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的本質(2)(1 / 3)

(3)作家為表現民族題材的需要而采用的文學表現手法也是兒童文學民族特征的具體表現。如,我國作家任德耀的三幕十場童話劇《馬蘭花》采用了我國傳統文學的民族形式——以寫意的風格喚起兒童觀眾充分的童話想象。而瑞典的阿·林格倫的童話、法國的儒勒·凡爾納的科學幻想小說等,則采用了歐洲古老的“三部曲”的形式來敘述故事、結構全篇。

總之,兒童文學民族特點的形成,根本的決定性因素是這個民族的社會生活的綜合作用及其民族傳統、民族心理對它的培育。兒童文學民族特點一經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革和民族心理素質的發展、變化,它也將不斷地豐富、發展、嬗變。

(三)兒童文學的藝術特征

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其藝術特征具體表現為:新穎多樣而有明顯傾向性的題材範圍;培育引導兒童健康成長的明確而有意義的主題思想;符合兒童審美需求、鮮明而突出的人物形象;活潑而富有童趣的情節描寫;層次清晰、完整而且引人入勝的篇章結構;簡潔優美、規範生動的文學語言;豐富而奇妙的幻想色彩;多姿多彩的藝術表現手法。

1.題材與主題

(1)兒童文學題材是兒童文學家從現實生活中選取出來、經過提煉加工而成為塑造兒童文學形象、表現兒童文學主題的一定生活材料。它是作品所描繪的具體事物。如金波的詩歌《藍螢火》中選取了皓月當空、繁星閃爍的涼爽而美妙的夏夜中,滿天爭飛的螢火蟲閃爍著幽幽的藍光,一個孩子擁坐在外祖母的身邊聽老人講故事,夢中走進藍色的童話世界的題材。它已不是自在的客觀實際生活,詩人所寫的夢中景色是“被創作主體認識並把握了的對象性存在”(《文藝美學辭典》,遼寧大學出版社)。

兒童文學對題材的要求是:新穎多樣而且有明顯的傾向性。因為社會生活內容是極其廣泛的,能夠進入兒童文學題材範圍的不僅包括遠古的曆史和神話,也包括現實的、農業的、工業的、學校生活的和家庭生活等多方麵的內容。而在某一部具體的兒童文學作品中,題材就是作品中能夠表現主題的具體的人物和事件。在兒童文學題材的選擇與處理上重點考慮的是,以兒童能夠理解為前提。

(2)兒童文學主題是通過作品中描述的社會生活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又稱主題思想。它“是題材的客觀意義與主體能動闡發的有機結合。其中既有題材本身的意義,也包含著主體情思的移入。它產生於生活的暗示,完成於形象表現的過程之中”(《文藝美學辭典》)。愛孩子是貫穿秦文君兒童小說的總的主題。她在《秦文君小說係列·代後記》中談到:“我覺得之所以寫兒童文學,是因為我很喜歡孩子。小時候,我就喜歡比我更小的孩子。這也是一種緣分,一種天性。後來,生活經曆又決定、加強了我與兒童的關係。”

兒童文學對主題的要求是:培育引導兒童健康成長,明朗而富有意義。因為兒童文學的目的是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為了使兒童便於把握作家的寫作意圖,兒童文學作品的主題首先要求明朗;同時,為了使兒童從作品中獲得感情上的滿足和思想上的啟迪,得到美的享受,培養和提高兒童的審美鑒賞能力,兒童文學作品的主題就必須富有意義。當然,主題明朗並不等於說教,它是針對隱晦、模糊、費解而言的。“有意義”也並不排斥趣味性較強、健康的、積極的兒童文學作品。

2.情節與結構

(1)兒童文學情節是指兒童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人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一係列生活事件。它由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四部分組成。情節性是兒童文學區別於一般文學的重要標誌之一。即使是抒情類的兒童文學作品仍普遍存在著情節性。像全國少工委審定推薦的、由滕毓旭創作的朗誦詩集《少年英傑之歌》中的每一首詩都是在一定的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抒發作者對少年英傑的摯愛之情的。

兒童文學對情節的要求是:活潑、單純、完整、統一,有濃鬱的故事性。年齡和天性決定了兒童喜歡讀單純、完整、故事性強的作品,而且急於知道事件與人物的結局。因此,兒童文學中不僅敘事性作品,連抒情性作品也有極強的情節性。而且,這些故事性強的情節又常常因其曲折生動以及懸念的巧妙設置等格外引人入勝。

(2)兒童文學結構是指兒童文學作家根據為兒童創作的需要,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定的題材,在醞釀作品主題的同時,組織人物與其環境的關係,安排情節的次序。新穎、完美的結構是兒童文學作家藝術創造力的一種表現。兒童文學創作實踐中為適應兒童讀者的審美需要常運用的結構方式有:按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進程來安排情節的縱式結構;把若幹生活場景平列起來安排,從各個側麵來表現主題的橫式結構;縱橫交錯的複式結構等等。

兒童文學作品的結構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現成的、固定不變的模式。兒童文學同一般文學一樣,要求結構作品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①結構要服從主題的需要;②結構要服從作品人物性格的塑造;③結構要符合文學作品完整、和諧、統一的藝術形式的基本規律;④結構要切合不同文學體裁的特殊需要;⑤結構還要照顧到民族的藝術欣賞習慣。同時,兒童文學作品的結構要考慮到兒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因此,作家在結構作品時,要嚴謹,要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避免插敘、倒敘。像安徒生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把現實生活中人們由看到一個凍死街頭、手中還捏著沒有燃盡的火柴的小女孩而引起的種種猜測(倒敘),以順敘的方式搬進幻想的童話世界裏,避免了直接使用倒敘方式所造成的長線迂回而可能引起的兒童在閱讀時的不理解和無興趣。

3.兒童文學形象

(1)兒童文學形象是兒童文學作家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對現實生活作藝術的提煉和加工而創造出來的,以生動活潑、具體可感的形式再現於作品中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生活圖景,包括人物、景物、場麵、環境及作品中一切有形的物體,還包括抒情性作品中的意境和神話、童話等作品中的幻想境界。由於兒童文學所描寫的是以人為中心的社會生活和構成人的生存環境的自然界,所以,兒童文學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而其中最重要的,我們則稱之為兒童文學主人公。

兒童文學中的主人公,是指兒童文學作家根據作品內容安排和情節發展的需要而著力刻畫的中心人物。由於作品篇幅的長短不同,以及題材、體裁的差異,兒童文學的主人公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幾個;可以是成人,但大多是以兒童為角色人物。主人公是整部兒童文學作品中矛盾衝突的主體,是設置環境、結構故事的主要依據。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直接體現一部兒童文學作品的題旨和形象化的程度。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出現及其活動,要以主人公及其活動為中心,並對主人公起著一定的映襯作用。這樣,作品中的主人公才能鮮明突出。

(2)兒童文學對形象的要求:兒童文學形象是兒童文學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塑造出來的,而整個創作過程又是藝術概括的過程,滲透著作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和對美的追求,以及作家所體驗到的兒童的審美意識。因此,兒童文學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求達到:個別性和概括性相統一、客觀性和主觀性相統一、文學性與兒童性相統一。而要實現以上要求,在兒童文學人物形象的塑造過程中必須做到:個性化、形象化、擬人化、兒童化,以及要以主人公為中心。

4.兒童文學的情趣

富有兒童情趣,是兒童文學各種文體的普遍要求。兒童文學的情趣,也稱兒童文學趣味性。它是兒童文學作品在形象地反映生活、體現兒童獨有的某種特點時,從兒童的審美需要出發,通過藝術形象和藝術境界表現出來的情調趣味。實質上,它是兒童文學作家通過兒童文學形象而傳達給兒童的審美情趣。它是人的審美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的審美情感、審美觀點、審美理想、審美態度、審美能力的一種表現,並且是他們的結果。

兒童文學情趣既是兒童文學作家的,也是兒童文學讀者的(即兒童的)。說它是兒童文學作家的,是因為它是兒童文學作家從兒童的審美需要出發,把各種審美對象對兒童所能引發的主觀情趣、態度、興味和追求融彙到兒童文學作品中的。說它是兒童的,是因為兒童通過閱讀兒童文學作品,不僅會接受作品中所傳達出的情趣,而且能激發生成新的情趣。

兒童文學情趣的生成,實際是美感效應的過程。“一般說來:新奇,活動,變異,勇敢,驚險,美麗的色彩,親密的友誼,熱鬧的場麵,有節奏的聲調,有趣味的重複,成功而又快樂的結局,等等,都是幼童文學作品中醞釀興趣的酵母。”(陳伯吹語)所謂“酵母”正是兒童文學情趣生成的條件,落實到作品中就會生成為情趣,就會使作品產生藝術魅力,受到兒童的歡迎和喜愛。

兒童文學情趣的魅力,是兒童文學情趣在作品的情節、結構、語言、表現手法等方麵的具體體現。情趣是使作品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重要原因。兒童文學的情趣是兒童心理的反映,具有鮮明的兒童年齡特征。所以,作家隻有深入兒童生活,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的不同興趣和要求,經過新穎的想象和精巧的構思而創作,其作品才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富有情趣的魅力,從而使兒童心領神會地走進作品的藝術境界,獲得真正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