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禮儀大觀(1 / 1)

第十一卷 禮儀大觀

第117章 告別禮

除常見的握手、擁抱、揮手之外,還有一些民族,有他們自己獨特的告別禮。如日本鄉間為親友送別時,女子必須屈膝下跪,男子則持腳上木屐在空中搖動,以示各自珍重。土耳其人為親友送別時,兩手交叉胸前,並行九十度的鞠躬禮,以表敬重。南非的居民在道別時,送行的人常常將一支孔雀毛或鴕鳥毛送給遠行者,以表示依依惜別,所以每個遠行者的帽子上常常插滿了羽毛。尼泊爾人則喜歡把一種手工精製的鞋送給上路的朋友,以表示前程似錦。新幾內亞人送別親友時最為熱鬧,他們高聲尖叫,並往自己身上抹泥巴。

第118章 吻手禮

吻手禮在波蘭是很盛行的。波蘭的大多數婦女不希望丈夫分擔家務,卻希望丈夫把她們當成貴夫人,吻她們的手。連執行任務的女交通警察也要求人們行吻手禮。

素不相識的也門人相見時,雙方主動握手並道"賽來姆";親朋好友相見,則緊握右手,同時親吻對方手臂,反複幾次。人多時,跟人握一次手,吻一下自己的手,然後再與第二人握手,直至跟所有的人寒暄完畢。晚輩則用雙手擁抱長輩,親吻臉,然後跪吻長輩的大腿、小腿甚至腳背,以示尊敬。

第119章 吻腳禮

尼泊爾人的晚輩見到長輩時,如兒子見父親,侄子見叔父,要跪下來吻長輩的腳,但遇到父輩的朋友時不必行此禮。長輩要在晚輩頭上拍一下,以示還禮。

每逢重大節日,婦女也要向公婆及丈夫的姐姐行吻腳禮。

第120章 接吻禮

接吻作為一種示愛方示,有的表達愛情,有的表示友情,有時表示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有時則表達長輩對晚輩的關心。

歐美人的接吻禮,一般隻限於夫婦、情人或長輩與晚輩之間;非洲有些地方的居民,則以吻酋長走過的地方為榮。古波斯、古羅馬的接吻方式有階級、貴賤之分,隻有同一階級的人才可以吻嘴唇,不同階級的人隻能吻麵頰。俄國沙皇時代,賜人以吻是最高獎賞。法國人有男性互吻之習俗,往往吻每邊臉頰各一次。

接吻可能源於嬰兒與母親嘴碰嘴的感情交流方式,也有人說源於史前人互舔別人的臉來吃鹽的習慣。

第121章 鞠躬禮

日本人重視禮儀,尤其擅長鞠躬。一些大公司對新來職員要進行鞠躬的禮儀訓練,首相對議員演說前要鞠躬,電視播音員開播前要向觀眾鞠躬,商店營業員要向每個顧客鞠幾次躬。一個女電梯司機說,她平均每天要鞠2560次躬。一般日本男子見麵,一邊握對方的手,一邊深鞠躬,婦女則以深深地一躬表示致意。

獨特的見麵問候

除常見的問候語"您好!"、"早安!"、"晚安!"以外,許多民族也有自己特殊的問候語。

阿拉伯人常用"在你麵前的是你的親人,在你麵前擺著的是平坦的道路",來表示問候。印度人的問候方式是見麵時以鼻額相碰,彼此緊緊擁抱。在非洲,有的民族見麵後互問"你出汗的情況怎樣",以表示關心與問候。因為這個地區流行熱病,得了熱病的人,皮膚就會變得幹燥,而健康人的皮膚一般是濕潤的,因此在這裏,皮膚出汗與否是衡量人們是否健康的標誌。

尼泊爾賓主相見時,雙手合十,口中道聲"納馬斯得"。在山區,主賓相見時,主人伸出舌頭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因為舌頭和心都是鮮紅的,紅舌頭代表赤誠的心。

非洲有的部落有個奇怪的禮節,即表示珍愛一個人或一個物時,要吐唾沫。當部落的戰士第一次遇到小孩時,要朝他吐口唾沫。在觸摸一件新武器時,要先在自己手上吐唾沫。這可能是一種古老的遺俗,因為一些原始人認為,口水可以避除邪惡。

回族是誠實憨厚、講禮貌的民族,待客十分熱情。回族親友相逢,要互道"色倆目";談話時,不能左顧右盼,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不能挑剔牙齒,或將手指塞進鼻孔中;不能當著別人的麵吐痰、抹鼻涕。家裏來客人後,主人要馬上沏茶、備飯,一般不能對客人說"你喝茶嗎?"、"你吃飯了沒有?"喝茶要喝蓋碗茶,要當著客人的麵,將碗蓋揭開,放入冰糖、核桃仁、紅棗、葡萄幹、桂圓等滋補品,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

阿爾巴尼亞的禮儀有很多講究。在阿爾巴厄亞語中,對生病、生育、喬遷、婚喪,都有成套問候的語言。如過生日時,人們會說"祝像高山一樣長壽"、"像雄獅那樣結實";生育時,人們祝產婦"再生100個";辦喪事時,人們通常講"與您同哀"、"望您逢凶化吉"、"化悲哀為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