具備的文化專業知識和能力,並能勝任所教學科的教學工作。由於近幾年國家加強了教師考核工作,不斷發布一些指示,如1985年有《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的決定》,1986年有國家教委關於《中小學教師考核合格證書試行辦法》等,使目前我國教育部門及教育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思想和業務水平相應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以中小學教師的學曆合格率為例,1980年,我國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學曆合格率分別為498%、127%和359%,而到1992年底就分別提高到906%、602%和537%。可見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離不開對教師的考核工作,當然,在考核的同時還不能忽視繼續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工作。

3有利於教師積極性的調動

每個教師都有業務專長,水平也不盡相同。通過考核,對教師有了客觀的了解和評價,根據每個教師的特長和水平,安排其合適的工作崗位。這樣做既有利於搞好工作,也有利於教師積極性的調動。作為教師,一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工作能被肯定,水平能夠發揮。這是調動其積極性的重要方麵。但是,也不能忽略對其進行物質方麵的鼓勵和支持。教師的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等,都可以用教師考核的結果作依據。通過考核,對教師的工作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把對教師考核的結果同教師的實際利益掛上鉤,這也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最有效手段。

4有利於學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考核是教師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的資格和任用,教師的培訓和獎勵,都離不開對教師的全麵了解和評估,隻有通過全麵的考核,才能使學校或教育行政機構在任用、培訓教師等方麵有現實的依據,有可測量的因素,同時,才能使學校更有目標、有計劃地作教師培訓規劃,並幫助教師提高政治思想和業務水平。通過考核,還可以進一步檢查出教師的培訓規劃、培訓質量和培訓效益是否達到預期目的,驗證出師資隊伍的整體結構是否得到合理調整或得到優化,評定出教師工作質量的高低好壞等等。隻有通過考核,才能不斷地改進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最終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為四化培養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