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獎勵
序
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曾經指出:"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一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中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聰明才智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占有知識分子的大部分,教師中起骨幹作用的中堅力量更是社會主義生產力中最精華的部分,對於他們的成績和突出貢獻給予獎勵,以發揮他們創造的積極性,這是培養人才的需要,更是經濟建設的需要。
第一章 關於教師獎勵製度的建立
1建立教師獎勵製度是尊師重教和體現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上不斷加強尊師重教的宣傳,大講教育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教師工作既平凡偉大又神聖、崇高。這種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群眾認同。但是,認真審視一番,也不難發現,要把宣傳和行動有機統一起來,在虛實結合上下功夫,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社會上對體育明星動輒重獎,幾十萬,幾百萬,人們對手捧價值數萬元金杯的體育運動員們真是百般稱羨。文藝界的歌星、舞星們也可以憑借一首歌、一段舞而紅得發紫,進而身價百倍地參加演出,獲得令人瞠目的天文數字的演出收入。相形之下,"教育為本"的呼聲,"尊師重教"的宣傳能真正引起多少群眾的關注就很難說清了。我們不是說體育明星、文藝明星不該重獎,隻是以為在"尊師重教"的宣傳方麵應盡量務實,不宣空談。隻尚空談的宣傳能有多少力量和份量呢?
許多國家具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都與一定的獎勵製度有關。比如日本教師的社會地位較高,即使對保育所的教師也十分尊重。有的縣建立了一種製度,即每年在全縣幼兒教育研究經驗交流會上都要表彰一批幼兒教師,凡教齡滿30年、20年、10年的保育員,由大會主席報告名單,逐一起立與全體群眾見麵並接受禮品獎勵,儀式十分隆重而熱烈。又如前蘇聯在1965年規定,每年十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教師節"。在這一天裏表揚優秀教師,學生向教師獻花,家長向教師致謝並饋贈紀念品等。
一個社會尊師重教,是這個社會文明、發達的標誌之一。如今,《教師法》規定建立教師獎勵製度,不僅是提高教師社會地位的實際舉措,也是"尊師重教"的有效宣傳,更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它將對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起良好的促進作用。
2建立教師獎勵製度是對教師創造熱情和革新精神的肯定
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的發展規律表明,伴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出現,文化建設的高潮必接踵而起。隨著一係列改革措施的推行,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經驗、技術也相應產生。教師作為知識的載體,不僅有義務將人類發展過程所創造的文化予以承傳,更有義務從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出發,批判地吸收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中一切有價值的優秀成果,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同時,伴隨人類科學和文明進步而出現的更多的課題也急待包括教師在內的更多的專家、學者去研究、解決。教師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許多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念念不忘進行教學管理或學術上的研究創造工作,並不斷提出新的改革思想,或新的學術觀點,他們為人類文明的每一點進步做著紮紮實實的工作,那種創造熱情和革新精神令人欽佩。《教師法》建立教師獎勵製度,無疑是對教師創造熱情和革新精神的肯定。有了這種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肯定,教師的創造積極性必將更加高漲。
3建立教師獎勵製度是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教師管理的重要途徑
獎勵是對教師成績予以肯定,鼓勵其積極上進的一種手段。通過對教師進行獎勵,可以為教師創造出一種良好的精神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教師覺得自己的工作有價值,獲得了承認,就會精神振奮,心情舒暢,從而更加努力地工作,鑽研業務,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獎勵還是強化教師管理的一項經常化、製度化的基礎工作。現在不少學校"越是骨幹越想走",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的經濟待遇沒能與其他教師拉開檔次,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這不僅嚴重挫傷了不少教學骨幹的積極性,還給人造成一種平均主義的印象。建立教師獎勵製度,如對特別優秀的教師實行特殊政策,給予重獎,既打破了教師中"平均主義"的傾向,使幹多幹少不一樣,幹好幹壞不一樣,又強化了教師的管理機製,使教師在這種精神製約中合理競爭,進而使學校內部的管理機製更有效地運行。
第二章 獎勵的等級
1學校一級的獎勵
《教師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教師在教育教學、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教學改革、學校建設、社會服務、勤工儉學等方麵成績優異的,由所在學校予以表彰、獎勵。"這是獲得獎勵的最低等級。它主要是對那些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培養人才等六個方麵成績比較突出,在學校範圍內產生廣泛影響的教師進行的獎勵。值得注意的是,獎勵的內容不僅可以是在教學第一線上作出了成績的,在與教學科研有關的其他方麵如學校管理、社會服務等方麵作出成績的也在獎勵之列。這也是重視教師社會實踐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