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

麗水市位於浙南腹地,浙江第二大河——甌江中遊,東鄰青田縣,西靠鬆陽縣,南與雲和縣、景寧縣毗連,東北臨縉雲縣,西北與武義縣接壤。北距省會杭州市303公裏,東至溫州市135公裏。市境南北長70公裏,東西寬56公裏,全市總麵積1502平方公裏。

麗水是個多民族的城市,除漢族外,還有佘、回、苗等6個少數民族。在33萬總人口中,漢族占94.26%,佘族占5.69%,並建有2個佘族鄉(鎮)。

麗水市曆史悠久,山水秀麗。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定居生息。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設括蒼縣,至今已有1400年。唐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括蒼縣為麗水縣。麗水自建州設縣以來,一直為曆代州、郡、路、府所在地。1949年5月麗水解放後,為麗水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1986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麗水縣,設立麗水市(縣級)。

麗水境內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以丘陵山地為主,河穀平原相間。較大的平原有碧湖平原、城關鎮平原。境內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23座,其中葑湖山峰海拔1325米,為群山之首。橫貫麗水中部河穀平原的甌江幹流(大溪)長達46.5公裏,河寬200—400米。主要支流有鬆陰溪、宣平溪、小安溪、好溪4條。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

麗水市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中以螢石礦為主,其他還有鉛鋅、石英、花崗岩等20多種。麗水素有“處州糧倉”之稱,1990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是全國柑桔基地縣(市)之一,已經進入全國100個水果產量最多縣(市)的行列之中。

麗水名勝古跡眾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萬象山公園在城西南隅,臨甌江,麵積34公頃,有大觀亭、放翁亭、煙雨樓等景點11個,園林蒼翠,亭閣呈豔,山光水色,可覽可眺。園中靈鷲寺石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明山公園,在城南2公裏處,1963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81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園內有石梁、高陽洞、千裏亭等景點,現存摩岩石刻58處。其中葛洪隸體大書“靈崇”2字和米芾正書“南明山”三字最為珍貴。東西岩風景區,在市西北老竹鎮,距城區28公裏,1985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東西兩岩,若即若離,形似一對蘑茹,岩洞羅列,怪峰環崎,形態各異,陡絕驚險,雄奇壯觀,古人稱為處州名山,有東明洞、赤石樓、清風峽、試劍石、穿身洞、石梁等20多個景點。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建築——通濟堰,位於城西南28公裏處,1981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堰建於南北朝蕭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480多年的曆史。通濟堰首創拱壩形式,壩長275米,寬25米,引水幹渠長22.5公裏,有支渠321條,形成以引灌為主、蓄泄兼備的大型水利網。此外,麗水還有三岩寺、觀音寺等許多風景區。秦觀、陸遊、劉基等曆史名人曾在麗水留下許多題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