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曲折革新

古老的中國戲曲在20世紀上半葉經過長期磨練,在現代化方麵積累了許多經驗和教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戲曲藝術帶來了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和良好的轉機。在共和國成立伊始,文化藝術就引起新政府的重視。戲曲藝術作為新中國文化藝術的一部分,自然在新政府的重視之列。共和國建立之初的百廢待興之際,中央人民政府就建立了一係列戲曲改革和實驗機構,製訂了戲曲改革的方針和政策,拉開架勢對戲曲作全方位的改革。這與建國前共和國的締造者對戲曲藝術的重視有密切關係。早在40年代末,新中國的締造者們就注意到戲曲藝術對新中國的意義。1948年11月,華北戲劇音樂工作委員會在石家莊成立。11月13日,華北《人民日報》發表《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舊劇改革工作》,提出把"有利"、"無害"、"有害"作為審定舊劇目的標準。1949年7月,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周恩來作政治報告,提出改造舊文藝的問題。其間,中華全國戲劇工作者協會成立。新中國的戲劇藝術工作者在這個協會的領導下開始了新的創造性的活動。同時,中華全國戲曲改進會籌備委員會成立。《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為該會的題詞:"推陳出新"。全國戲曲改進會的成立,成為國家對戲曲藝術進行全麵改進的指導性機構。毛澤東的題詞確定了新中國對戲曲藝術改進和在對待傳統戲曲遺產上的方向。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成立,下轄京劇研究院、新中華評劇工作團、大眾劇場等單位。1950年1月,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1954年更名為中國戲曲學校)在北京成立。這個機構以及它所下轄的研究院、劇團、學校後來為整個國家戲曲改革起到了示範作用。1950年7月,文化部戲曲改進委員會成立,成為戲曲改進的顧問性機構。委員會主要負責審定劇本,就戲曲改進工作的計劃、政策向文化部提出建議。1951年4月,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建院時,毛澤東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周恩來題詞:"重視與改造、團結與教育,二者不可缺一"。建院之初,設研究、編輯、資料等部門,下轄戲曲實驗學校,京劇實驗工作一、二、三團,曲藝實驗工作團和評劇團。這個研究院的基本任務是整理修改舊時代戲曲的優秀劇本,創作新劇本和新曲詞,保證上演劇目的供應,在戲曲藝術各個方麵係統而有重點地進行研究和實驗工作,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戲曲演員和戲曲工作幹部。

隨著戲曲改革機構的建立,一係列戲改政策得以出台。1950年10月29日到11月5日,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在北京召開全國戲曲改進工作會議。會議總結了各地戲改工作經驗,學習了中央有關戲改的方針,並就如何進一步做好戲改工作進行了討論。同年11月27日至12月10日,文化部主辦的全國戲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聽取了各地代表對戲改工作情況的彙報,田漢作了《為愛國主義的人民新戲曲而奮鬥》的報告,總結一年來戲曲改革中的成績和問題,並深入闡述了戲曲審定、修改、創作、戲改重點和戲改工作統一管理等問題。會議提出了《關於戲曲改進工作向中央文化部的建議》。根據這個建議,政務院於1951年5月5日發布了《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提出改戲、改人、改製的"三改"政策。這個政策是"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的具體化。該《指示》規定,"戲曲應以發揚人民新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人民在革命鬥爭與生產勞動中的英雄主義為首要任務。凡宣傳反抗侵略、反抗壓迫、愛祖國、愛自由、愛勞動、表揚人民正義及其善良性格的戲曲應予以鼓勵和推廣;反之,凡鼓吹封建奴隸道德、鼓吹野蠻恐怖或猥褻淫毒行為、醜化與侮辱勞動人民的戲曲應加以反對。各地文教機關必須根據上述標準對上演劇目負責進行檢查,不應放任自流,而應采取積極改革的方針";強調"對人民有重要毒害的戲曲必須禁演者,應由中央文化部統一處理,各地不得擅自禁演";提出"目前戲曲改革工作應以主要力量審定流行最廣的舊有劇目。對其中的不良內容和不良表演方法進行必要的和適當的修改";認為"中國戲曲種類極其豐富,應普遍地加以采用、改造與發展,鼓勵各種戲曲形式的自由競賽,促進戲曲藝術的'百花齊放'";指出"今後各地戲曲改進工作應以對當地群眾影響最大的劇種為主要改革與發展對象";"戲曲藝人在娛樂與教育人民的事業上負有重大責任,應在政治、文化、業務上加強學習,提高自己";"舊戲班中的某些不合理製度,如舊徒弟製、養女製、'經勵科'製度等,嚴重地侵害人權與藝人福利,應有步驟地加以改革,這種改革必須主要依靠藝人群眾的自覺自願"。該《指示》表現出新中國對於戲曲藝術的一種嶄新姿態。