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

平湖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東與上海市郊區的金山縣相鄰,西接嘉興市郊區,西北與嘉善縣相連,南瀕杭州灣,東距上海95公裏,西距省會杭州市92公裏。全市麵積536.9平方公裏,總人口47.6萬,有漢、回、滿、藏、苗、白、侗、蒙古等11個民族。

平湖市曆史悠久,春秋時屬於吳國,戰國時屬於楚國,秦時為海鹽縣西南境。漢朝時其地陷為當湖,後來土脈隆起填平當湖。“平湖”由此得名。明宣德五年(公元1403年)建縣,縣治設當湖鎮(今城關鎮),屬嘉興府。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嘉興專區和嘉興市。1991年6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平湖撤縣設市。

平湖全市處於平原地帶,地勢南高北低,沿海一線有海拔40—161米的小山群,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俗稱“九龍山”。其中陳山海拔161米,為全市最高峰。全市陸地總麵積536.9平方公裏,其中平原92.69%,海域麵積為1086平方公裏,海岸線長達26.9公裏,近海有6座島礁和外海的王盤山群島。氣候特點,濕潤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

平湖市麵山臨海,環境秀美,旅遊資源豐富,現有1個風景旅遊區,3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15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集山、海、島、沙灘、名勝於一地的文化旅遊勝地。平湖市的“九龍山風景區”風景秀麗,位於浙江杭州灣北岸,平湖市乍浦東1.5公裏處。這裏有大黃山、小黃山二山與附近幾個小山相連濱海而立,稱乍浦九龍山。被譽為“南方北戴河”的海濱浴場位於乍浦九龍山麓,俗稱乍浦海濱,海灘沙質堅淨,稱“鐵板沙”,是理想的海濱浴場,1932年、1947年曾兩度辟為海濱風景區。對麵有外蒲山,清朝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在山頂建普陀禪院,俗稱“小普陀”,可惜現在已毀。這一帶兼有山海風光,並有日月並勝等天下奇觀,美不勝收,每年一到夏季,便吸引來大量的省內外和外國遊客。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莫氏莊園建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90年)為江南典型的唯一保存完整的磚木結構古住宅建築群。主體建築按軸線排列,廳堂、天井相間,高低有序;中軸線兩側建有書房、花廳、花園、帳房,成為左、中、有三級縱列的院落群組。經常有影視劇組在這裏拍攝影視片。

天妃宮炮台和南灣炮台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平湖市乍浦鎮附近。乍浦一向為軍事要地。五代吳越國時就開始在此設防,明永樂以來,倭寇經常來犯,設防尤為嚴密。天妃宮炮台建於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現存有土炮三門。南灣炮台位於乍浦鎮東南的燈光山與西掌山的山嶴,建於清光緒二十年間,現存有清光緒戊子年江南製造總局製造的火炮一門。

平湖市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金平湖”美稱。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長江三角洲經濟開放縣(1991年撤縣設市),是浙江省重點商品糧和棉花生產基地之一。平湖市水利資源尤為豐富,境內河流交錯,湖泊密布,占全境總麵積的6.48%,內河魚類品種多達80多種。近海有王盤洋小漁場,馬鮫魚、黃魚和海鰻等海產品蘊藏量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