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市

富陽市位於浙江省的北部、富春江下遊。東連蕭山市,西鄰桐廬縣,南接諸暨市和浦縣,北界臨安、餘杭市,東北靠杭州市西湖區。距省會杭州市僅29公裏。全市麵積1830平方公裏,總人口60萬,有漢、佘、回、苗、壯等民族。

富陽古時候名為富春,以縣治在富春江北而得名。富春在晉時設縣。三國時在富春設新城。東晉孝武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為避簡文帝太後鄭阿春諱,改富春為富陽縣。隋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置桐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複設富陽縣。五代後梁一度複名富春,新城改稱新登。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又恢複富陽縣。1960年富陽與新城先後並入桐廬縣。1961年以原富陽縣及新登兩地重設富陽縣,屬杭州市。1994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富陽市。

富陽市的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升高,平均海拔300米。主要山峰有楊樹坪、皇竹尖、白馬鞍等。杏梅尖海拔1067米,為全市最高峰。錢塘江的幹流富春江橫貫中部,形成東南低山、西北丘陵和中部沿江平原三部分。氣候特點是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富陽市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國家級風景名勝富春江52公裏水域橫貫境內,被稱為“天下佳水、古今推富春”。座落在富陽鎮的鸛山臨江而立,山色蔥鬱,古樹參天,樓台亭閣掩映其中,是富春江著名的風景點之一。山下江畔有東漢高士嚴子陵的垂釣處,這裏有蘇東坡的題字。山腰有依山傍水、古樸雅致的“春江第一樓”,樓東有紀念鬱達夫與鬱曼陀兩烈士的“雙鬱亭”。山頂有烈士文物陳列室。鸛山磯頭的“龜川秋月”更為誘人。

富陽文化古跡眾多,中國民間保留最完整的龍門鎮明清古建築群、三國東吳大帝孫權的故裏、元代大畫家黃公望的隱居地、清代宰相董誥、畫家董邦達的墓地等等,這些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令人神往。

位於城南20公裏的龍門山別具特色,山勢雄偉,怪石崢嶸。山上有上、中、下三潭,潭旁石壁峭立,高約100米,泉水從岩頂瀉入龍潭,蔚為壯觀。被列為新登八景之一的楓林塢有一奇觀,這裏有一水潭,長三尺,寬一尺,深八寸,泉水從石灰岩下湧出,使潭水時淺時滿,循環無窮,因此得名“楓林咽水”。被稱為新登八景之一的靈隱洞的特點是洞中有洞,因此又名洞中洞,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一遊並寫了遊記。

富陽既具山城之秀,又賦江城之美,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旅遊城市。華東最大的天然淡水浴場,江南極負盛名的新沙島民俗旅遊區,包括和尚莊“農家樂”旅遊點,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

富陽已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20多種,主要礦藏有鉛鋅礦、磁鐵礦、大理石、瑩石、澎潤礦等。其中石炭岩儲量之大、品位之高,為國內罕見。富陽大山頂礦區是江南少有的熔劑灰岩和水泥灰岩優質礦點。富春江底的黃沙和兩岸的砂岩、花崗岩等,是優質的建築材料,取之不盡,每年都大量外運。富陽是全國聞名的土紙之鄉、商品糧基地和重點產茶、產繭縣(市),黃桃、銀杏、食用菌、湖筆等特產馳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