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服飾文化(1 / 2)

第十二卷 服飾文化

第122章 頭上的果飾

在喀麥隆的甸芒德姆,有人把水果用於裝飾。這樣做的一般是婦女,特別是未婚的姑娘,但有一些老婦人和男子也如此裝束。

甸芒德姆人的頭飾都是果飾,即把水果插掛在頭發上。他們一般都用較小的水果,如甜莓、蘋果、椰果、香蕉等。這種果飾既可用整隻的水果,也可用一部分切割下的水果,還可將各種水果交叉鑲嵌。他們往往用一種叫酒米果的野果汁將新鮮水果浸泡後再用,以防新鮮水果變色。

男人一般選用一隻香蕉或一隻椰果,放在頭部中央,同頭發紮結在一起,非常好看。

姑娘頭上的果飾,還可送人食用。能夠吃到姑娘頭上的果飾的年輕人一定是姑娘選中的對象。

第123章 頭布集錦

頭上包布也是頭飾的一種。例如我國華北、西北地區的農民,很早就有用白羊肚毛巾包頭的風俗。現在農村婦女則喜歡用各種顏色的方巾包頭。外國也有各種式樣的包頭巾。

黎巴嫩的山中居住著德魯士族居民,他們是伊斯蘭教的忠實信徒。為了表示對真主的虔誠,這個民族的婦女總是把頭巾挽得高高的,足有50公分高。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高的"帽子"了。以前,這種裝束流行黎巴嫩全境,幾乎成為黎巴嫩女人的普遍打扮。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即使在德魯士族中,也隻能偶爾見到了。

世界上最長的包頭布,要算印度北部的錫克教男教徒的包頭布了。錫克教徒終生不準剃頭和刮胡子,男人的胡子一般都把下巴遮蓋了;而長長的頭發在頭上盤成一個大發髻。所以他們用的頭布一般都在40尺左右,換成公製就是13米多呢!

頭布使用最普遍的要算阿拉伯地區了。這兒的男人,無論大人或小孩,國王或平民,頭上都纏著布。頭布多是用一塊長長的白布做成,外麵用繩子固定住。有時,他們還在頭布外麵套上一頂緊緊的便帽。這種打扮可以使頭皮免受烈日的烤曬。

阿拉伯女人的頭布更有其奧妙之處,她們的頭布上縫著一個布袋。結婚前,她們把積攢的錢裝在這狹窄的布袋中,隨時戴在頭上,備做嫁妝。結婚後積攢的錢,也照常裝在袋中,戴在頭上。隻有當家中遇到特殊情況時,她們布袋中的錢才能花費。現在由於金幣的消失,這種風俗已不常見了。

第124章 長頸美女

緬甸巴洞地區部族女子,為了使自己打扮得漂亮,在頸部套上一圈一圈類似脖套的黃銅環,並不斷地加高,使脖頸不斷伸長,最長的達1英尺。她們同時還常常在銅環上麵掛幾條銀鏈,裝飾一些硬幣,以顯示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這裏的女孩子5歲的時候,就由一位村醫把第一根直徑1/3英寸的黃銅棍繞在她的脖子上。後來用雞占卜黃道吉日,再繞上幾圈,再以後便隨著年齡的增長,每3年加上1個新的銅環。這樣,女孩子脖子上的銅環數不斷地增加,最後可以增加到30個,重量達20磅。這些銅環給婦女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使她們走路很困難,飲水還需弓背伸頭,通過一根麥管吸才行。由於銅環的長期緊箍,不但使婦女的聲帶發生了變化,說話的聲調很高,而且頸部的肌肉也萎縮了,甚至在一旦取下銅環時,就必須用一樣東西來支撐頸部,直到頸部肌肉逐漸得到恢複時為止。不然的話,頭部就會向前傾倒,不久就要窒息死去。

第125章 男梳辮女光頭

馬賽人身材高大,臂力過人,額角寬闊,嘴唇厚實,五官端正,皮膚呈棕黑色。他們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是,男子頭上如同我國維吾爾族姑娘似的梳著無數條小細辮子,而女子卻光頭。未成年的兒童一絲不掛,成年男女有時隻在下身兜一塊獸皮、草簾或用韌皮纖維製成的叫做"姆布吉"之類的東西遮醜。男子12歲,女子9歲時一律要穿耳洞,掛上重達半斤以上的皮飾耳環,任其下墜,直至將耳洞撕裂成一條長口子。他們喜歡將血和泥巴混合在一起,塗在頭上。男子投入戰鬥或放牧時,頭上飾有獅子鬃毛,手持鋒利的標槍和盾牌,顯得異常粗獷威武。戰士有時用色彩鮮豔的駝鳥羽毛做成大圈圈掛在頭上,中間僅露出麵頰,作為頭飾。女子則將五光十色的串珠製成二三寸寬的拚有各種花紋的扁平項圈,由大到小一層層套在脖子上,年齡越大,層數越多,頸部全被箍住。除頸部外,女子的手上和腳上也要戴上紅、白、黑、藍相間的各色串珠。她們認為這是最美麗的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