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的本質(2)(3 / 3)

四、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

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是指通過具體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兒童得到愉悅和消遣,以及通過娛樂包藏較深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教育的內容,寓教於樂。

快樂是人們共同的需要,遊戲則是兒童的天性。別林斯基曾呼喚兒童文學應給孩子以歡娛,“給他們快樂,而不是沉悶,給他們故事,而不是說教”。兒童文學讀者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娛樂性而且讀者的年齡愈小,相對應的作品的娛樂性愈強。例如,以兒歌、小詩、圖畫故事、生活小故事、連環畫、短小的童話等為主的幼兒文學的娛樂性就比以兒童故事、童話、寓言、兒童詩、兒童科學文藝、兒童影視劇等為主的童年文學的娛樂性強。像兒歌類中的繞口令、問答調、遊戲歌、謎語歌等充盈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常伴以兒童的群體遊戲,充滿了娛樂性。

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是和認識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有機結合並統一於作品之中的,並非獨立存在。例如,世界兒童文學中娛樂主義的鼻祖卡羅爾(英國)的童話名著《艾麗絲漫遊奇境記》,隱藏在表麵的荒誕不經的滑稽熱鬧下麵的是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廣泛的社會透視。又如當代世界娛樂主義童話大師瑞典的阿·林格倫的童話與小說,人們從中既可以看到作品中所描繪出的兒童的種種淘氣行徑與惡作劇的遊戲活動,同時也可以看到作品中所表述出的作家對兒童人格的某種深刻獨到的理解和對舊的教育觀念的不滿等等,而且林格倫這些作品的內涵及其深遠的社會意義也決非“娛樂”便可以全部囊括的了。由此可見,兒童文學的娛樂作用絕非逗樂湊趣,而是作家所開掘的內涵豐富的兒童生活的情趣和意蘊的物化形式,是作家通過藝術創造給兒童以歡樂,並使他們在歡樂中感悟人生的一種作用。

兒童文學的幾個相關問題

兒童文學基本理論知識是了解和把握兒童文學這門學問的基礎,是打開兒童文學聖殿的敲門磚。要想真正弄清楚“兒童文學”,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很多很多。這裏僅就與兒童文學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簡略地闡述一二。

一、兒童文學與民間文學

鍾敬文先生認為“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它在廣大人民群眾當中流傳,主要反映人民大眾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他們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情趣,具有自己的藝術特色。”民間文學的創作和流傳有集體性、口頭性、變異性、傳承性等特點,在民間日常生活中具有多功能性。民間文學是民間缺少文化的勞動者自我娛樂、自我教育的工具,也是他們世代流傳、經久不衰的知識寶庫。民間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民間童話、寓言、笑話等散文體裁,也包括民間史詩、長篇敘事詩、民歌、民謠、兒歌、諺語、謎語等韻文作品,以及具表演性的民間說唱、民間戲劇等。民間文學作品經文人采錄、編寫後,大部分對兒童讀者都有審美意義和教育意義。

最初的兒童文學就是作家以民間文學中富有情趣、受到兒童普遍歡迎的口頭文學作品為基礎,從中汲取題材和藝術表現技巧而創編的。所以,民間文學是兒童文學的源頭。(有人把富有情趣、受到兒童普遍歡迎的口頭文學稱為民間兒童文學。)

從某種意義上說兒童文學是對民間文學的繼承和弘揚,同時又有新的發展,形成了新的內涵。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都做過錄寫、改編民間文學作品和利用民間文學作品進行再創作的工作。其中以童話方麵的實踐和成就最具代表性。像人們熟悉的貝洛、格林兄弟、豪夫、克雷洛夫、安徒生、普希金、列夫托爾斯泰、阿托爾斯泰、包蕾、葉君健、葛翠琳、洪汛濤等等,都是傑出的代表。

二、兒童文學與兒童教科書

兒童教科書是指國家教育機關按照中小學教學大綱的規定和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而編選的供各年級兒童上學應用的課本。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文章中,80%以上是兒童文學的優秀作品。其它如常識、德育課本也有一部分是兒童文學作品,音樂課本中的歌詞也屬兒童文學。因此,兒童教科書與兒童文學關係非常密切,二者不能截然分開。但是,它們畢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有著各自特定質的規定性,不能把二者等同視之。兒童教科書有嚴格的規範,課本中編選一定的兒童文學作品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兒童文學的範圍和內容則比兒童教科書廣泛和豐富,兒童文學作品更多的是屬於兒童課外讀物的範疇,供兒童在課餘時間閱讀和欣賞。它是兒童教科書的一種延伸和補充。

三、兒童文學與兒童讀物

兒童文學與兒童讀物是既有區別又有聯係的兩個概念。兒童讀物的含義是比較廣泛的,它包括所有適合於少年兒童閱讀的政治讀物、知識讀物、美術讀物、遊戲讀物、文學讀物等等,是兒童課外閱讀的各種書籍的總稱。兒童文學僅是兒童讀物中的一種。

兒童文學和兒童讀物的聯係是:適合於兒童閱讀。這是它們的一致性。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文學性”上。兒童文學首先是文學,是以語言塑造藝術形象用以感染和教育兒童的,使兒童從作品的形象中獲得美感享受;而兒童讀物中的其他門類讀物,可以是非文學的,或不完全具備文學性質。由於兒童文學具有形象性的特殊功能,更適合於兒童的興趣、愛好和接受能力,所以它在整個兒童讀物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是兒童讀物中的主要部分。

四、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兒童美術

(一)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

兒童音樂是指通過有組織的、適合兒童審美意識的音響運動創造音樂形象、表現兒童的感情和思想、反映兒童周圍的客觀世界的藝術形式。兒童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兒童音樂又主要是一種表現性的藝術。它主要訴諸於兒童的感性感受,沒有通過語言文字訴諸於兒童思維的兒童文學那樣的明確性和具象性。它長於抒情,既有愉悅感官的娛樂作用,更有感染情緒的感情作用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兒童音樂和兒童文學一樣,同時代的發展、社會曆史條件、整個社會意識形態和當時文化思潮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和風格特征等,都有密切的聯係。因此兒童音樂也具有時代性、社會性和民族性,同時也體現了音樂家的個性。

由於兒童音樂的醞釀材料——音響是非概念性的,不需要也不可能翻譯,它能夠為其他各民族所直接感受。因而,兒童音樂比兒童文學更富於國際性和共同性。

兒童歌詞配以兒童音樂就成為兒童歌曲。兒童歌曲可以在兒童中迅速傳唱,它比兒童音樂更容易普及和流傳。隨著兒童教育事業的日益被重視,兒童文學與兒童音樂的關係更為密切,形式也更多樣,如兒童文學的配樂朗誦、兒童歌劇、兒童影視音樂等,近年來還出版有帶音響的幼兒文學讀物等。

(二)兒童文學與兒童美術

兒童美術是指運用造型手段反映適合於兒童欣賞的生活美醜屬性、表現作者審美意識的藝術形式,主要包括繪畫和雕塑。它可以取材於兒童文學,也可以直接取材於客觀現實。兒童美術通過直觀性的形象,把自然事物和人類社會生活展現在兒童麵前,使之從中認識生活、社會和自然,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得到美感教育。

兒童美術的造型,符合形式美原則的鮮明圖象,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的造型性要比兒童文學更直接、確定和鮮明。它不像兒童文學要兒童讀者在腦海中把文字轉化成形象,它可以把最耐看的典型情景固定下來,掛在牆上或放在桌上,經常玩味。兒童美術還比兒童文學更真實、集中和概括地再現現實空間,使兒童產生身臨其境的空間感,獲得美感享受。在對於客觀外界具體可感的形式美和形體美的表現上,兒童美術也勝過了兒童文學。它的藝術形象的直觀性,它的整一、平衡、對稱、和諧、多變等規律,以及它的豐富的色彩,都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但是,它卻不能像兒童文學那樣用文學語言把事物的運動和發展過程以及人物的內在情感直接描寫出來。但是,好的圖畫故事和好的兒童文學插圖,會使兒童文學與兒童美術相輔相成,使二者達到高度的、完美的結合。

五、兒童文學與兒童教育學

兒童教育學是研究兒童教育現象、揭示兒童教育規律的科學,主要探討兒童教育的一般原理,如兒童教育的本質、目的、製度、內容、方法、管理等。在有階級的社會裏,兒童教育學具有階級性。兒童文學含有教育的性能,服從於一定階級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原則。例如,社會主義兒童文學是以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為目標,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教育和心理科學為理論基礎,以廣大兒童少年為閱讀對象,積極深刻地反映曆史和現實的文學作品。因此,注重塑造光輝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和兒童少年的先進形象,像劉胡蘭。小馬倌、小兵張嘎、少年毛澤東、少年周恩來,以及“十佳少年”等等。因此,兒童教育學是兒童文學的理論基礎之一。但兒童文學並不屬於兒童教育學的範疇,兒童文學的教育手段是藝術形象。它通過個別的但是典型的形象來揭示生活的本質,影響兒童的意識和情感,使之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